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22:33 | 来源:中国军网 2023-07-31 07:34:01 | 查看:5549次
解放军报记者 杜娟 通讯员 胡春峰 刘江睿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抗美援朝英模连队官兵代表瞻仰纪念碑。郭嘉洲 摄
志愿军老兵胡长哲深情抚摸战旗。郭嘉洲 摄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鸭绿江上,断桥横卧。
73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从这里跨出国门,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
抗美援朝战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涌现出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中,有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杨根思连”,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黄继光英雄连”,有坚决服从命令、誓死完成任务的“冰雕连”,有在马良山战役中英勇作战荣获“坚守阵地稳如泰山”旗帜的一等功臣连,有在三所里战斗中勇打头阵荣获“攻守兼备”旗帜的一等功臣连……
70年前,这一战打出国威军威;70年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历史长河,英雄豪气永远纵横奔涌!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5支英雄连队的官兵代表受邀来到沈阳、丹东,与抗美援朝老兵一道,追寻英烈的足迹,感悟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回望历史
英雄的形象,在找寻中愈加清晰
“老连长,我代表全连官兵来看您了!不久前,咱们连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跨越70多年,一声呼唤,深切怀念;一个报告,铿锵有力。在特级英雄杨根思烈士墓前,“杨根思连”现任指导员王玉恒把连队赓续英雄精神取得的荣誉与老连长一同分享。
丰碑屹立,群雕巍然。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长眠着123位战斗英雄;地宫里,安葬着2013年以来归国的91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广场四周长达百米的环形烈士英名墙上,烈士们的名字如同整齐列队的威武方阵。
5名英雄连队官兵代表,从这些名字中一个一个寻找着连队的前辈,讲述着英雄的伟绩。他们触摸的不是冰冷的墙体,而是跨越70余载依然滚烫的热血。
“黄继光牺牲后,吕慕祥接任了班长。10天后的一场战斗中,吕慕祥身负重伤,手持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为黄继光精神传承人。而我,廖永恒,是第3867名!”在吕慕祥烈士的名字前,“黄继光英雄连”连长廖永恒向大家讲述着烈士名字背后的故事。
连长杨根思,牺牲时28岁;排长孙占元,牺牲时27岁;战士邱少云,牺牲时26岁;战士黄继光,牺牲时21岁……
29岁,王玉恒成为“杨根思连”指导员;28岁,廖永恒成为“黄继光英雄连”连长;28岁,张颂成为“冰雕连”指导员……英雄们的新时代传人,亦如英雄当年的青春,血脉偾张。
“英雄,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70多年前,当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所有人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9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望着眼前这些英雄连队的官兵代表,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当年,战场上朝夕相处的不少战友没能看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天。可在他心里,战友们从未离开。他想把当年战友们的故事,讲给现在的战友听——
1952年,志愿军第46军通讯队队长程茂友入朝作战。在战斗的岁月里,他留下厚厚两本战地日记,记录下他和战友们的战斗经历,也记录下了中国军人的热血与担当。
“生死都不顾了,上了战场,还怕什么?”翻开日记,程老告诉年轻的战友,他曾在日记尾页这样写道——
“如果谁捡到了我的日记本,我已经牺牲了,请把它寄往我的家中,告诉我的父母,你们的儿子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用生命保卫了新生的共和国。”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英雄,不是生来无畏,而是选择勇敢。采访中,志愿军老兵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凭借着这令天地动容的血性胆气,他们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这支英雄的军队,认识了英雄的新中国。
一名美国记者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这样描述:“接着,他们听到类似于某种亚洲风笛的乐器声音……”“对于这种声音,只怕很多人会在此后终生难忘,因为他们很快就知道,这种声音不仅代表着中国军队即将投入战斗,同时还是对敌人的一种强大威慑力。”
书中描述的这种令敌胆寒的乐器,正是志愿军的冲锋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第38军114师342团2营文书孙凯丰,一次次吹响冲锋的号声。
“号声就是命令,拼了命也要往前冲!”交谈中,孙凯丰从“攻守兼备”一等功臣连指导员陈天龙手中接过连队的传家宝——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号。
向着胜利,冲锋!70多年后,当激昂的旋律再次响起,已经96岁高龄的孙老眼中的坚毅一如当年。
忘却历史,就没有了根;淡忘英雄,就失去了魂。那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捐躯的英雄,我们不能忘,更不敢忘!
忘不了,烈士伍先华执行爆破任务的英勇。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他毅然冲向敌坑道,拉燃导火索与40余名敌人同归于尽。
忘不了,烈士杨宝山指挥连队与敌激战8小时的壮烈。弹药耗尽、战友伤亡,他销毁文件,抱起石头只身战敌,直至牺牲……
一路走来,抗美援朝英雄的群像越来越清晰。当天,“杨根思连”指导员王玉恒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当年,你们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和平。今天,我会沿着英雄的路走下去,活成你们的样子!”
赓续血脉
英雄的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1950年美军空袭中朝边境的黑白照片、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的手稿、上甘岭战场上夹杂着弹头弹片的岩石粉末……步入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一场场战役、一个个故事全景展示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壮阔历程。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在“冰雕连”实景还原雕像前,指导员张颂深情朗诵烈士宋阿毛写下的绝笔诗。
聆听这首绝笔诗歌,志愿军老战士唐剑光、关明臣不禁动容。张颂告诉前辈们,如今每逢重大演习和急难险重任务,连队官兵也会不约而同留下书信,置生死于不顾,全身心投入战斗。
“当年,我们每个人都写好了遗书,谁牺牲了就寄回家中。”唐剑光于1950年随志愿军第39军116师入朝作战。听说今天的青年官兵还继承着他们的光荣传统,一行热泪从这位老兵的眼角流下,滑过那爬满皱纹的脸庞。当年,他曾亲眼看到战友们年轻的生命在硝烟与冰雪中逝去,“这封信能留到现在,我很欣慰!因为,你们和我们一样”。
两代军人,身处不一样的时空,面对生死却有着同样的淡然和决绝。
“杨根思连”指导员王玉恒讲述了另一封告别信的故事。2016年,“杨根思连”赴南苏丹维和期间,当地爆发激烈交火,战士李磊、杨树朋不幸壮烈牺牲。面对随时失控升级的局势,连队受命组建8人敢死队,在营地最外围构建反坦克阵地。
“不是家中独子的,向前迈一步!”大家都知道这次任务风险极高,可所有官兵还是不约而同地向前迈了一步。临行前,每名队员写下告别信,高喊着“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奔赴战位。其中,年轻士兵林思琦这样写道:“爸,妈,我时刻准备着成为你们心中的英雄。今生去尽忠,来世再尽孝。”
守望和平,是军人的神圣使命。
“烽火中一起度过血染的岁月,风雨中共同熬过苦难的长夜……”听闻英雄连队的传人来到辽宁,志愿军老兵、著名词作家邬大为盛情邀请5名官兵代表来到家中。一首《生死相依》,让这名91岁高龄的老兵重回那段战斗岁月。
“什么是战友?就是亲兄弟,上了战场,情愿为对方挡子弹。”讲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情谊,邬老眼前浮现出往昔的一幕幕,“那个时候的干部和班长,就跟老大哥一样。你就是我的弟弟,我就要用生命保护你的安全,所有人打心眼儿里爱部队。我想,你们英雄连队都能做到。”
从冰天雪地的抗美援朝战场,到新时代的火热演兵场,平时亲如兄弟、战时生死与共的官兵关系一直没有变。谈起新时代的官兵情、战友爱,英雄连队的几位传人感触很深。
在“攻守兼备”一等功臣连,生死考验面前,党员干部挺在前。一句“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树立起最坚固的后盾。
在“坚守阵地稳如泰山”一等功臣连,危险来临之时,干部骨干冲锋在前。一句“把最苦最累的任务交给我”,是这个集体最显著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黄继光英雄连”,每次跳伞,都是主官首跳。一句“看我的,跟我上”,成为最有力的战斗动员。
其实,每支英雄连队都有这样的传统。这种精神被官兵视作珍宝,激励他们奋勇前行。
鸭绿江断桥,中国人民志愿军走向胜利的起点。从这里,英雄的志愿军将士昂首迎战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愈战愈强。
在鸭绿江断桥边,5支英雄连队共同约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携手并进,勠力强军。
此时此刻,“坚守阵地稳如泰山”一等功臣连正与某陆航部队展开协同训练,空中地面深度融合,陆上劲旅展翅高飞;“冰雕连”正准备奔赴任务地域展开适应性训练,磨砺全域作战本领;“杨根思连”即将参加实兵演练,在实打实抗中提升合成作战水平……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终在英雄传人的血脉中流淌。现在,我们钢多气足骨更硬、打赢本领更强,全时待战,随时能战,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阔步前行
英雄的故事,由我们这一代续写
“希望你们像连队老前辈一样,为了坚守阵地,敢于牺牲一切!”凤凰山下,一场“马良山战斗传人”评选表彰活动正在展开,91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胡长哲为优秀官兵佩戴荣誉绶带。
训练场上,精准步枪、单兵火箭筒、班组迫击炮……胡老逐个细细端详。对于武器装备,他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想当年,我们拿着‘三八大盖’上战场。现在,有这么好的武器,再加上咱们解放军的意志,我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53年3月,志愿军第16军32师96团军械修理所所长胡长哲,随部队奔赴朝鲜。在最低气温至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环境中,志愿军战士靠着薄棉衣、冻土豆与强敌较量。
当年,拥有制空权曾是志愿军将士们共同的“奢望”。如今,望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直升机,胡老格外兴奋,绕着战机从机头抚摸到机尾。再回眸,一架架战鹰已腾空而起,奋飞云端。老兵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分。
走进驻训场的帐篷里,一面鲜红 的连旗映入眼帘。胡老不禁轻轻抚摸、深情亲吻这面旗帜。那一刻,跨越时空,那面被英雄鲜血染红的战旗,仿佛浸入了他的双眼,也染红了他的心。当年,一面面英雄的战旗高高飘扬在战场上,辉映着多少血色身影!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对于志愿军老战士而言,这不是文学修辞,而是血染的风采。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英雄连队的官兵们扛起战旗,与英雄同行。英雄,就在冲锋的姿态里,在呐喊的口号中,在战斗的每一个瞬间……官兵们听着英雄的故事成长,在号角声中苦练杀敌本领、磨炼血性胆气。
从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行至鸭绿江断桥,英雄连队官兵和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到来,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人群中,有几个年轻的身影一路跟随。记者上前一问,得知他们是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正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研究的课题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能够与志愿军老兵和抗美援朝英模部队官兵面对面交流,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讲好英雄故事,当好英雄传人。带着同样的课题,英模连队官兵代表这一路也在寻访中思考、探索和感悟。他们受邀为当地小学生上了一堂题为“学英雄、话英雄、爱英雄”的教育课,被聘请为校外辅导员。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刻画出英雄的模样,也埋下了立志从军的种子。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不论是“杨根思连”还是“黄继光英雄连”,古往今来,中华大地上涌现出千千万万英雄群体和人物,他们身上闪耀的民族精神,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要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当祖国和人民召唤,新时代革命军人定将沙场亮剑、敢于胜利。
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以排山倒海般的声浪,在一个个军营、一座座城市唱响。人民军队血与火凝结的精神之魂,已成为一种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继续奋进 续写荣光
志愿军前辈对我们说:“咱们打赢靠的是信仰,对党忠诚是一种无我的境界。”我不禁想起,当年老连长杨根思在入党时写下的庄严承诺:“把一辈子交给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担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的困难挑战也会更多。作为新时代“杨根思连”官兵,我们要将“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烙印于灵魂深处,始终做到敢于亮剑、敢于攻坚、敢于胜利,用青春和热血为连旗续写新的荣光。
——“杨根思连”指导员 王玉恒
站在鸭绿江断桥,眺望着先辈们出征的方向,我真切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感受到我们青年官兵责任重大,使命如山。
新时代,一代代黄继光英雄传人在各项任务中高擎英雄战旗,用实际行动不断丰富拓展黄继光英雄精神的时代内涵。我们一定不断激励连队继续向上向好,勇于发扬忠诚、勇敢、善战、奉献、担当的新时代黄继光英雄精神,练好手中武器、练硬胜战本领,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黄继光英雄连”连长 廖永恒
志愿军战士宋阿毛在死鹰岭阵地上留下的绝笔诗,道出了中国军人对信仰信念的朴素追求。因为有了信仰,千千万万的革命军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因为有了信仰,新时代革命军人才懂得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当兵就为打仗,军装就是战袍。”志愿军前辈身上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军人那种“压倒一切来犯之敌”“向死而生”的血性胆气。为了心中的那束光,他们用血肉之躯直面敌军飞机大炮,把祖国和人民护卫在身后。
——“冰雕连”指导员 张颂
英名墙前,我久久伫立。一个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们用生命书写忠诚;鸭绿江断桥旁,我看到了先辈们踏上战场的坚定背影,看到了中国军人心中那份信仰。与志愿军前辈深入交流,我感悟着他们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同英模连队主官不断碰撞,我感受到,每一句连魂就像一块块拼图,共同构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追忆峥嵘岁月,倍感使命光荣。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夯实胜战根基,让胜利的战旗愈加鲜红。
——第83集团军某旅某连指导员 陈天龙
70余载,马良山隆隆的炮声遮不住冲锋的呐喊。先烈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70多年前,他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马良山英雄传人“坚守阵地稳如泰山”。
身为英雄连队的传人,我们将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融入每名官兵血脉,以不畏牺牲、奋勇冲锋的姿态,敢于战胜任何来犯之敌。
——第79集团军某旅某连指导员 王尉
(整理 刘宸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