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感恩教育(图)

发布时间:2011-02-16 00:58 | 来源:新疆日报网 2011-2-1 9:05:00 | 查看:1984次

 刘智勇同志(中国好人网配图)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也许这首时隔半个多世纪的红歌,此时最能表达新疆各族儿女对党和全国人民的感恩和热爱!

  2010 年5 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拉开了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序幕,全疆各族群众更深、更广、更长久、更直接地沐浴到了党恩、国恩和援助之恩。中共阿克苏地委委员、库车县委书记高克平明确表示:“库车县各族群众应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宁波市对库车县巨大的援助。一要存感恩之心——铭记党恩;二要系感恩之情——爱我中华;三要行感恩之举——建好家园。”他的话深情地表达了一个受援县(市)对包括援建省(市)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的感恩之情。在这举国援疆的历史性时刻,他的这一观点对各受援县(市)把握时代契机,开展覆盖社会各层面的感恩教育也起到了极强的倡导和推动作用,富有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我认为,党政各级干部、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感恩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要有基本的认识,对感恩教育这种最能培养人类文明意识和行为的教育形式要进行积极地探讨和认真的研究。

  一、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它集中反映着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建好家园;一个充满感恩之情的社会,才会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文化共融,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

  感恩报恩的传统古已有之。《诗经》中的“投桃报李”、古语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都是经典的例证。感恩是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途径、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来引导和培育——感恩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教育方式对社会各阶层文明意识和行为的建立更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公民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的体现,是对价值观、忠诚、信仰的认同。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递进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恩意识的培养与公民整个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密切相关。一个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更容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也更能为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而加倍努力,因此,我们新时期所提倡的感恩教育, 并不是简单地强化一种感恩意识, 而是培养和树立一种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感恩意识作为人文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的人格塑造、道德修养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知道感恩的人,一定会讲道德、讲诚信,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一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受社会的欢迎,社会能力自然会随之增强,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会成倍增加。因此,新时期感恩教育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体事业的大小和成就的高低。

  (三)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和谐社会,特别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的形成迫切地需要一种价值体系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感恩教育恰好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它既能消弭隔阂、增进共识、催生合力;又能激发潜能、营造和谐、维护稳定。因此,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推崇感恩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感恩教育是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必须

  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封闭落后,到“万方乐奏有于阗”的普天同乐,再到开放兼容、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新疆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路,丰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新疆的感恩教育更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

  (一)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为新疆提供了最基础的感恩教材。解放前,偌大的新疆,没有技术生产一根铁钉,没有能力修建一公里铁路,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疆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从1 955 年自治区的成立到2000 年,中央给新疆的财政补助达到877.41 亿元;从1 978 年的改革开放到2004 年,中央给新疆的投资达到371 0 多亿元;从1 949 年到201 0 年,新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 00 多元提高到了20000 余元。天山南北翻天覆地的变化,诠释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党和国家政策的倾力扶持,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美好生活。

  (二)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为新疆提供了最直观的感恩教材。“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支援新疆的建设,无数风华正茂的援疆干部告别了家乡来到新疆。他们修公路, 兴水利,建工厂。荒原戈壁上,崛起了一座座年轻的城市;大漠瀚海中,翻卷出一片片金色的麦浪。时至今日,援疆工作已走过了一条从“干部支援”到科技、经济、文化、人才全方位援疆的对口支援之路。今年,新一轮的援建工程,援疆省市的支援地域之广、涉及人口之多、资金投入之大、援助领域之全面更是前所未有,仅201 1 年,全国1 9 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就突破1 00 亿元。全国人民对新疆物质的无偿支援、人才的鼎力支持,让新疆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馨。

  (三)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为新疆提供了最生动的感恩教材。中央适时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从今年起,新疆将首先在贫困地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到201 2 年覆盖全疆,并初步建立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 5 年完成喀什老城区改造、城市供水率和燃气普及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基本实现游牧民定居目标,完成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工程。党中央的一系列民生工程为新疆人民未来生活描绘了恢弘美好的蓝图,我们相信,有了党和国家政策的引领,有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新疆各级党政和广大人民一定能齐心协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新疆的各项事业,为新疆赢取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61 年的风雨沧桑,新疆用它的“新疆速度”、“新疆效率”再次证明,感恩是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和世代传承的情感。我们要通过不同层次的感恩教育,让全疆各族人民牢记党中央对新疆政策、资金、项目上的大力支持、特殊关爱,不忘兄弟省市对新疆的无私援助,铭刻与全国四面八方优秀人才共同奋斗的光辉历程,予以感念,予以回报,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这一主题,同心同力同向同调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切实担负好守卫祖国“西大门”的历史重任,努力打造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为把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努力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三、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坚实基础

  当然,感恩教育这样一个全民总动员的复合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各行业劳动者、青少年学生等不同层面的教育网络,长期经营、互相渗透、形成合力,才能营造一种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和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新时期“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教育学生心怀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践行感恩,通过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会,把感恩的风尚熔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

  为此,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有一个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要着力确立感恩教育的新理念。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教育目标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 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感恩认知水平,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和感恩意向,形成报恩、施恩的良好行为, 在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 将感恩之心传递到家庭,进而在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树立知恩图报的良好风范。

  (二)要着力拓展感恩教育的新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感恩教育思想内容的创新, 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的精华, 继承好、发扬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要结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新一轮对口援建工程为契机,赋予感恩教育内容鲜活的时代气息。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体现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现代感恩教育的内容设置应该主要包括对同学的坦诚与关爱、对朋友的真诚与友爱、对父母的理解与孝顺、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对集体的信赖与投入、对家乡的建设与感念,对自然的亲近与保护、对人民的友善与奉献、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等方面的内容。

  (三)要着力构建感恩教育的新途径。在明确了感恩教育的目标和思想内容后,我们应对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有所把握。(1 )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维互动”。在学生感恩教育中, 家长要做一个感恩的表率, 积极与学校沟通,给予孩子相应的教育;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载体, 切实加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力求通过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会;社会要通过各种媒体舆论, 大力宣扬不同层面的感恩典型和先进事迹, 努力营造全民感恩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家庭教育为基础, 学校教育为主导, 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感恩教育途径。(2)注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在学校感恩教育中, 课堂教学是识恩、知恩的主战场, 课外活动是感恩的体验渠道, 社会实践是报恩、施恩的实践平台。要充分挖掘各种课程中感恩教育的资源,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同时, 班主任老师在课余时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性的感恩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恩体验。政教处、校团委要扎实有效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社会, 利用所学知识, 回报社会, 学会报恩、施恩,切实实现学生感恩的知、情、意、行的统一。(3)注重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三管齐下”。学校的感恩教育, 既要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 积极开展一些创造性的主题感恩教育活动,同时, 还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重视管理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此外,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 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感恩环境,创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

  (四)要着力建立感恩教育的新机制。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 建立感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1 )要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的整体规划。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优势, 各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步调、齐抓共管, 把感恩教育同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2)要把感恩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要切实纠正传统教育忽视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弊端,增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 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 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感恩教育思想, 将感恩教育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3)要把感恩教育纳入实效性目标评价。目前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未能得到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经常性地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因此, 要按照不同时间维度和发展阶段, 将青少年学生日常感恩教育评价目标细化, 从纵向、横向或交叉的对比中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

  当前,全疆上下正在大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感恩教育工程的全面启动,必将增强全疆人民实现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本着“以感恩之心,思共赢之路;以感恩之情,举共荣之措”的思想宗旨;把感恩情怀转化为各级党政和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凝聚起全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发图强,迎难而上,为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美丽和谐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