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生命诠释守藏之责(组图)

发布时间:2023-10-16 22:22 | 来源:CCTV国家记忆 2023-08-16 14:39 | 查看:5842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雨,依然璀璨夺目,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

一部部历经劫难的古籍善本中

书写着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

以生命赓续中华文脉的守藏之责

周恩来为何指示对敌人“围而不打”?

“涵芬楼”曾经是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所在地。当时,东方图书馆中藏有大量珍贵古籍文献,每一部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1927年3月21日,为配合北伐,推翻军阀统治,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在战斗过程中,东方图书馆钢混结构的大楼成为敌方的绝佳防御工事,工人纠察队一时难以攻下。为了不让东方图书馆受损,起义总指挥周恩来亲自前往侦察地形,并指示工人纠察队围而不打,以此瓦解敌军士气。

即使在战斗最胶着的时候,周恩来也不曾有一刻想过以图书馆的损毁来换取起义的胜利。

日军“大扫荡”下,约5000卷经卷该如何守护?

一轴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金代汉文经卷,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这就是当年日军所觊觎的佛教典籍汇编《赵城金藏》中的一卷。

《赵城金藏》被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笈”,既是佛教典籍,也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等领域。

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日军抢夺《赵城金藏》,在广胜寺住持力空法师带领下,众僧人一同将《赵城金藏》转移至飞虹塔,并用砖砌死塔门,进行集中保管。

情报上报中共中央后不久,便接到延安下达抢救《赵城金藏》的命令。八路军太岳军区特派部队与当地民众百余人将约5000卷经卷全部秘密转移出寺庙,计划运往太岳区党委驻地。面对日军的“大扫荡”,八路军战士们将全部经卷装在包袱中,马驮人背。为了避免行军战斗中经卷散失,八路军战士们将《赵城金藏》安置在3座洞窟内,并派人暗中看管,最终守住了《赵城金藏》。

他说:守住书籍就是守住生命

1938年6月,侵华日军逼近武汉,湖北省图书馆馆藏的近15万册图书面临着被日军掠夺的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馆长谈锡恩从中选出最有价值的98000册图书分类装箱,和馆员们前往湖北恩施避难。西迁途中,面对日军不断的空袭和炮击,为了确保古籍的安全,谈锡恩找到一个山洞安顿下来,昼夜不分地守护着这些古籍。

当时,山洞里阴暗潮湿,为了不让古籍受损,谈锡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大家把书籍拿出来翻晒。

刘伟成 

湖北省图书馆 馆长

有一次,他儿子晒书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本书掉在地上了,谈锡恩馆长就非常生气,就打了他儿子一巴掌,并且说:人生百年,书传万代,守住书籍就是守住生命。

谈锡恩的一番话让儿子记忆深刻,也领悟到父亲的一番苦心。不久后,在一次躲避日机轰炸的过程中,谈锡恩的儿子为了保护这批书籍,不幸牺牲。

在谈锡恩的日记本里,记载了这段历时三年的西迁经历。每丢失一本书谈锡恩都有详细记录,但对于儿子的死,他却没有留下一个字。在这辗转1000多公里的艰苦行程中,98000册书籍损失不到百分之一。

在这一部部珍贵的古籍中,字里行间都在讲述着一个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一个文明的传承与未来!

2022年7月30日,保藏、展示国家版本资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这里陈列着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唐写本《妙法莲华经》、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等藏品。一件件珍贵的甲骨、简牍、古籍文献和雕版拓片,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这里还收藏了超过14个版本的新华字典,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宣传画和小人书,显露出了浓厚的时代记忆。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一处名为“兰台”的神秘洞库里,还首次同台展示了《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史无前例地全面呈现了《四库全书》的浩瀚风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一个悠久的文明,更懂得复兴的意义;一个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更渴望复兴的荣光。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人民将担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

编       审:王海涛 赵   斌

主       编:潘羽嘉

导       演:陶   磊 许珈铭

编       辑:史佩仑 王亭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