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03 08:42 | 来源:首都文明热线 2010-11-26 | 查看:1438次
王凤兰是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胡营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在村民眼里,她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实、本分之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八,小学文化的她,现如今已成了全村的一个焦点,更是妇女眼中的骄傲。
改变观念 勇于追求理想
回想起前些年的生活,王凤兰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累”。她每天都要去地里劳作,只靠那几亩薄地和给别人打小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种地是靠天吃饭的,年头好或许有些收成,年头不好,收成就可想而知了,王凤兰总结说,“种地就是凭天收啊”!她想把一亩地管得再好,也就是几担谷子和稻草,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只够个温饱,为此她就暗暗决心要摆脱贫穷,过上富裕日子。
正当她想做些什么的时候,2004年,村里引进晚秋黄梨树苗,大家都喜出望外、奔走相告,只是看着树苗,没有人敢领,都觉得没有保障。为了给村民带给好头,也为了给自己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王凤兰竟没有和丈夫商量,一下子领了300棵树苗,报了四亩用来栽植梨树的地。看到王凤兰都这样做,其他村民也纷纷上前领树苗,“我要200,我要100,我报2亩…… ”
坚持到底 无怨无悔
当王凤兰将决定种树的事告诉丈夫时,本以为会被丈夫责备一番,谁知,丈夫在沉默后语重心长地说,你这个决定是对的,我支持你!听到这样的话,王凤兰的心里像吃了定心丸,她的干劲更足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王凤兰的精心管理和照料下,如今,全部梨树的长势良好,硕果累累。看到今天的成果,王凤兰不禁回想起这几年来的辛苦,在这之前,她对梨树的种植和管理没有一点概念,真是边种植边摸索经验,有一年,正值果实的成熟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树叶黑”把坚强的王凤兰着实吓到了,不同于别人的是,王凤兰调整情绪多方查找资料、找人帮忙,终于梨树的问题得到解决,王凤兰也舒了一口气。
在王凤兰眼里,一颗颗树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需要精心呵护、细心照料,当然,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站在梨树下,她显得更矮了,微风吹乱了她不再乌黑的头发,吹不走的是她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
现如今,她家共有梨树300余棵,种植面积多达四亩以上,2010年晚秋黄梨总产量高达8400斤,总产值2万元以上,较去年有了明显提高,她家也是胡营村首屈一指的种植大户。捧着沉甸甸的梨儿,王凤兰的心里真是一个“美”啊!
致富路上不忘众乡亲 扶贫救困共同富
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王凤兰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虽然不是党员,但王凤兰有着和党员一样的目标,那就是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几年来在她的带动下,有十几户通过种植晚秋黄梨都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真可谓一家兴带动百家旺,一人富带动全村富。
王凤兰在富了的同时,没有忘记她生活着的这块热土,不但在种植梨树方面她竭尽所能,帮助其他梨农,就在有的村民种地没钱买种子、化肥,大事小情,天灾病业,缺钱都去找她,她从来都是慷慨相助,几年来在帮助别人上她从没有计算过,因为在她的心里,这样做是应该的。
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王凤兰从一个农家妇女逐步走向成为一名优秀的致富能手,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的精神。提到未来,王凤兰信誓旦旦,充满信心。她说:“如今,晚秋黄梨也成为胡营村的主导产业了,村里去年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就更没有不坚持下去的理由了。”
现如今,胡营村村民依靠晚秋黄梨,日子越过越欢畅。王凤兰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带领全村妇女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她也成为农村妇女致富的一面旗帜。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