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事业中,书写不平凡的“为人民服务” (3图)

发布时间:2023-09-10 20:20 | 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 2023-09-08 16:11 | 查看:1810次

1944年9月8日, 延安凤凰山脚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一场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如期举行。大会追悼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警卫战士张思德。三天前,他在南泥湾执行挖窑烧炭任务时,炭窑塌落,他为救战友不幸遇难,年仅29岁。正是在这场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那篇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

▲和战友一起烧炭的张思德(左)(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张思德,一名普通党员、普通士兵,没有传奇故事,没有豪言壮语,为何这个名字始终被铭记景仰?《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给出了答案——“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自此,张思德的名字便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紧密相连。

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张思德翻过雪山、越过草地,作战勇敢、多次负伤,也站过岗、送过信、开过荒、种过地……任劳任怨,无私无畏,但就是在这些平凡的事务中,张思德奔波着、忙碌着,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将远大的革命目标化作朴素的日常工作,忠实无私地在每个岗位上工作。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服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这个普通士兵的身上,体现了千千万万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事实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正是在一件件、一桩桩小事中干出来的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把这一崇高的价值追求、远大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现实,需要的不过是埋头于平凡的日常工作。正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具体行动,“为人民服务”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

从毛泽东同志在给张闻天的信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到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从当年南湖那条红船把身处灾难中的中国人民带出水深火热,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次次艰难险阻……无数深刻而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共产党人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集中体现在党章中,也具体体现在无数像张思德这样,把党远大的革命目标化作平凡日常工作的英模人物身上,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全部心血和热情浇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用始终如一的行动践行心中的信念。

魏德友,50多年如一日在环境恶劣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总行程20多万公里,奉献全部青春守护边境安宁,被誉为我国边境线上的“活界碑”;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在他们身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熠熠闪光。

▲黄大发沿着修建在绝壁上的“大发渠”巡查。新华社记者

“我是张思德传人,这是我应该做的!”前身为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官兵,面对受灾百姓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同为该部队的列兵王超在一次救灾任务后也说道:“这就是当兵的意义,灾区百姓还在等着我们,再难再险也要完成任务!”

不同的话语,同样的精神传承,同样的本质——为人民服务。简短的五个字,分量千钧重。说时易做时难,古往今来,不乏以“为人民服务”之名,行伤害人民利益之事的人。在不少落马官员的忏悔中,都能看到几个字:理想信念丧失,背弃初心使命。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的落马官员韩江龙的忏悔录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正是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动摇,随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也逐渐松动,思想百病丛生,导致出轨越界,频频跨过底线。这样的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其结果必然是受到法律的审判,“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很多时候往往意味着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是枯燥的,不是每名党员干部都身处重要岗位、热门岗位,但身上肩负的职责却同样重要,践行初心使命就是要在重复、枯燥的务实中做不平凡的事,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民。

作者 / 杨  洋   

编辑 / 杨  洋   

校对 /  苏  健  李  彤  金  晶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