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身边人 叙身边事 一群好人 一城感动

发布时间:2011-03-15 10:58 | 来源:许昌网 2011-1-30 9:03:32 | 查看:2403次

  慰问“许昌好人”传扬“好人”事迹

  本报讯(记者 李新 胡晨)1月28日,市文明办慰问组奔赴我市部分县(市、区)看望慰问我市涌现出的“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许昌市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中国好人”和“许昌好人”,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新春祝福和殷切期望。

  近年来,为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推荐身边好人、发现身边好事、宣传先进典型,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向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推荐上报候选人33名,其中5人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0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6个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首届许昌市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工作。各项推荐、评议活动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市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市文明办要求全市各级文明办要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慰问活动,让“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许昌市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中国好人”和“许昌好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各地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建立“身边好人”的发现、宣传、推荐、学习、表彰机制,扎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

  宋民卿:救人增进了邻里情

  本报记者李新

  “在跳入水中的那一刹那我就没多想,时间就是生命,救人要紧,那可是两个小生命呀。” 宋民卿谈到他救人的那一幕时,心情依旧显得很急迫。

  2005年1月16日下午3时许,宋民卿刚从外面干活儿回到家。他突然听见从门前的大坑里传来一阵“救命啊”的呼喊声。宋民卿赶紧向门外跑去,等赶到坑边儿,看到在大坑中心有两个小孩儿在水中拼命地挣扎。宋民卿连棉衣和棉鞋都没有来得及脱,便跳进了两米多深的冰窟,水很快就把他的棉衣浸透了,往前挪很困难,他浑身直哆嗦。他在冰冷的水中耗尽了全力,3个人已经开始慢慢往下沉。正在危急时刻,村民们闻讯赶来了,在众人的帮助下,宋民卿和两个孩子获救了。

  宋民卿说:“救人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全村人的功劳,要不是他们我也上不来。这件事后,我们村的邻里关系更好了,谁家要是有个啥事需要帮忙,一下子就成了全村人的事,我真没想到做一件好事能有这么大的影响。”

  新年心愿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现在社会节奏快了,大家都忙着各自的事,彼此少了份关心、多了份冷漠。我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多付出一点儿爱心,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和谐、我们这座城市会更加美丽。” 宋民卿的亲身经历和真切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身上闪闪发光。

  胡玉莲:行动阐释的不离不弃之爱

  本报记者胡晨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撞垮了她家中的“顶梁柱”,当得知这一噩耗时,她觉得天塌了。孩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即将开业的饭店怎么办?这一切重担都要落在一个柔弱女人的肩上。但胡玉莲没有因此而绝望,她凭着顽强的毅力撑起了这个家。

  见到生命垂危的丈夫时,胡玉莲哭成了泪人,但她咬紧牙关边哭边为丈夫擦去脸上的血迹。此后,家里家外的活儿都是她的了,为丈夫洗衣、喂饭、擦洗身子,拿出照片帮他找回记忆也成了胡玉莲每天的必修课。时光跨过一天又一天,而丈夫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脾气变得孤僻、暴躁,还经常和儿子争抢东西。这让胡玉莲不知所措,经过几天观察,她找准了病因:“丈夫头部受了重创,而且做过开颅手术,右半侧塌陷下去,不能受一点儿刺激,需要耐着性子一点一点调理。”

  为了护理丈夫,帮丈夫重新找回自信,胡玉莲又东拼西凑了3万元,为丈夫先后做了颅骨修补手术、面部整形手术。经过精心照料,2009年年底,丈夫俎伟明已经完全恢复了记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胡玉莲哭了,泪水中饱含了她的委屈和艰辛。

  时光抚平伤痕,看到如今胡玉莲开朗、俎伟明健康、孩子帅气,很难想象他们之前竟承受过如此伤痛。“现如今,老公在市区一家企业做统计工作。”胡玉莲看着丈夫笑着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

  新年心愿

  “最艰难的时光已经过去,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更加有意义了。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关心过、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好人好报。同时也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包容,多一份体谅,在身边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武雪梅:中国最美继母

  本报记者胡晨

  去年贴的春联还没有揭掉,横批“四季平安”清晰可见。穿过低矮的大门,走进昏暗的里屋,墙上密密麻麻的奖状映入眼帘。

  “这全是学校奖励我闺女丁亚星的!”42岁的武雪梅指着墙上的奖状自豪地说。其实,高兴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2002年,武雪梅经人介绍与丁亚星的父亲丁向力组建了新的家庭。一家3口,其乐融融,和和美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6年国庆节刚过,小亚星被确诊患了白血病,治疗费用需要20万元,并且治愈率仅有70%。这对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病情不等人。武雪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挽救女儿的生命。于是,她摆地摊儿卖菜、当清洁工、向亲朋好友借钱……能想的办法武雪梅都试了,但对于高昂的医药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但这并没有让武雪梅退缩,她在街头跪求路人,每当有人捐款,武雪梅就连忙磕头。

  也许是武雪梅无私的母爱感动了上苍,老天开始恩赐这个不幸的家庭。经过多次化疗,小亚星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在,女儿一年化疗4次,不让病情加重就行了!”武雪梅面带微笑,小亚星很争气,虽然休学了几年,但是学习成绩很不错,还是政治学科的单科状元……“化疗是不能让女儿完全康复的,而骨髓移植却又……”说到这里,武雪梅哽咽了一下,不管怎样,现在亚星活蹦乱跳,这就是2010年她们全家最大的喜事。

  新年心愿

  说到兔年愿望时,武雪梅说:“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也希望向他们伸出援手的好心人一生平安!”

  俎以坤:风雨无阻的坚守

  本报记者胡晨

  一辆三轮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个编织袋和一个老人默默无闻的背影,形成了市区文峰路上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他叫俎以坤,今年78岁,义务为魏都区公安消防大队二中队清运垃圾,无论阴晴雨雪,从不间断。好多人都习以为常了,老人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承担下这项工作的,他只记得在市城管局门前三包管理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做了。照这样算来,俎以坤义务清运院内的垃圾至少已有5年时间,每天行程10公里,5年下来就是1.5万公里。

  消防队员大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平时难得回家一次。在他们眼里,俎以坤就好像身边的亲人。“去年,父亲得脑血栓病倒了。病养好后,可他闲不住,说消防队里的孩子想他了,不顾我们劝,硬是又去清运垃圾了。”俎以坤的女儿说。

  善良、忠厚的俎以坤,默默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自己能干到什么时候,他咧嘴一笑:“小车不倒只管推,等我干不动再说!”

  新年心愿

  许昌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俎以坤说,他之所以义务清运垃圾,是因为受了环卫工人的影响。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这样,许昌的水会更清、天会更蓝,城市也会更洁净!

  袁雪云:永不凋零的母爱奇葩

  本报记者胡晨

  1月23日,家住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的袁雪云早早吃过早饭,和往常一样拉着洗衣机、缝纫机,带着针线、洗衣粉从家里出发,准时到驻许某部为战士们洗衣缝被。

  “年关近了,我得去给战士们洗洗衣服、缝缝被褥。他们过年不能回家,可咱不能忘了人民子弟兵啊!”77岁的袁雪云不管刮风下雨,已经坚持了20年。

  这位“袁妈妈”是位老党员,当过村农会主席、乡里的工作区区长、法院审判员、公社妇女主任、公社党委书记、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赢得了赞誉。帮居民疏通下水管道、带领家属院居民硬化路面5000多平方米、帮流浪妇女安家……袁雪云做过的好事太多太多。

  袁雪云的三女儿刘英回忆:“小时候,总怀疑妈妈不是亲的。逢年过节,妈妈总是让小姨来陪我们,而她却和别人一起过。”

  见到袁雪云时,她刚从外面回来。“快过年了,我到社区里看看谁家有困难,能帮就尽量帮帮!”袁雪云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

  新年心愿

  说到自己的新年愿望,袁雪云坦言: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感动身边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希望更多的人能对身边的弱势群体伸出援手,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申少卿:善举就在瞬间

  本报记者李新

  从2002年至今,申少卿每年都要义务献血两次,每次都是400毫升,这一献血量是医务人员允许献的最大量。而这一善举的动机却来自于瞬间。

  申少卿是许昌县蒋李集镇东申村人,今年26岁。申少卿第一次献血缘于他偶然遇到了一辆义务献血宣传车,接过了宣传员递给他的一张宣传单。当了解到义务献血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时,他毫不犹豫地捋起了袖子加入到了义务献血者的行列。不仅如此,随后他又成为我市第五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当他得知他的造血干细胞能救上海一名素不相识的9岁白血病患者的命时,他不顾亲人的阻拦,义无反顾地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记者见到申少卿时,发现面前这个农村小伙子既腼腆又朴实。在记者问到是什么促使他第一次献血时,他说,是了解到献血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瞬间。记者又问是什么促使他在那么大的阻力下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想让上海那个孩子好好活着,毕竟他才9岁。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风尚。在采访中他还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就是在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上海9岁孩子生命不久降生的,现在已经出生4个月了,既健康又可爱。

  邱粉:长嫂如母情动莲城

  本报记者胡晨

  “老伴儿弟妹5人,排行老大,家里8口人挤在两间茅草房里,吃了上顿没下顿……”邱粉回忆起了40年前自己嫁给李金福时的心酸往事。

  好强、能干的邱粉心想,只要自己和丈夫不怕苦、不怕累,肯定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邱粉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不久,婆婆患上肺癌匆匆过世,紧接着公公也撇下他们走了。家中一下子少了两个劳力,留下一帮孩子没人抚养,大的10多岁,小的才两岁。

  邱粉毅然担下了这个责任,买了两箱蜜蜂,和丈夫走南闯北,追花逐蜜,过起了养蜂人的流浪生活。每年农历十一月,蜜蜂往南迁徙,邱粉和丈夫带着弟妹、子女一路追逐,哪里有花,就把帐篷扎到哪里,清明时节赶到许昌。

  现在,邱粉和老伴在市区建安大道与劳动路交叉口开了一家蜂产品店,不大的店面,承载着美好生活的希望。“几十年下来,我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就算是旅游了!”邱粉笑着说,“以前我们是全村最穷的,可现在俺家的日子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弟妹们也都成家了,过得都不赖,我也就满足了。”

  新年心愿

  这么多年,邱粉和丈夫总是带着弟妹在帐篷里过年,心里感到很内疚。她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弟妹、子女能回到自己身边,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个春节!

  王保太:老牛拉车不卧不歇

  本报记者李新

  “他就是闲不住,昨天忙活了一天,把村里的道路打扫了一遍,今天大家都让他多休息会儿,估计这会儿在家。”村干部刘全献一边给记者介绍情况,一边领着记者向王保太家走。

  一进门,记者就看到王保太正在打扫自家院子,看到记者的到来,王保太放下了手中的扫帚说:“这么冷的天,您还跑这么远来看望我,真是过意不去。快过年了,我这院子也该打扫打扫了,昨天全在村里忙活了,今天才有时间打扫。”听了村干部和王保太老人说的话,记者心窝里不由得涌上了一股暖流,先大家后小家,这是一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可亲可敬的老人啊!

  刘全献在向记者介绍王保太的事迹时说:“从1993年起,他就开始义务为村里清扫街道,这一干就是将近20年。我们也多次找到他,想给他些报酬,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至今他已经用坏了三辆架子车和一辆三轮摩托车,他的退休金全都用在了清扫垃圾上。在他的影响下,全村人也都养成了定点倒垃圾的习惯,我们这个村的风气在他的感染下比以前好多了。”

  新年心愿

  在谈到在新的一年里他有什么愿望和打算时,王保太老人说,他还是那一句话“老牛拉车、不卧不歇”。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助人为乐行列中,多为他人着想、多做好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郑梦娇:折纸鹤的女孩

  本报记者李新

  “我要叠够1000只纸鹤,送给那些帮助过我家的好心人。”这是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的愿望。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帮助过她,是因为被她卖尺长青丝帮助患病的哥哥“摆脱”病魔的事迹所感动。

  哥哥患病后,原本清贫的家捉襟见肘,为省钱,郑梦娇再也没买过零食,一根勉强才能捏住的铅笔头儿还舍不得扔掉。放学时,看见地上被人丢弃的饮料瓶,她就赶紧跑过去“收入囊中”,攒多了让妈妈帮她卖掉。别看郑梦娇小,但她很有心思,竟然为了救哥哥打起自己长发的主意。小梦娇是班里头发最长的女孩,现在只要听到村里有人喊“收头发”,她就急忙跑过去问问。

  当记者来到许昌县新许社区见到郑梦娇时,发现小梦娇脸上少了同龄人那份天真和灿烂的笑容,却增添了几分执著和坚毅。不忍再问她什么,倒是她的父亲向记者诉说了她的变化:“她比以前更加懂事了,学习成绩没话说,一点都不用我们操心,这孩子眼明手快,家里有啥家务活儿,她默不作声地就替你做好了。她说,现在年龄小做些小事,长大了要回报帮助过我们家的那些好心人。”

  新年心愿

  “希望哥哥的病赶快好起来,像以前一样带着我出去玩。到那时还会像橡皮糖一样粘住他。祝愿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们春节快乐,希望好人都有好报。希望我自己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郑梦娇急切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她已经做得够多了。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