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11:30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2-06-06 17:12:00 | 查看:188次
梁恩长证件照
【主要事迹】
梁恩长,男,汉族,生于1952年7月,中共党员,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尖山村广播员。古稀之年,步履依然矫健,身板依然硬朗;每天清晨5点30分起床,6点打开村广播室的门,6点10分音乐响起,6点30分播报早间新闻。这位守候黎明的老人,在14年间,坚持做好一件事:用小广播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传递到千家万户,深入群众心中。为此,他没有出过远门,不为一分钱的报酬,只为能够让党的政策第一时间传递给老百姓。
传递好声音 每天不间断
一台调频调幅收放扩音机、一台VCD播放机、一台老旧电视机、一个话筒,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这便是梁恩长的“阵地”。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边听着广播,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边下地干活,这是尖山村村民的生活常态。村民们感激地表示,听广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要是哪天广播没响,学生可能会上学迟到,村民会耽误外出干活。
“6点10分播放音乐,6点30分播放中央人民广播新闻,7点播放四川广播电台新闻,8点结束。村规民约、法律宣传、森林防火、传达通知等,大多是由广播传递。”梁恩长说。
为了解更多的天下大事和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梁恩长特别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小小的广播室里,堆放得最多的是报纸和杂志。农闲时,他常常翻看报纸杂志,遇到好的观点或与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他就随时记录在笔记本上。闲暇时,他会为居民们讲解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他的讲解通俗易懂,男女老少都喜欢听,经常是一坐下来,身边就围了一圈要听他讲解的村民。许多村民生产生活中碰到什么难题,总喜欢来找梁恩长拿主意;遇到什么开心事,也会第一时间来找梁恩长分享。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大好人”是村民对他最多、最中肯的评价。
义务做宣传 讲好大小事
1980年至1999年梁恩长深入新中镇、和新镇各村、社、组农户采访写稿、送稿件,延误了不少的农活家事,让父母、妻子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多次受到他们的责备。为了消除家庭中的矛盾,梁恩长常常早起晚睡,来弥补这些被耽误了的时间。但时间长了,来自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梁恩长忍痛割爱地放弃了新闻写作。放弃了新闻宣传工作后,他的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一块石头悬在心中不能落下。
作为一个生长在山村的农民,梁恩长对宣传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1999年初,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借了一只25瓦的高音喇叭,买了一台二手台式收音机,再拼接一个大喇叭,挂在房后的树上。通过这些简单的设备,他在自己家中开办起梁家广播,每天按时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播放中央新闻、四川新闻,深受村民们的欢迎。“把党的政策送到乡亲们身边,这是我的任务,也是我的职责。” 梁恩长说。一支笔、一个话筒,以及一腔热情感动了雷井村村委会,1999年10月村委会便邀请他到村广播室帮忙播放广播。一走进村委会宽敞的广播室,看到专业的转播机、话筒等录音设备,他高兴极了,终于能让全村人都听上新闻了。
广播节目创办以来,梁恩长每天除了转播中央、省市区的重要广播节目外,还自办定时节目,每天一期轮番上演、滚动播出。周一《粮经丰收》,和大家谈粮食种植等问题;周二《听政策学法律》,他讲法律故事,以达到普法的目的;周三《社会生活》,他告诉村民们医学、药理、科技知识等;周四《歌声陪伴你》,为村民们点歌;周五《说长道短论品德》,他和大家探讨伦理品德的话题;周六《长篇小说》,他给村民们播放精彩小说;周日《摆龙门阵》,他又和大伙以聊天的形式摆起了村里的人和事,或是热点话题。
为了准时让村民们听到他的广播,他每天从家一颠一跛到两公里外的村广播室,每天往返三趟。由于全心全意投入了广播工作,他不得不放弃了家事和包产地。梁恩长的家并不富裕,主要靠妻子务农维持生活。由于母亲病重,儿子残疾,女儿也还小,面对揭不开锅的困难局面,2004年梁恩长忍痛割爱地再一次放弃广播工作外出打工挣钱。到了工地,心里依旧对广播念念不舍。外出打工三年,暂时解决了家庭困难后,他于2007年回家,重新购买了功放机、收音机、话筒、喇叭等设备,广播室终于再次投入使用,恢复了广播节目和自办节目。“我做广播员不是为钱,为的是宣传党的政策,帮助乡亲们了解信息。”梁恩长说,“在偏远乡村,广播就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让大家精神有所寄托,还能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国家大事、乡里乡亲的新鲜事文明事,同时,通过广播还可以学到一些知识,服务乡亲,我感到挺开心、也挺充实。”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梁恩长家庭条件困难,妻子王元仲身患肺癌,卧床三年,2011年10月去世,长子梁任兴43岁,又是先天性智残,不但种不了地还常常深更半夜不归家,家人到处找是常事。母亲李秀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卧床不起已有19年,女儿梁任莲出嫁和新,生活也不宽裕。由于之前给妻子治病,借了不少钱,每年春播秋种的农药种子肥料都是在镇上赊的帐,收到粮食的时候再付,除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埋怨,不放弃,一边当好组长,办好广播,一边种地、养猪,照顾儿子、母亲。
“通过广播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国家大事,学到生产生活中遇得到、用得着的法律法规,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梁恩长最质朴的心声。梁恩长一年只有500元的报酬,平均一天才1.3元,他还经常自己掏钱买光碟、义务打扫卫生,义务为群众答疑解惑。“我喜欢干这个工作,只要乡亲们需要,无论多少报酬我都愿意干,就是一分钱不给,我都会坚持干下去。”梁恩长说。虽然一天24小时必须16小时甚至20小时做事,但他仍咬牙坚持,更在种好自己四亩多包产地的同时还种了别人荒置的2亩5分地,收成了小麦600斤,稻谷一千多斤,油菜收入两千多元,养猪收入九千多元,加上组长每年的误工补助6000多元,退耕还林600多元以及养老金收入,总共近2万元,家庭条件一步步好起来,不仅还清了以前的欠款,还维修了住房和养殖房,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并在2015年底顺利脱贫。现在的梁恩长,感觉生活特有奔头,在办好广播的同时,更通过党员和13组组长的身份,影响带动着周边村民。
坚守宣传岗 展无私精神
“不听广播,人们思想难以统一。”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梁恩长第一时间走上岗位,赶在居民都在家的时间进行广播宣传。他把要宣传的防疫知识打印出来,用通俗易懂的德阳本地话念给村民听。他一遍又一遍耐心宣传,每天循环播报疫情防控动态、健康防护知识和安全提示等,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将党的声音传达到每家每户、各个角落。
尖山村村民杜霖雯说:“疫情刚爆发那段时间,梁队长每天天不亮就让大喇叭不间断响起来,一直到晚上才停下来,告诉我们不去串门,不能聚会,不信谣言,不传谣言,不要害怕。”由于疫情影响,村里的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可大喇叭经常播送抗疫方式方法、播送抗疫前线动人故事,播送抗疫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播送抗疫歌曲、小品、诗朗诵等文艺节目,让广大村民不但提高了针对疫情的自我防范意识,还增强了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如果没有广播,村干部就要挨家挨户宣传政策,遇到灾害天气等突发情况,还要及时入户告知村民。”新中镇尖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太远说,有些年龄偏大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而只靠村干部入户宣传政策法规,既增加工作量,又收效甚微,梁队长在村广播站架设起了村“两委”与群众之间便捷沟通的桥梁。
而今,头发已花白的他依旧静静播放着他的广播。多年的坚持让他成为农村发展的见证者。“乡亲们喜欢听广播,我就要把它办好。”梁恩长说,年龄大了不要紧,只要自己能动,他就会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让“小广播”“大喇叭”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一直在这个小山村延续下去。梁恩长用14年如一日的坚守,守护着乡亲们那份几十年不变的“习惯”,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爱岗敬业。
好人寄语:以自身微小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事。
道德点评:梁恩长的那份认真,那份对广播工作的执着,令我们心生敬佩和感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默默坚持,带给身边人道德的养分、生活的暖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