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7 11:18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2-06-06 17:20:00 | 查看:189次
杨顺林证件照
【主要事迹】
杨顺林,男,苗族,1966年11月生,宜宾珙县洛亥镇高腊民族小学校负责人。
他曾多次拒绝更好的工作环境,毅然选择扎根山区民族教育34年,培养教育出无数的山村孩子,赢得了同学、家长、同事的普遍赞誉和尊敬。面对表扬,为山区教育奉献半生的杨老师淡淡地表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少年立志,投身教育献青春
“我是从山里来的,也让我扎根山里,影响一批人”。1981年,时年15岁的杨顺林以语文数学合计6分的总成绩成为了王武寨民族校一名普通学生。当时的他羞愧难当、惴惴不安,是王武寨民族校杨国槐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帮他找到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看到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希望,树立了投身山区教育、帮助农村孩子走出大山的人生目标。1984年,杨顺林考入宜宾师范民族班,他努力学习,不忘初心,主动给珙县民宗局局长写信,请求回到民族地区工作。1988年杨顺林师范毕业,作为当时宜宾师范的毕业生,他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但他毅然放弃外面学校的优越条件,选择到距离县城80多公里外川滇结合处的洛亥镇高腊民族小学任教。面对破旧不堪的校舍、残缺不齐的围墙和光着脚丫在泥泞的操场上嬉戏的孩子,他没有后悔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投身基础教育彻底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的理想信念,一干就是34年。
传习文化,苗汉和睦一家亲
在3尺讲台上,在34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坚信要彻底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基础教育必须先行。2003年起,杨老师担任高腊民族小学校负责人,他把学校发展、学生成才、民族融合植根心里,爱校如家,爱生如子。2014届学生马雪梅因母亲出走下落不明,姐弟俩的生活起居全落在父亲一个人的身上,父亲外出务工挣钱养家,马雪梅便辍学在家照顾弟弟。杨老师曾多次到家里看望、帮助这对几乎被生活压垮的姐弟,并让他们坚信选择读书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捷径。2021年马雪梅以优异成绩被西南科技大学录取。她说,当初要是没有杨老师持之以恒的教导和帮助,自己就进不了大学这座神圣的知识殿堂。
在杨老师的教学生涯中,类似马雪梅同学这样因为各种原因想要放弃学业的例子很多,是杨老师不断的家访、劝说、鼓励甚至资助让孩子们重回课堂。他以办出山区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提倡文化无界限,主张苗汉学生共同学习民族文化,自创自编苗族芦笙舞,融入学生大课间,定期举办高腊民族小学毕业优秀学生座谈会,邀请优秀学生回乡畅谈学习经历,鼓励当地孩子努力读书。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言传身教,积极推动和见证民族文化传承、苗汉民族融合。
坚守数十载,初心浇灌民族花
34年里,当初的小伙已变成年过半百的老者,鬓角已然霜白……34年里,家人也曾无数次的抱怨、劝说他争取去更好的学校,下海挣大钱等等……他都只是腼腆一笑,坚守着为山区教育,为山区孩子学习无私奉献的初心与使命。近年来,从高腊民族小学校这个偏远山区学校毕业后就读高校的苗汉学生已达上百人,就读于市内外的普通高中学生50余人。正是在杨老师和同事的努力下,给了山村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知识与勇气,照亮了山区孩子前进的道路。
好人寄语:我是从山里来的,我要扎根山里,影响一批人。
道德点评:如果孩子是花,那么他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们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他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他就是这样一位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山区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的好老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