发布时间:2024-03-09 21:50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3-11-16 08:25:00 | 查看:169次
梁春平,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市平武县王朗片区巡护员。26年来,他坚守在野外监测岗位,平均每年要步行2000多公里山路巡护。自2020年梁春平负责王朗秘境之红外相机监测项目以来,王朗野生动物画面多次在电视与网络平台播出,在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生态保护事业中,曾获“四川好人”“四川最美巡护员”等荣誉称号。
一顶鸭舌帽、一身迷彩服、一双胶鞋,戴着黑框眼镜、身材瘦削的梁春平看上去文质彬彬,但双手手指却布满老茧,“和大自然打交道,免不了要爬山越沟,时间长了身上也有了印记。”
11月12日,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县王朗片区巡护员梁春平作为敬业奉献类人物上榜。
26年如一日
“前半生都交给王朗了”
11月15日早上八点刚过,梁春平和往常一样,背上背包和队友准备进入保护区开始巡护工作。“通常日常巡护每天要走10个多小时,每年平均要走2000多公里,关节磨损严重,一下山膝盖生疼。”梁春平说,冬季巡护期是一年中最难的时段,“背包有十几斤,不到半小时就浑身冒汗,但是气温有零下十多度,根本不敢停,一停下来汗水就会结冰。”
工作中的梁春平
梁春平是一名“林二代”,这样的经历他并不陌生。“我父亲就是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第一代巡护员,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巡山,能看到很多野生动物,有时还会看到野生大熊猫的粪便。”山水间和自然亲密接触,梁春平和保护区逐渐有了感情。虽然深知这一行的苦,当年毕业后,他还是毅然回到平武,守护王朗自然保护区的绿水青山与生物多样性。
工作26年,梁春平已经踏遍了这里超过90%的巡护面积,区域内20多条相对固定的路线,每年至少要走4次,“从20岁开始走,这一走,就走了大半辈子,前半生都交给王朗了。”
工作中的梁春平(二排右一)
终年白雪皑皑的山峰、莽莽无际的原始森林、清澈见底的溪流、幽深险峻的峡谷……梁春平的朋友圈里几乎都是保护区的山山水水和巡护途中遇到的小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大熊猫、金丝猴、牛羚、雪豹等达26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狼、赤狐、金猫等60种,鸟类约270余种……”提到保护区里的“宝贝”,有些讷言的梁春平一下子来了精神。
“我的这份工作,见树多见人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只认得出一些简单常见的野生动植物,但王朗太大了,要干好工作,必须得持续学习。”参加培训、阅读书籍、向专家学者请教……梁春平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梁春平的巡护工作也越干越顺手。“不是只在保护区里走走路,沿途还有其他的很多工作。”梁春平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要记录、采集动物活动痕迹,排查偷猎、偷挖药材等情况,还要检查红外触发相机设备情况、更换电池和内存卡,“整理拍下来的素材,要花好几天时间,但有了新的发现仍然非常开心。”
从“四川好人”到“中国好人”
希望更多人能关注生态保护
2006年,王朗自然保护区将两栖爬行动物纳入监测范围,由于缺少相关专家,梁春平主动“请缨”,前往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系统学习。
边工作边学习,梁春平已经成为王朗“两栖爬行类动物”的“专家”,先后参与几十个王朗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与科研合作项目,对王朗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监测持续至今。
梁春平正在向学生们讲解
“从小带着女儿进山,有时赶上她放假却回不了家,就让她也来跟着一起学习,耳濡目染对自然有了兴趣,大学还报了园林专业。”梁春平说。
如今,梁春平的工作又有了新挑战——上个月,他受聘成为“平武县首批自然教育讲师”。在他看来,自然教育,不仅能让更多青少年认识自然、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含义。
“无论是‘四川好人’还是‘中国好人’,这些荣誉都鼓励我继续干好工作,也希望更多人能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保护。”梁春平说。(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受访者供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