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5 21:51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2-12-05 17:00:00 | 查看:5820次
张治六证件照
【主要事迹】
张治六,男,1953年6月生,四川资中人,资中县马鞍镇石桥村4组9号村民。在资中县马鞍镇石桥村4组,说到张治六,村民总会交口称赞,聊起他和李金章的故事。
张治六,一个普通农民。李金章,一个智力障碍残疾人。
两人非亲非故,只因一次善意的收留,李金章在张治六家一住就是三十余载,从青年到白发苍苍;张治六并不富裕,困难时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屋里睡,但他始终不忍遗弃李金章,哪怕他常常把家弄得一团糟;张治六原本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他却不忍心李金章一人无依无靠,哪怕妻子儿女都远走异乡务工,他依然坚持留在老家守着患病的他。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如今,张治六已年近古稀,李金章本可以去敬老院安度晚年,但他不想离开,张治六也不强求,“一起生活那么多年,我早就把他当亲人,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一口……”
一次善意收留
从此成为三十余载的依靠
“老五(李金章),跟我一起去捡瓦片,把门前的路填一下!”10月14日,下午3时左右,张治六喊上李金章,两人来到不远处的老屋,一起拾掇烂瓦片。前不久,李金章不慎将房屋点燃,三间老屋全部烧毁,“幸好人没事。”
生于1953年的张治六,今年已经69岁。李金章比他年长一些,有70多岁了。掐指一算,李金章在张治六家差不多度过了半辈子。
上世纪80年代,张治六为了改善家庭条件,步入殡葬行业学手艺。师傅家有个表兄弟,约摸30岁,人称“老五”。后来,师傅过世了,老五便成了流浪汉,没人知道他家在何方以及他家中还有什么亲人,甚至连真名都不知道。
一次,张治六在街边偶遇老五,见他有些落魄,便主动邀请他到家中吃饭。没想到,吃完饭后,老五说什么也不肯离去。张治六见其可怜,就收留他住下来,同时四处打听他的身世,帮他寻找家人。但在那个信息欠发达的年代,寻亲一事多年都没有进展。
直到2013年初,一个收废品的人偶然路过张治六家门口,巧遇老五,一眼便认出了他,“这不是原文庙街的李金章吗……”
张治六喜出望外,把老五带到文庙老街,经街上住户辨认,确认他就是李金章。彼时,李金章的家人都已迁至资中县双龙镇。张治六又找到双龙镇,但遗憾的是,由于失踪已久,李金章被认定为“死亡”,已撤销了户籍,而他的哥哥、姐姐均已定居新疆,家中再无其他亲人。
起初,李金章哥哥、姐姐的电话还能联系上,后来就没有音讯了。
没有亲人可托付,李金章有家难回,张治六再次将他带回了家。就这样,李金章在张治六家一住就是三十多年,从青年一直到年过古稀。
始终不离不弃
为方便照顾他放弃外出务工
事实上,张治六家并不富裕。
张治六自小家境贫寒,没上过几天学的他,至今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李金章初来家里时,张治六已娶妻生子,育有一儿两女,大儿子已上学。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夫妻俩务农,维持生活已十分不易,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还是个需要照顾的残疾人,生活更加艰难了。
那时,张治六家还是土墙房,除去堂屋和厨房,就只有一间卧室,晚上五口人挤一间屋。为了收留李金章,张治六连买带捡,找来材料,在院子里为他搭了一间小屋。
起初,对于收留李金章一事,妻子不是太理解,有时夫妻俩会因此争执吵架。
张治六也曾萌生将其遗弃的念头,但看到李金章满眼的信任和依赖,他又心软了,“这是一条人命啊!”
他劝妻子:“老五是可怜人,如果我们抛弃他,他只有死路一条,这是要坏良心的。”在张治六的劝说下,善良的妻子最终默许了丈夫的选择。
但李金章的到来,给张治六家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经济压力。
李金章患有智力障碍,与人沟通不畅,经常会发脾气说些骂人的胡话。他好酒,烟瘾也很大,不控制的话一天能抽掉两包烟。没事时,他就会在家里翻箱倒柜找烟酒,甚至把棉絮扯得满屋都是,把家弄得一团糟,像个淘气的孩子。
约摸2003年的一天,张治六的大儿子张信军买了一扇新门,把门安装上后便出门了。回来后,刚安装上去的新门已倒在地上,李金章正拿着剪刀在门上乱刻乱画。张信军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推了李金章一把,李金章没站稳倒在了地上。张治六看到后,对着张信军一顿痛骂。面对父亲的责骂,张信军觉得很委屈,一个箭步离开了家……
类似的冲突还发生过几次。左邻右舍都劝张治六:要么送敬老院,要么随便找个什么地方把他扔掉。但张治六总是说:“他是病人,我们不能和他计较!”
在张治六的坚持下,最终,儿女们也都渐渐接纳了李金章,把他作为家里的一员。
后来,儿女们大了,张治六的妻子和儿女相继远走浙江务工。为了方便照顾李金章,张治六选择了留守村里,多年来与妻儿分居两地,“我走了,老五怎么办?”
悉心守护照料
多年陪伴情同手足
这些年,李金章跟着张治六,张治六吃啥,李金章就吃啥,别无两样。逢年过节,张治六添置新衣,也想着给李金章置办一身。
在张治六的悉心照料下,李金章这么多年除了偶尔感冒之外,能吃能睡,身体硬朗。
而在30多年如一日的相处、陪伴、照料中,两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据了解,李金章年轻时,体力好,会主动帮助张治六干农活。但由于智力障碍,李金章挑东西不知轻重,只管装满箩筐,一担就是一两百斤。张治六怕他累倒,每次都悄悄将他装进箩筐的东西捡一些出来。
在邻居陈贤德看来,张治六很有耐心,不管李金章说胡话,还是把家弄得乱七八糟,张治六总是宽容相待,耐心收拾,从没有怨言。
有一次,李金章发高烧,张治六给他喂药,他死活不吃,乱发脾气,也不肯去看医生。于是,张治六想了一个办法:他将一块冷毛巾搭在自己的额头上,又将感冒药一口塞在嘴里,大喝一口水,喝完了还张开嘴给李金章看。在张治六的不断示范下,李金章才把药吃了,前前后后折腾大半夜。
李金章烟瘾大,爱喝酒,还喜欢凑热闹。张治六细心地守护着他的这些爱好。怕饮酒过量伤身,他买来白酒,每顿最多只给李金章倒二两。他定期买来烟叶,陪着李金章抽。李金章几乎每天都喜欢步行去市集闲逛,碰上雨大、太阳大时,张治六会骑着摩托车去把他接回来。
今年春节前,农历腊月十九,张治六带着李金章到亲友家奔丧,不知怎的,李金章竟走丢了!
张治六急坏了,和家人把周边20公里内的村庄、市集、茶馆几乎找了个遍。他们还报警求助,请求村干部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发布寻人信息。
直到腊月二十九晚上七八点,张治六接到内江白马派出所民警电话,说人找到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他走了十天,我一天也没睡好过。想到他一个残疾人在外面挨饿受冻,心里就不舒服!”
接了电话,张治六当即叫上儿子张信军,花400元包了辆车,带上干粮,连夜赶到几十公里外的白马派出所,将李金章接回。
“老五……”
“张娃儿(张治六)……”
在派出所,一见面,两位老人都十分激动,互喊昵称,像极了久别的亲人重逢,旁人无不动容,儿子张信军还红了眼眶。
现在,张治六走哪都把李金章带上。哪怕是出门干农活,张治六在田间忙碌,李金章就在边上玩耍。
平时热心助人
善行感染村民
据石桥村副主任朱永辉介绍,张治六是退伍军人,一贯爱帮人,在村里人缘颇为不错。平时,村里谁家红白喜事需要帮忙,喊了他就去。村里老人做农活有困难的,他也会主动帮一把。
张治六家门前有条近500米的泥巴路,附近住着近20户人,一到下雨就泥泞难行。张治六独自找来石子,把深坑都填上,又用锄头铁锹把能修平的地方都修平,方便大家出行。
如今,张治六30多年如一日收留、照顾非亲非故的残疾人李金章的善举早已在村里传为佳话。在张治六的感染下,村民们也都善待李金章。
碰上饭点,不管李金章走到谁家,村民都会热心地给他舀一碗热饭。有时,张治六帮村民干农活,就在村民家吃饭,李金章便也跟着一起吃,从没有村民嫌弃过他。
事实上,早于2014年,双龙镇当地就为李金章恢复了户口,并为他办理了低保,李金章可以去镇上的敬老院安度晚年。
想到自己年纪大了,张治六曾尝试把李金章送到敬老院。但到了门口,李金章不肯进去。张治六走,李金章也走,让人哭笑不得。后来,张治六不再强求李金章,“我过一天,他过一天,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一口。”
好人寄语:我并不觉得自己多伟大,只是尽了微薄之力,做了一件平凡的事。
道德点评:一个普通老农,大字不识几个,一辈子讲不出一句华丽的大道理,却能三十余载无私供养一个非亲非故的残疾人,从青年到古稀之年,不离不弃。即便自己的日子不宽裕,即便自己垂垂老矣,仍坚持用有限的光和热,温暖另一个更加弱势的生命。张治六用自己的大爱义举,用自己的善行执着,生动诠释着乐于助人的真谛,感染和激励着身边每一个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