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实名举报披露他人信息注意尺度!涉及隐私属违法

发布时间:2023-05-28 20:19 | 来源:央视网2023年05月23日 16:54 | 查看:1638次

央视网消息(记者/姚抒廷):举报人举起身份证站在镜头前,亲口讲述自己的遭遇,再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相关证据,这样的实名举报我们并不陌生。当你看到这样的举报内容,会选择相信并持续关注吗?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实名举报?网络实名举报又有哪些风险呢?

央视网《新闻+》记者对话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屹和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张荆两位律师,共同探讨相关内容。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闻+》记者:如何看待网络实名举报的行为?

张荆:我个人建议,如果遇到了不公平事件或违法犯罪行为,首先还是要选择向公权力机关进行求助,我们尽量通过合法的路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网络举报其实是一种补充形式,不能成为主要的举报阵地。

程屹:在过去,实名举报只针对特定的国家机关,以相对隐秘、不向社会公开的方式进行。互联网出现之后,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实名举报引发的关注度高,且传播范围广。

如果举报的情况被查证发现不属实,确实会给被举报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举报过程中还暴露了被举报人的诸多个人信息,被举报人可以要求举报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新闻+》记者:实名举报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程屹:作为普通人来说,当我们想站出来实名举报某件事时,我认为有两点可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确保信息来源是真实的。比如你是从权威渠道得来的信息,或者是亲身经历的事实过程。

第二,我们要尽量用客观中立的方式传达信息,避免主观偏见导致所表达的信息对大众产生误导。不要过多使用夸张的修辞、耸人听闻的类比等,这样的表达方式反而会削弱信息的可信度。

张荆:如果对于事件以及他人信息进行了编造,就是我们常说的诽谤。所以在叙述时不能使用带有侮辱性、人身攻击性的话语,不要有对他人的人格、身份进行侮辱贬损的描述出现。

《新闻+》记者:网络实名举报时,披露他人信息的尺度在哪里?

程屹:如果实名举报的内容是针对违法违纪的情况,举报人公布的内容往往会涉及被举报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权岗位,像这些信息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相对而言,个人生活就不具有公共价值,在披露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说我们常见的举报内容,如感情生活、家庭生活等,这些是不具有公共价值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举报人披露他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其实是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其违法的风险就会比较高。

张荆:公共利益的权利是大于个体的权利的,法律允许一定尺度地暴露出来被举报人的身份信息,是方便对他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追究。

被保护的隐私权利一定是合法的行为。如果被举报者的行为确实是违法的,那么被举报者的个人信息才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举报人还是要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存在违法犯罪的情形,再去举报。不能通过举报去呼吁网民进行人肉搜索,这样的行为其实就会涉及到对于他人隐私权的侵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