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5 21:46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2-12-05 17:08:00 | 查看:8113次
李德证件照
【主要事迹】
李德,男,彝族,1954年7月出生,68岁,中共党员,原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生产队会计、村文书、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现攀枝花市德益果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获攀枝花市优秀农民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攀枝花市“十八英模”和四川省百佳村党支部书记等殊荣。他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国务院授予“星火科技二传手”“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他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关爱明天十佳五老。
一句承诺一条道路
“将来我一定要让我们村的家家户户都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娃娃们都能上好学,大家不用出村就能把芒果卖出去。”当年看似天方夜谭的一句话,是李德对村民的庄严承诺,也成为李德奋斗一生的起点。
深处大山的混撒拉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时任村支书的李德下决心要找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经过考察研究,李德大胆提出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以芒果为主导品种的亚热带水果产业的构想。李德自费带头引进种植芒果70余亩,香蕉400余株,桂圆500多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率。在李德的带领下,最终全村选定了以芒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2015年脱贫摘帽。到目前,混撒拉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芒果,最多的种植户达80余亩。全村已种植优质晚熟芒果2万亩、年产量1.1万吨、年产值61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3万元、村、组集体经济20余万元。如今的混撒拉村日新月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李德与2010年组织党员和群众成立德益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对攀枝花芒果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一系列品牌创建做出了努力,成功取得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及芒果的出口认证。同时,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及产业发展,其主导的德益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四川农信借贷160万元,去年7月将所有贷款全部还完,被攀枝花市农商银行评为“AA级信用客户”。
一个学校一地星光
以前混撒拉小学是栋两层的土坯房,为解决村里失学儿童多的状况,李德与村民们肩挑手抬建起全区第一所村级砖房小学。村小建好后,他发现来上学的孩子很少,他又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说服动员,还向教育部门争取落实减免学费等政策。经过他的努力,混撒拉小学开设了5个班级,学生达200余名。2005年,希望集团“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来到混撒拉村。李德抓住机会,不遗余力地介绍小学校舍紧张、需要扩建的问题。同年,希望集团联合成铁集团共同捐赠10万余元,新建成铁希望小学,开设7个班级,容纳学生400余人。
一群孩子一生牵挂
年仅11岁的小伟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天天看到劳累不堪的父母,就想在家里帮忙干活,已经好多天没去上学了,李德听说后心急如焚地跑到他家了解情况。小伟说自己成绩不好,家里又穷,不想增加爸妈负担,所以没去上学。李德听后便开始一点一点地劝说小伟,告诉他知识创造财富,有了知识,才能真正帮助爸妈减轻负担。经过李德几天的劝说,终于,小伟出现在了学校的课堂上。如今已中专毕业的他也跟着李德在种芒果,年收入达10万余元。已为人父的小伟动情地说:非常感谢李爷爷让他再读书,今后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前些年,全村17户贫困户及其12名未成年子女是李德最牵挂的人。他四处奔走,帮助争取各项帮扶政策,常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如今这17户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其中4名孩子已考上大学。他为让村民更加重视教育,又自筹经费建立了“学生奖励资助制度”。今天的混撒拉村早已实现青少年零失学、零辍学、零失足,村民素质大大提升。
一个梦想一种情怀
每次遇到突发事件,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仁和“8·30”地震及新冠肺炎疫情等,李德也都会带头捐款,多年来,李德已累计捐款数万元。
为让孩子们知国史、感党恩、建家乡,1997年起他一直担任仁和区金江中小学、大河中学校外辅导员,还应邀到米易中学、攀枝花学院等为师生们讲述他亲历的真实小故事,共约50场次,受益者达2万余人次。2016年他主动申请担任村关工委执行主任一职,继续发挥着余热,倾情关心着下一代。
好人寄语:我没做什么大事,这辈子就干了种芒果这一件事,能让咱贫困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值了!
道德点评:“芒果书记”李德用扶贫产业让沉寂的村子燃起希望之火,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