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四季度四川好人敬业奉献类巴中王晓荣:农民工权益的忠实捍卫者(2图)

发布时间:2023-12-05 21:27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2-12-05 17:34:00 | 查看:211次

王晓荣证件照

  【主要事迹】

  王晓荣,男,汉族,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市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市农民工维权中心)主任,巴中市第三届、四届、五届人大代表。

  戎装虽卸,初心不改。身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始终秉承军人作风,把军人的血性刻进骨髓,只要有矿难、塌方、群体性上访等涉及农民工权益的突发事件,他都义无反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19年来,他始终奔走在艰辛曲折的讨薪路上,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份96个市(州、县),在一次次唇枪舌战甚至生命多次受到威胁中,为8.9万多名农民工兄弟追回血汗钱10.3亿元;19年来,他从孤身一人、处处碰壁,到结伴而行、循法而治,探索创新的“3+1”异地维权模式在全国推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退役不褪色”的本色与担当,“农民亲兄弟”的责任和情怀,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他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农民工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巴中好人”等荣誉称号。

  一条维权路:

  19年为8.9万余名农民工追回薪资10.3亿元

  王晓荣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如愿入伍后一直在祖国边疆站岗执勤、戍边卫国,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农村的成长经历让他对农民有一种天然朴素的诚挚感情,多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从事农民工维权工作后,面对一次次的困难挑战,甚至是生命危险的考验,王晓荣从不退缩,也从未后悔。

  10多年前的一天,一名巴中籍农民工在山西省一小煤窑务工死亡。“死者违规操作,最多给3万,这是惯例!”“惯例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王晓荣义正词严地答道。站在出事的矿井边,煤矿老板先是利诱,被他断然拒绝。看他不依不饶,便指着鼻子骂道:“赶紧滚蛋,不然,老子拿钱把你的头买了!”辩驳间,煤矿老板使劲一脚将他踢下十几米深的矿井,致使身体多处受伤。危险并没有让他止步,王晓荣被救上来后,对死者家属坚定地讲道:“身为退伍军人,我心中就从没有过‘怕’字。”煤矿老板从未见过这种不要命的维权架势,通过数个来回较量,态度陡然转变。5天后,王晓荣与怀抱巨额赔偿金的死者家属。

  2021年11月冬季的一天,王晓荣等人在山东省一个县的信访局会议室,等待当地有关部门主持调解鑫岳化工厂房建设工程拖欠407万元劳资纠纷问题。突然间,20多名操着当地口音的社会人员气势汹汹冲进会场,带头闹事的包工头率先出手,多名中年女性一拥而上,撕扯踢踹,疯狂围攻王晓荣。身处危险之中的王晓荣没有被危险所吓倒,临危不惧,正气凛然,坚定捍卫农民工权益,直到与当地有关部门一道圆满解决欠薪问题。“当看到103名农民工拿到工资之后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我就觉得没有辜负身上的责任。”王晓荣说。

  替弱者出头,需要勇气和定力。19年的艰辛维权路,王晓荣多次受到恐吓威胁,而他总说:“每一分血汗钱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生计和希望,农民工把它看得比命还重,我做的这些事都是值得的。”

  一套维权经:

  探索创新“3+1”维权模式在全国推广

  王晓荣经手的每一起维权案件犹如“虎口夺食”,找不到策略就很难攻下。2017年4月,历时5年,827名巴中籍农民工完成了山东省某县一棚户区改造项目。楼盖好了,3600多万元工资却始终没有着落。

  “有没有签订合同?”“没有。”“有没有工程结算?”“没有。”“有没有欠薪证据?”“没有。”通过对话,王晓荣了解到这又是一起“三无”欠薪案件。 “走!到项目部看看。”“啥证据都没有凭啥要钱?”项目负责人大声吼道。王晓荣深知没有合同、没有工程结算、没有欠薪证据就意味着讨薪无据,法院也无法立案,这样的案件他多次遇到,非常棘手。回到宾馆,王晓荣反复思考应对之策,仔细研究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一夜未眠也未找到好的办法,但他坚信谁也改变不了铁的事实,再难的案件总有解决之法。第二天王晓荣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欠薪情况先后向该省主要领导网上公开信箱进行了情况反映。意想不到效果出现了。三天后,相关部门主动约见王晓荣,历经数场争辩较量,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维权过程中,针对类似的情形,王晓荣不断探索总结解决之道,逐步摸索出“代理投诉、公函引路、依法调处+维稳并重”的“3+1”维权模式。“代理投诉”即接到农民工维权求助后,由维权中心向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和事发地省、市主要领导网上公开信箱反映情况;“公函引路”即由市政府开具介绍信作为“敲门砖”,维权人员代表市政府赴异地维权;“依法调处”就是合法权益绝不让步,合理诉求据理力争;“维稳并重”就是针对农民工可能出现的过激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讲和情绪引导,确保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正是通过这种模式,王晓荣成功解决了50人以上的群体性欠薪579件,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的434件,1000万元以上的达35件,兑现率达100%。其中,岳某松伤残索赔案推动《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中的伤残待遇大幅上调,数十万农民工由此受益;张某军等233名农民工欠薪案,成为处理包工头携款潜逃案件的样本;马某富交通事故死亡获得“双重”赔偿,从此打破“用人单位仅承担补偿义务”的惯例;为570名农民工追回欠薪1500万元,并依法协调被刑事拘留81天的农民工陈某刚重获自由,入选“2021年度四川省农民工维权十大经典案例”。“3+1”维权模式得到国家人社部的充分肯定,并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宣传推广。

  19年执着维权的背后,王晓荣始终坚信,只要有党委政府做坚强后盾,有法律政策做有力武器,咬住不放、不胜不休,再难的案子也能化解。

  一颗滚烫心:

  忙碌奔波少了对亲人关爱是抹不去的愧疚

  “只要你的心里有农民工,市委市政府心里就有你”。这是巴中市主要领导给王晓荣回复的一条短信。带着这样的关怀和信任,王晓荣每年有300天以上都在外为农民工维权,在家里待的时间少之又少。

  2009年11月,有人在巴中市《市长信箱》留言,反映贵州省某高速公路四标段拖欠谭某、张某等130多名农民工工资400余万元。数次讨薪无果的谭某、张某一气之下爬上工地塔吊,以此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后被刑事拘留。王晓荣获知情况后火速前往维权。出门第9天,妻子突发胆结石,医生说立即手术,需要丈夫签字。“求求你,‘字’就让岳母代签吧!”电话那头,王晓荣苦苦地向医生求情。祸不单行,就在当天,78岁高龄的老父亲不慎摔倒骨折住进医院。接到电话后,王晓荣心如刀绞。他说:“如果我走了,拘留农民工取保候审就会落空,好不容易达成的支付协议可能有变。” 于是,他选择了留下。10天后,被拘留的两名农民工取保候审,450余万元欠薪如数兑现。

  刚一结束,他又接到求助,要他立即赶往甘肃、赶往内蒙古。

  一边是为无助的农民工兄弟维权,一边是亲人需要照顾,王晓荣定是选择了前者,常常留下的是对父母、对家人的愧疚。但王晓荣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他说,维权路的两头,一头深系着责任、一头紧连着民心。

  他性格刚强坚毅,内心却柔软得可以装下整个农民工群体。对于他帮助过的对象90%以上农民工,他都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但他帮助高位截瘫的农民工张某成申办残疾证,支持退役士官王某刚自主创办企业,给残疾军人张某茂申请困难救助,为久病卧床老兵朱某太拿钱解决燃眉之急等数不胜数的小事情,却挂在这些困难群众的嘴边。在他的办公室,300多幅锦旗、200多封感谢信见证着他为民服务的赤忱之心。

  一路艰辛曲折,一生坚守付出。王晓荣说:“听党指挥、忠于人民,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为农民工兄弟维权讨薪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农民工兄弟有需要,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好人寄语:“好人必有好报”。每当看到农民工兄弟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更坚定了我为他们讨回公道的决心和信心。尽管难度再大,只要抱有甘愿磨破嘴、跑断腿的工作韧劲就没有化解不了的困难。

  道德点评:讨薪维权路维护的是农民工的血汗钱,维护的是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更多人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王晓荣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