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4 20:54 | 来源:新华网 2023 05/26 10:33:28 | 查看:3792次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5月25日至2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将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分别举行会谈。中方将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切与美方进行交流。
一些媒体用“罕见”形容这次中国高官访美行程,认为中美两国经贸乃至双边关系正出现一些积极迹象。
事实上,中美高层接触经历一段空白期后,双方近期均传递出“化冻”的信号。本月中旬,中美高官在第三方地点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晤。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7日报道说,拜登政府正着手安排美方高官未来数月的一系列访华日程,力争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重新与中国接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商务部长雷蒙多、财政部长耶伦近期均表达了访华意愿。
拜登21日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有望“很快”改善。至于如何改善,拜登没有具体展开。
有一点应该可以确认,尽管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美方对华接触、改善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意愿正在增强。
如何看待两国经贸关系出现的信号?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其一,经贸合作依然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以美方统计口径来看,1979年中美建交后,双边贸易规模由当年的大约40亿美元一路增至如今的6000多亿美元水平。其中,自2000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以来,中美贸易额出现年度下降的情况只有3次,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对华贸易战及新冠疫情等影响。不过把时间线拉长,两国贸易额一般在第二年就快速回到原有增长轨道。
再看看最新数据。在美国不断祭出关税、投资限制、出口管制等保护主义措施等背景下,2022年美中货物贸易总额仍创下690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美中贸易结构中,今年3月对华出口占比32%,远高于2015年的16%,一季度对华出口占比由一年前的21%显著增至28%。
可以说,在经济结构高度互补、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情况下,双边贸易变得规模更大,中美经贸关系走势并不以美方政客意志为转移。
其二,美方近期经济挑战增多,改善对华经贸关系的益处远大于任由关系恶化、失控。
远的不说,就谈谈美国这几个月的糟心事吧。
先是国内银行业因美联储激进加息积累的宏观面隐患而接连爆雷。今年3月以来,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先后倒下。每一次爆雷,美国政府和监管层都坚持是“单一事件”,“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但“危机暂告段落”不久后总会出现新的问题银行。
再是债务上限谈判。美国财长耶伦近期多次警告,如果不及时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最早将于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但是,国会民主、共和两党虽表现“着急”,却不愿作出实质妥协,反而希望通过最后期限的“极限施压”逼迫对方让步,这加剧了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
最后是美国民众最关注的通胀。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4.9%,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中国是美国国债主要债权方,也是通过进口商品帮助平抑美国通胀的主要贸易伙伴。在金融不稳、债务失控、通胀高企的困境下,通过改善对华经贸关系对冲风险、稳定预期,不失为明智选择。
其三,对美方释放积极信号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对华政策上,美方说过很多“漂亮话”,但行动远远没有跟上。这样的话说多了,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也对美方话术保持“由衷的距离感”。
以不久前结束的七国集团(G7)广岛峰会为例,本次峰会联合声明有这样一段表述:“为了实现与中国的可持续经济关系……我们将努力应对中国扭曲全球经济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带来的挑战……培养抵御经济胁迫的能力……保护某些可能被用来威胁我们国家安全的先进技术。”
说了这么多,翻译一下,大意为:“为了和你做好朋友,我们要收拾你。”
彭博社报道也对G7峰会声明表达了困惑:“他们(G7领导人)推动在关键供应链问题上减少对中国依赖,却表示希望与中国保持‘建设性的、稳定的’关系;他们宣布新的倡议应对中国‘经济胁迫’,却强调自己没有(与中国)‘脱钩’或者存在内顾倾向。”
中美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人民福祉,对全球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成为两国关系的推进器,而不是摩擦点。
在这个问题上,中方始终主张相互尊重,进行理性、务实、专业的沟通并推动合作。是美方动辄制造矛盾,经常挑起事端,叫嚣“脱钩”“新冷战”。美方会否用缓和贸易紧张关系的实际行动展示相互尊重,或是继续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拭目以待。要对抗,中国人不会怕;要对话,我们肯定会奉陪!这,就是中国人的定力!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