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9 21:09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1-03-16 15:14:00 | 查看:162次
证件照
【主要事迹】
张文彬,男,91岁,汉族,雅安市宝兴县教育局退休职工。他是一个大爱无私的人,他捐资助学不图回报;他是一个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动万千心灵;他一生无儿无女,但在他的心里,学生们却亲似儿女,在群众的眼里,他是一个大写的“人”。
2020年年末,宝兴县教育局收到一笔3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捐款,款项将专门用于当地的教育事业,资助山区贫困学子。捐款人正是张文彬。30万元,对于一位生活节俭的退休老人来说,几乎是全部积蓄。其实早在6年前,老人便写下遗嘱,要将自己的毕生财产留给宝兴县教育事业。
2020年9月26日,在雨城区多营镇某医院内,90岁的张文彬在宝兴县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输液。
“这几天老人有点感冒,我们听说后专程来看护他。”宝兴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陶英说。
在医院内,老人和宝兴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孙明勇聊着以前的工作。
断断续续的聊天,加上陶英出示的人事档案资料,老人的经历渐渐清晰起来。
张文彬,1930年7月7日出生于南充,上过私塾,当过丝织厂的童工,也曾在重庆某汽车修理行和成都商务印书馆当过练习生,还在乐山女中图书室当过管理员。
1958年至1963年,张文彬曾在当时的宝兴县陇东乡自新大队民校教书四年;1978至1980年,他还在宝兴县中学教务室工作了两年;从1980年开始,他就在宝兴县教育局人事股工作,直至退休。张文彬一直独自一人生活,没有结婚,无儿无女。
老人退休后,在宝兴县教育局的协调下,在宝兴县城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后来,考虑老人年纪大了,宝兴县教育局又将其送到雅安市社会福利院,让他颐养天年。
“是党养育了我,宝兴县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宝兴县教育局的同事都是我的亲人!”张文彬握住孙明勇的手激动地说。
2015年7月,张文彬主动找到宝兴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他说他要立遗嘱,“要把一生的财产捐献给宝兴县教育事业”。
遗嘱上,张文彬这样写道:“我孑然一身,凡是我的财物如存款、房产等全部用作宝兴县教育基金”。
“这是我为建设宝兴奉献自己一生的心愿!”在医院里,张文彬再次说起了自己的心愿。
9月26日下午,输完液后,张文彬在陶英、孙明勇的护送下,老人回到了雅安市社会福利院。
在宝兴县教育局和福利院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养老生活舒适了很多。
“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简朴,”福利院的护工对张文彬的印象很深,“他还乐于帮助别人。”
陶英也记得,有一次她随领导一起去看望住在宝兴县城的张文彬,“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除了必需品,没有多余的东西……”
“我的退休金大多都存着,有一些我用在资助贫困学生和五保老人了!”在福利院内,张文彬道出了他用退休金助学帮困的故事。
2009年,张文彬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内容是一位孤寡老人收养了一名弃婴,含辛茹苦地养大并考上了大学。但这位孤寡老人无力承担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张文彬根据报纸上所留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这名大学生,每年给予2400元的捐助,直至孩子大学四年毕业。
爱心助学,情深似海。“2013年7月,孩子毕业后,还专门到宝兴来看过我!”回忆过往,张文彬满脸幸福,“我还奖励了她1000元,让她继续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我已91岁,在世的岁月也许不多了,但我对教育、对孩子的心是不会变的,我多活一天,就会关心、关注教育一天。”张文彬说道。
2019年教师节刚过不久,老人就将他省吃俭用积攒的30万元捐给了宝兴县教育局。按老人的意愿,包括此笔积蓄在内的老人所有财产,将在老人百年之后交由雅安市教育基金会管理,并定向用于资助宝兴县山区贫困学生。
一份份助学,伴随着贫困生读完小学、中学、大学;一份份大爱,引领着贫困学生走出贫困,迎来学业有成的灿烂阳光。
除了资助学生,张文彬还经常资助孤寡老人。在他看来,人要懂得感恩,当有能力帮助别人,就要尽所能去帮助。
有些人对张文彬的行为难以理解,说他是个“傻瓜”。面对不少人的疑惑,张文彬淡然一笑:“我的人生信条是,有了奉献,才有价值;有了价值,才有幸福;有了幸福,才有快乐。”
好人寄语:红烛小,见真心;流着泪,燃自身;燃了自身不为己,留下光亮照别人。
道德点评:秉持大爱助学,91岁的张文彬已是耄耋之年,但他的善举依旧在持续。有人引用毛泽东同志评价白求恩的话赞誉张文彬——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