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戴伟:与北京产生“化学反应”的洋教授戴伟(组图)

发布时间:2023-05-31 20:26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21-01-06 | 查看:3309次

戴伟

一、人物介绍

戴伟(David G. Evans,英籍),男,1958年6月出生,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

戴伟1996年来到中国任教,至今已24年,合作开辟了具国际水准的研究领域,获“功勋外教”殊荣。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做科普讲座,令10多万学生受益。他用神奇的化学实验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他创办的新媒体号“戴博士实验室”已拥有300多万粉丝,成科普大V。

二、主要事迹

与北京产生“化学反应”的洋教授戴伟

简介

David G. Evans (戴伟),英国籍,出生于1958年6月8日。1980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84至1985年在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当博士后。1985至1996年在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6年9月来北京化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至今。在此期间与段雪院士合作,共同开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层状及插层结构材料研究领域。先后在国内外化学刊物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并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现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与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分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特聘外籍顾问。担任欧盟科技人才培训项目(STF-China)顾问、清华大学出版社与Springer合作出版期刊Nano Research顾问编辑。

获奖情况

2001年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友谊奖”

2005年荣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4年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为纪念建局60周年颁发的“功勋外教”殊荣(名额只限十名)

2016年被评选为“科普中国特别贡献者”

2016年被评选为“科普中国特别贡献者”

2016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化工报社评选为“2016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暨行业影响力人物”

2017年参加录制CCTV-1《加油!向未来》

2017年参加录制CCTV-1《加油!向未来》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2019年科普贡献奖

接受中国日报专访

戴伟教授于2001年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友谊奖”。2004年被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聘为会士(Fellow, FRSC)。2005年荣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2008年获得由英国皇室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中的官佐勋章(简称“OBE”)。2014年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为纪念建局60周年颁发的“功勋外教”殊荣以及2014年“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奖”。2016年由“典赞·2016科普中国”评选为“科普中国特别贡献者”,同年被评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暨行业影响力人物”。2017年参加CCTV-1的《加油!向未来》节目录制。2018年国庆当天,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者登上央视财经改革开放40周年大直播。2019年代表北京化工大学首次登上央视五四晚会,8月在人民日报专题《讲述亲历故事 见证辉煌历程》中讲述亲历故事《见证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气象》,国庆期间他作为对共和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同年被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授予“环球英才交流大师”,被“快手”授予2019 “人气达人”等荣誉称号,获得科普中国·科学百科科普贡献奖;“戴博士实验室”公众号被“科普中国”和“快手”共同评为“2019年快手十大科普号”,获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2019年视频新力量”等荣誉称号。2020年3月,接受《中国日报》专访讲述在中国的两次抗疫故事。现在已成为网上拥有300多万粉丝的“科普大V”。

科研贡献

戴伟教授与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合作,围绕层状及插层结构功能材料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有效促进了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走向国际前沿。其参加的合作研究得到了国家和省部委科技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攻关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经贸委技术创新、计委产业化示范、中石化总公司科技计划和德国拜尔公司合作研究等近20项科研项目。经持续研究,先后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等重要国际刊物上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Chem. Commun.与Structure and Bonding发表特邀专题综述三篇。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其中包括第十三、十五届国际插层化合物会议(ISIC-13, 2005年; ISIC-15, 2009年)、第六届华人无机化学会议(ISCIC-6, 2006年)、绿色与可持续化学国际大会(ICGSC 2009)。

戴伟教授作为北京化工大学“插层结构分子材料的组装化学”引智基地海外学术骨干,每年在北京化工大学工作时间长达11个月。该引智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超分子结构功能材料的插层组装为主导的特色研究方向,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该研究方向对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力支撑了“应用化学”和“无机化学”二级学科的建设,提升了北京化工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基于戴伟教授和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插层结构分子材料的组装化学”创新引智基地于2011年通过了结题验收,并被纳入新一轮引智基地计划,获得继续滚动支持。

科普及教学贡献

参加科普日活动

在2015年科技活动周北京主场活动中,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David教授亲切交谈

在2015年科技活动周北京主场活动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观看David教授科普演示

科普活动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

戴伟教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热心于化学学科的科普和社会推广公益事务。近年来,他积极参加由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科协、英国皇家化学会、流动儿童基金会等主办的科技活动周、城市科学节、科学嘉年华、北京中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大型科普活动50余场次,向公众普及化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现场直接受益者达10万余人,众多观众通过媒体受益。在科技活动周北京主场活动中,刘延东总理与David教授亲切交谈,对David教授为科学普及工作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David教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中小学进行化学科普讲座,为孩子们带去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青少年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尤其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举办讲座50余次,用神奇的化学实验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每年圣诞节,David教授还会化作“圣诞老人”为孩子们送去“科学的礼物”。他的不懈努力在传递前沿科技、引发公众主动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思考、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也赢得了公众的尊敬和青少年的欢迎。David教授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公益活动,积极宣传绿色化学与美丽化工,为我国科技创新及惠民所做出的成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众对化学化工及新材料的了解,对于深入普通百姓对科普的广泛认识和接受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David教授的推动下,2014年5月北京化工大学与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RSC学生俱乐部,与后来相继成立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俱乐部形成了RSC五大俱乐部联合体,不仅帮助研究生在科研上开拓国际视野,加强学术交流,同时还将一大批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化学科普人员,将科普队伍发展壮大。

如今David教授在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了自己的北京市科普基地,成立了科普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的成员都是北京化工大学学生,通过带领大家讲解,俱乐部成员的科普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依托此科普基地对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生也是一次更好的锻炼。今后科普基地将每周邀请北京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走进其实验室,一起与学生做科普小实验,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化工,了解科普知识。

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

在北京化工大学工作的20余年间,戴伟教授利用其在国际上相关领域的影响力,长期致力于联络和拓展北京化工大学与部分发达国家政府间组织、世界名校、学术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提升北京化工大学在化工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为树立和提升北京化工大学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做出杰出贡献。

2007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长期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老专家、在华工作的优秀外国专家代表及他们的亲属,与戴伟亲切握手。

鉴于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卓越贡献,戴伟教授于2001年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友谊奖”,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亲切接见。于2004年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聘为高级会员,于2006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荣誉。特别是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该奖项是国务院于1993年设立,表彰外国专家对我国科技贡献的国家级奖项,在当年度获此殊荣的5位外国专家中,戴伟教授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历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外国专家中少有的典型。

《科技日报》报道

《中国化工报》报道

《北京日报》报道

《北京青年报》报道

《广州日报》报道

《南方周末》报道

2018年09期《国际人才交流》封面

2008年,戴伟教授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主席。通过其在化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戴伟教授经常代表北京化工大学频频出现在各个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舞台上。2014年,戴伟教授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功勋外教”称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