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季度四川好人诚实守信类绵阳杨群芳:举债救夫同甘苦 诚信还债享美誉(2图)

发布时间:2023-12-08 21:39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1-06-15 16:49:00 | 查看:3527次

杨群芳

  【主要事迹】

  杨群芳,女,汉族,出生于1965年7月,游仙区魏城镇荣发村七组村民。

  杨群芳,面对身患白血病的丈夫,她不离不弃,各方筹集医药费,为丈夫治病。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杨群芳不但要耕种家中五亩地,还要照顾丈夫和孙子。尽管杨群芳为了丈夫的病付出了一切,但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不幸的家庭,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她丈夫的生命。丈夫离世后,杨群芳为尽早还清为丈夫治病留下的30多万元借款,她一边照顾年幼的孙子,一边不辞辛苦地打工还债。六年来,杨群芳及其家人通过自身努力已经还清银行欠贷20余万元。如今,56岁的她依然在绵阳务工还债。曾荣获2017年度“十大最美绵阳人”,2018年度四川省十大“重义守信最美家庭”,2020年度绵阳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杨群芳,一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在举债救夫、诚信还债的道路上,肩扛责任、心怀诚信,省吃俭用打工挣钱,按月分期还债,正兑现着举债救夫时的全部承诺。“杨群芳,说话算话,一口唾沫一个钉。遇到困难,咱们还愿意帮助她。”这是乡里乡亲对杨群芳老人的评价。杨群芳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四川省十大“重义守信最美家庭”、“十大最美绵阳人”等荣誉称号也不足以诠释她金子般的优秀品质。

  只要有我在,家就不会塌

  20岁那年,杨群芳嫁给了游仙区魏城镇荣发村七组村民伏孝宾,虽然家庭贫寒,但夫妻俩很和睦。伏孝宾在城里跑三轮车挣钱,农忙时就早出晚归回家帮着杨群芳干农活,两人用勤劳的双手打造着温馨的小家。

  2008年地震后,夫妻俩用多年的积蓄在村里修起了楼房,儿子也买了农用车跑运输,一家人苦尽甘来,生活有了起色。但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打破了原本幸福的家庭。

  2012年,杨群芳的公公去世,由于过度悲伤和劳累,一直体弱多病的伏孝宾也病倒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白血病”。一家人完全不相信,在经过多家医院的确诊后,杨群芳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2013年春节后不久,治疗一年多的伏孝宾,病情仍然没有一点好转。病床前,伏孝宾拉着杨群芳的手说:“我的病我清楚,我的日子不多了。自从你嫁给我后,没享过一天福,我们还是离婚吧。我的病如果一直治下去,医疗费是一个无底洞,还不一定能治好。到时候家也拖垮了,你也累到了。你趁现在还年轻走吧,别再跟着我吃苦受累了……”

  “只要有我在,家就不会塌,就算砸锅卖铁也会把你的病治好。我们一起生活了近30年,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事情我做不出来。”杨群芳流着泪听丈夫说完后,拒绝了丈夫的请求。

  家在,希望就还在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这样的事杨群芳说她做不出来,也不会做。从2012年至2013年,为给丈夫治病,花完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可医生告诉杨群芳后续费用还要几十万,几十万啊!这对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但想到丈夫的病,杨群芳没有放弃。儿子将价值十几万的农用车卖了,还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为了继续给父亲治病,儿子和媳妇只好外出打工挣钱,留下6岁的孩子由杨群芳照顾。为了扛起家庭的重担,杨群芳一个人不但要耕种家中的五亩地、养猪、养鸡、养蚕等,每天上午还要陪伏孝宾去医院化疗,下午还要匆匆赶回魏城接孙子放学。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心力交瘁,杨群芳晕倒过很多次,但她都悄悄爬起来,咬紧牙关继续操持着这个家。“丈夫生病,儿子媳妇在外地,孙子还小,我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不能倒下。”面对无底洞的治疗费,有人劝杨群芳放弃给丈夫治疗,她不愿意;也有人劝她离开这个家,她也不愿意;甚至有时候丈夫心情不好大吵大闹时,她依旧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去照顾安慰丈夫。

  “无论生老病死,我都会陪着他。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一丝希望……只要我坚持下去,家就还在……”一次次晕倒,杨群芳又一次次爬起来,她要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撑起这个家。家在,希望就还在。

  不讲诚信,哪还有脸回家

  2014年2月,伏孝宾病情恶化,需要输血小板,院方要求家属自己联系亲属,找了几个亲朋好友,配型都不合格,刚好杨群芳是B型。因为长期劳累她的身体极差,医生劝她另想办法。但看见躺在病床上的丈夫,杨群芳一点都不犹豫,“我是他的妻子,救他是我的责任,不管怎样我必须给他输血。”经过再三的哀求,医生终于同意,可一输完血小板,杨群芳当场便晕了过去。

  尽管杨群芳为丈夫治病付出了一切,但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家庭,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伏孝宾的生命。沉浸在悲痛中的杨群芳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为丈夫治病留下的30多万元债务。有朋友劝杨群芳:“人都死了,剩下你一个老婆子,有钱就还点儿,没钱还还啥?”而她却说:“人活着,必须有良心,借钱时我说过:变牛变马都要还。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也要将治疗丈夫所欠的医药费还上,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不讲诚信,哪有脸见人,哪还有脸回家?”

  安葬完丈夫以后,坚强的杨群芳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立即与儿子、儿媳召开“家庭会议”,筹划着怎样抓紧赚钱全力以赴偿还30多万元债款。杨群芳考虑到儿子、儿媳年轻,就选择让他们外出务工。自己留在魏城场镇就近找工作,同时可以照顾一下家里,2014年--2017年她在小茶馆里做杂工,每个月有近千元的工资收入,到洗碗厂做过洗碗工,每个月有1200元的工资收入,为了及时还清债务,杨群芳省吃俭用,一周才给自己“打牙祭”,不买新衣服,能省尽省,并且给自己规定:除非家里的必要开支,每月结余一律留着还债。2017年9月,为了能尽快还清所有债务,杨群芳在朋友介绍下离开家乡,去到成都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做洗碗、洗菜等杂工,每个月包吃住可收入2200元工资,2018年2月,经亲戚介绍,杨群芳又到绵阳的一家冻库为35名工人做早、中、晚3餐,以及打扫整个厂区环境卫生的工作,为的就是每个月多收入200元,能多攒200元钱,尽早还清家里的债务。“非不要不开支”,杨群芳做到了,六年来,杨群芳及其家人通过自身努力已经还清银行欠款20余万元。

  欠债还钱,杨群芳一刻也不肯闲下来,过年过节都不肯回家一趟。亲戚朋友撞见了,劝她说“为还债,你还真拼上老命不要了呀?咱们借给你的钱不要还不行吗?”邻居进城看见又黄又瘦的杨群芳,硬拉她上餐馆坐一会儿,改善一下生活,“老婆子,钱的事可以缓一缓,把你累死了,咱们的钱问谁要去呀?”

  “当初借你们的可是去救命钱。一天还不上,我就心里着急呀,就一天也睡不到一个安稳觉。”

  “不着急,不着急。你不是每个月300、500的给咱还着钱吗?”

  “欠你们的人情,我怕一辈子也还不清呢。”

  “老婆子,远亲不如近邻,就凭你这份心,有困难咱们还愿意帮你……”

  杨群芳及其家人执着地坚守着当初那一份掷地有声的承诺。在茫茫人海中,他们的身影却在定格在人们的视野中。看不见她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看得见她清偿债务的瞬间喜悦;看不见她风雨飘摇中的憔悴,看得见她诚信做人的美德。

  坚持还债、坚守诚信,挺直脊梁做人。杨群芳用她满是老茧的双手,扛起社会道德的标尺,履行了一位债务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宁肯失千金,不肯失一诺。杨群芳坚守着自己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她和她的家庭用最朴实的言行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好人寄语:相知无远近,闻道有人品。信义达天下,谁人不识君?

  道德点评:举债救夫同甘苦,家庭美德细处寻。人在绝境思报恩,重义守信有人品。天地之间一杆秤,信义全无身自轻。魏城牌坊今犹在,信义立家传家训。杨群芳,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身上却凝聚着诚实守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一位好妻子,一位好母亲,一位好公民,更是一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