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8 17:22 |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24年03月05日 | 查看:263次
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船艇大队战士岳华荣探望彭刘杨路社区79岁的冯寅生奶奶。
长江之上、大桥之下,驻扎着一支雷锋式的英雄团队,它就是被称为“江上雷锋”的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船艇大队。
他们不分昼夜,全力守护着长江水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水域安全;他们身影伟岸,忠诚守护着江城内外人民的生命安全。
建队60年来,船艇大队官兵先后在抗洪抢险、水上救援等重大任务中解救转移受灾群众数万人,救助失事船艇数十艘,参与水上灭火上百次,用过硬素质在生死之际为人民托起“生命之舟”。
学雷锋纪念日来临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这支万里长江上的“雷锋船队”,探寻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动力“引擎”。
一次嘱托,树起一面旗帜
——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乘坐船艇大队的“W506”艇检阅了武汉游泳大军,并畅游长江。
在艇上,毛主席与官兵共度了4个多小时,勉励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雷锋那样当好人民的子弟兵”。
为纪念这一难忘时刻,上级将该艇命名为“66—716”艇。
在大队荣誉室,还可以看到当时毛主席使用的望远镜、船只、电风扇等老物件。满满的荣誉墙和广大群众赠送给大队的190多面锦旗、数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彰显着大队为民服务的初心。
当时为毛主席开船的驾驶员就是大队“雷锋班”的第一任班长胡建平。服役37年,他先后参加抢险救灾15次,救助溺水群众760余人。
每年“雷锋日”,胡建平都会特意回到大队,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雷锋精神”主题课,重温毛主席的嘱托,勉励大家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
“一句嘱托,立起来一面旗帜。”支队大校戴昌武表示,建队60年来,大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终牢记伟人嘱托,参与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杨老鬼,快来看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战士们口中的“杨老鬼”就是船艇大队的机电长、一级警士长杨建丰。
常年“藏身”在水线以下,见不到阳光,他经常是满脸油污、一身汗渍。同时,也因为杨建丰的机电技能十分过硬,战友们私底下都叫他“杨老鬼”。
在大家眼中,杨建丰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不仅对机舱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了如指掌,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长达26年。
“为保证船艇随时处于适航状态,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船艇的油水管路都没有问题,航行过程中也不能出任何纰漏。”杨建丰说。
机电岗条件艰苦、空间狭窄、温度高、噪音大,是不折不扣的“雷锋岗”。夏天时,舱内温度最高可达到50℃。启动后,柴油机的噪音达到90分贝,交流几乎只能靠喊。面对这种种困难,杨建丰只是坦然笑笑:“发自心底热爱自己的岗位,坚持起来就不觉得难了。我们要像雷锋同志一样,做新时代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除此之外,他还多次营救落水群众。
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9时许,天空下着小雨,正在岸边巡逻的杨建丰发现江中有一抹白色的身影。
定睛一看,一名约40岁的女子已有半截身子泡在水里。
他立刻冲上前,在雨中边劝解边将她往岸上拖拽。在交谈中,他得知女子的儿子患有抑郁症,此前跳进长江一直未搜寻到,便萌生了随孩子去的念头。
杨建丰耐心宽慰着,将女子带到一旁休息,直到她的丈夫过来。
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书写“鱼水情深”的段段佳话
“奶奶,家里最近都还好吧?有事随时联系我们,马上过来!”战士岳华荣熟络地拉起79岁冯寅生奶奶的手。
“船队的兵娃娃们对我们好啊!平时多亏了你们的照顾。”冯奶奶反复道着感谢。
据悉,冯奶奶来自彭刘杨路社区,平日和孙女住在一起。
孙女患病常年瘫痪在床,体重有150斤,几乎没办法下楼。
得知冯奶奶家的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向大队“兵哥哥志愿服务队”反映,热心的“兵哥哥”就成了家里常客,每次过来,都会给她的孙女理发,为家里打扫卫生。
“服务群众是我们大队光荣的传统,雷锋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95后战士赵松毅话语铿锵。
赵松毅曾参与2016年抗洪抢险活动,驾驶冲锋舟在被洪水淹没的村庄里搜索,成功转运120名群众。
“道路中断、信号受阻、桥梁坍塌……仿佛置身‘孤岛’,当时根本顾不得那么多,挨家挨户地搜寻排查,满脑子只想着怎么救出更多的群众,这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他说。
平日里,赵松毅和战友们还经常参与大队组织的献血、捐款、除冰铲雪、打扫卫生等活动,军民情也在一次次服务中愈发深厚。
自2020年以来,大队官兵累计捐款3万余元,无偿献血200多人次,每月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伤残人员,为他们量血压、送关爱,修家电、理头发,以实际行动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田健 冯荔)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