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13:07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2-03-08 10:19:00 | 查看:176次
邓启贵证件照
【主要事迹】
邓启贵,男,羌族,1963年4月生,四川北川人,省委党校大学文化,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涪城区司法局城厢司法所所长、二级主任科员。
20多年来,邓启贵辛勤耕耘在人民调解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创新工作方式,在全市率先成立“邓启贵人民调解工作室”,创建了调处矛盾纠纷“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组建“邓启贵人民调解专家团队”。他亲自参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1500余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纠纷450余件。邓启贵始终把深陷矛盾纠纷之中的群众利益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他真心为民,无私奉献,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赖,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和谐使者”“金牌调解员”“身边的法律专家”。
与时俱进,勇于开拓
原城北街道地处绵阳主城区、商业区、闹市区,辖区有13个社区,常住人口6万余人,流动人口10万余人,矛盾纠纷数量庞大、纷繁复杂,这些纠纷仅靠传统的调解方式方法难以奏效。邓启贵不甘于墨守成规,创建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四位一体”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即首先向当事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充分利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让其知法、懂法,然后引导当事人依法、依理表达诉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双方难以达成和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走司法途径,给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给需要提供法律服务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工作机制,极大提高了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
2017年5月,“邓启贵人民调解专家团队”成立,这是绵阳市第一支专家型、专业性调解团队。在邓启贵的带领下,专家团队对区内各类矛盾纠纷进行了调查、梳理,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农村集体经济分配纠纷、城市小区纠纷等社会影响大、调解难度大的
纠纷开展专题研讨,结合具体案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对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提出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并形成研讨报告,为调解员调解同类纠纷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团队积极参与多起重大矛盾纠纷的化解,对困扰乡镇、街道的重大纠纷进行会诊,提出解决方案。2019年,省司法厅举办司法所技能大比武,专家团队组成的调解小组在模拟调解比赛中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全省第一名,3人被市司法局记个人三等功。团队两次接受新华社、光明日报等10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集中采访,编写人民调解指导手册的经验被省政法委书记亲自批示在全省推广。邓启贵倡导以社区居民自治、小区自治、社会组织自治和重点区域治理、辖区环境综合治理五项工作推进法治街道建设。所在的城北街道已经成为全市街道法治建设的排头兵。他还创办“社区法治论坛”,相继开展“小区治理大家谈”“远离非法集资”“如何防诈骗”“妇女权益保护”等专题论坛,每年举办各类法治培训、法治讲座10余次。在富临大都会打造了绵阳城区首个“法治示范小区”,在临园路中段社区打造了“人民调解文化苑”。同时,他还策划、参与多部法治微电影的拍摄工作,参演的《暖冬》《凉夏》均在国际微电影节上获奖,让中国法治精神闪亮国际舞台。
迎难而上,俯首为民
“人民调解无小事,仁爱之心办成事”。这是邓启贵从近20年来成百上千件的调解案件中得出的感悟,也是他开展调解工作身体力行的准则。1998年初,某公司在兼并街道一企业时未按规定给部分职工发放补偿费用,一直未能解决,引发职工持续到各级政府上访,困扰辖区政府近十年。2007年6月,邓启贵一到城北司法所,就接手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他用近3个月时间,收集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查证分析,先后走访当事人40多人次,终于弄清了兼并企业拖欠22名职工共计13.05万元补偿费的事实,并积极奔走,寻求解决途径。2008年春节前,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来到邓启贵办公室,她告诉邓启贵:“我丈夫文某海就是被拖欠费用的一个,今年已经82岁,身患鼻癌,因为家里没钱无法治疗。我们家平日里吃的菜都是在菜市场收摊后去捡的菜叶子,读小学的孙子每天都说想吃回锅肉,可我没办法满足他。眼看就要过年了,这个年怎么过啊?你一定要帮帮我们!”邓启贵听后十分难受,立即把文某海家的情况向街道领导汇报,想帮助老人解决眼前的生活困境。第二天,邓启贵把从街道借到的2000元钱送到老人家里,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钱,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2008年3月,职工们的补偿费终于兑现。看到老人们拿着迟到了十年的补偿费,邓启贵自己也激动的热泪盈眶。
2016年3月,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某大厦因经营公司拒绝支付277位业主上千万的租金引发纠纷。业主多次组织上百人,采取群体围堵公司办公场地、在大街上拉横幅、到市政府上访等过激方式维护权利,严重影响辖区社会稳定。面对涉事公司的傲慢和业主的不信任,邓启贵带领调解团队迎难而上,经过50余次耐心沟通协调和法律政策宣讲,双方趋于理性。2016年8月11日,邓启贵再次组织双方代表调解,个别业主代表为了施加压力,煽动150余名业主来到调解现场。这些业主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的残疾人,还有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个别不理性的业主还准备对公司代表动手。邓启贵一方面与激动的业主沟通,稳定住业主情绪,一方面联系派出所民警协助,迅速控制了事态的恶化。经过26小时艰难调解,到8月12日下午5点,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纠纷成功化解。业主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给邓启贵送上了“公正无私,勤政为民”的锦旗。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和一名共产党员,邓启贵始终把深陷矛盾纠纷之中的群众利益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为有效解决群众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邓启贵结合长期工作实践总结出“望、闻、问、切”调解法。即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对当事人仔细观察、倾听述说、询问走访、认真分析,确保调解员能迅速找准切入点和选择合适的方法。他先后编写《人民调解的方法和技巧》《人民调解知识问答》《城市拆迁纠纷的调解与处置》《怎样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等培训资料,多次在市、区、街三级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上作专题讲座;他致力于弘扬法治精神,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省、市、区范围推广。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邓启贵这位从北川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羌族汉子,躬身人民调解。一做就是20年。2004年4月,他因公受伤,导致左胸4-8肋骨骨折、腰椎严重受伤,落下严重后遗症。“轻伤不下火线”,他一直坚守在工作一线,通过在办公椅上放上按摩器来缓解腰部疼痛。
2010年3月,已患有严重胆结石的他因忙于工作耽误治疗,导致胆囊堵塞胆汁回流,引起胰腺病变,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正值此时,辖区一企业员工因调整工作岗位想不通跳楼身亡,引发群体性事件。刚做完手术出院的他,拖着虚弱的身躯,硬撑着投入事故的处理中,经过连续13个小时的调解,终于让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而他,已然精疲力竭。事后,邓启贵这样说,“从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我要去,不管是从维护辖区稳定的职能职责讲,还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来说,我都应该去做这件事,我觉得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必须去。”邓启贵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为民使命,在平凡的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他担任人民调解员20余年,指导并亲自参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1200余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纠纷300余件。担任司法所长10余年,上门、电话、设点等多形式接受群众法律等咨询2000余人次。举办社区法治论坛、法律知识专题讲座近百场,受教育群众达数千人。
“有什么需要,有什么诉求,我们都去找邓所长,因为他大公无私的精神,为老百姓办事的精神,值得我们信任。”当事群众说。
他真心为民,无私奉献,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赖,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和谐使者”“金牌调解员”“身边的法律专家”,先后获得“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四川省我最喜爱的政法干警”“感动涪城模范共产党员”等多项殊荣,被省委省政府荣记个人一等功,被省司法厅荣记个人二等功。而他,依然奋力前行,矢志不渝。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