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28 10:24 | 来源:北京日报 2011年1月14日 第15版 | 查看:980次
罗炜和周天成在表彰大会上领奖。
就在深圳益田村一位老人跌倒,无人出手相助,老人不治身亡的悲剧刚过去不久,深圳罗湖区两位少年却以他们见义勇为的善良之举,感动了千万深圳人。12日,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罗湖区教育局、共青团罗湖区委联合召开罗炜、周天成“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表彰大会,分别给予两人各1万元的奖励慰问金;罗湖区教育局授予两位学生“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荣誉称号,号召全区青少年向他们学习。
老人摔伤 少年出手相救
1月1日上午11时刚过,罗炜和同学周天成正在深圳市国威路和聚宝路的十字路口等红灯,突然听到旁边“砰”的一声响。两人回头一看,见一位老太太摔倒在斑马线上,整个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两人赶紧回身上前,一边一人将老人扶了起来。老人满嘴是血,脸上摔出很多伤痕。当时路边有很多人围了上来,看到他们扶起老人,立即散开了。
看到老人有伤,罗炜和周天成拦了辆的士,将老人送往附近的莲塘医院。医生检查后表示只是皮外伤,帮老人处理了伤口,罗炜和周天成为老人垫付了医药费。
等老人缓过气来,罗炜和周天成仔细询问,才知道老人名叫黄玉珍,已经78岁高龄了,家住深沙路南的鹏兴五期小区,距离医院有一公里。罗炜和周天成想打车送老人回家,老人不同意。于是两人一人扶一边,走了半个多小时,将老人送到家里。
根据老人提供的电话号码,罗炜和周天成联系了老人的女儿,告知老人病情,留了张“明天记得带大妈去复查”的纸条后就离开了,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苦寻数天 家属上门感谢
“要不是那两位学生帮扶我家婆,都不知道有什么后果。”老人的儿媳麦凤娣说,老人患有糖尿病,眼睛有白内障,看不清东西,如果摔倒了没人扶,流血过多容易引发并发症,后果将很严重。当时国威路在修路,路中间有个30厘米左右高的落差,因为白内障看不清,老人一脚踩空,整个人脸朝地直直地扑了下去,幸好碰到两个年轻人。
麦凤娣说,家人多次拨通纸条上罗炜留的电话,想当面感谢他们,并把医药费还给他们,而每次对方都是说:“阿姨,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不肯告诉住哪里。老人身体逐渐恢复后,回忆起两位少年在救助她的过程中曾说起过罗湖外语学校,麦凤娣数天访查,终于查到罗炜和周天成是该校高三年级的学生。
麦凤娣赶到罗湖外语学校,找到罗炜和周天成,紧紧握住他们的手,代表老人和家属感谢他们,并给学校和两位学生送来感谢信及老人的治疗费。直到此刻,学校才知道两位同学救助七旬老人的事。
获奖万元 捐助贫困同学
12日,深圳异常寒冷,但是在罗炜、周天成“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表彰大会上却暖意融融。罗湖区的中小学都派出老师和学生来参加表彰大会。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张振方亲自到场给两位学生颁发奖励,分别给予两人各1万元的奖励慰问金;罗湖区教育局授予两位学生“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号召全区青少年向他们学习。共青团罗湖区委员会副书记马捷表示,两位学生救护老人的义举,值得全体共青团员学习。
在表彰会现场,周天成和罗炜共同表示,要将所有奖金拿出来,捐给贵州一所中学的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直到对方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做好事似乎都需要思考很久,但我相信有很多人还是有社会责任心的。”周天成说:“我觉得这是应该做的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勇于伸出援手。”
各界热议 彰显社会正气
当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宣布给两个见义勇为的少年每人颁发1万元的奖励慰问金时,许多与会人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声。有的同学对发这么多奖金表示惊讶,更多的同学则表示,近期深圳、福州等地相继出现老人跌倒,路人不敢出手相助,老人因此而不幸去世的事情,在同学们中引起了热议,而身边的罗炜、周天成两位同学,以其纯朴的情操,冒着成为“被告”的风险,扶起摔倒的老人并护送至医院,让人看到人性本善的一面,应当予以充分肯定,根本不是奖金发多发少的问题。
张振方表示,两少年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行为,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风尚、一种导向,其精神高尚、价值可贵、意义非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和无私奉献精神,彰显出社会的正气,是全体市民学习的榜样。
麦凤娣说:“周天成和罗炜年纪比我的孩子要小,我对自己的孩子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一定要帮。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需要有人扶一把,这样人心才会更踏实。” (本报综合报道)
链接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在公共汽车站发现一名老太太跌倒,马上跑过去将其扶起并送医院检查。老太太坚称她是被彭宇撞的,并诉至法院。次年9月5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一审判决彭宇赔偿老太太4.5万元。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2008年1月23日晚6时许,镇江市区某中学的14岁女孩在上晚自习的路上,发现前面有个骑自行车的老太太被一自行车碰了一下跌倒在地,于是停车扶她。因为撞人的人跑了,结果女孩被老太太反咬一口。事后很多目击者为女孩作证,女孩才得以证明清白。
2009年11月14日,重庆万州区初二学生万鑫,赶场途中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太。不料,老人及其子女竟说他是肇事者,将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赔偿。虽然后来老人主动要求撤诉,但万鑫从此变得沉闷。
2010年11月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中路,一名82岁的老太太失足跌倒,脖子下垂卡在人行道护栏的缝隙中,双膝跪地。围观者谁也没有上前救助,只是拨打了120。等救护车赶到时,老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2010年11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众人围观半个小时后,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才将其救起。老人被救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
2010年12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一名骑自行车的老人在庆丰桥江东段倒地不起,过往行人众多却不为所动。来宁波创业的老蒋为老人拨打了求救电话,同时在等候过程中拍了照片,为的是“保护”自己。
2010年12月15日,78岁的深圳市委组织部退休老干部肖雨生在居住的小区里跌倒,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但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其子恰好外出时才发现老人孤零零趴在地上,已经死亡。
随笔
道义不再孤独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无语,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无语,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无语,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无语,因为我是新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却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这是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的碑文。选择做看客,还是选择采取行动,这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关乎道义的是与非的命题。“道义”是什么?在动物,是营救同类的本能;在人类,是一种规过向善的勇气,一种舍弃小我、维护公益的风气。面对一个老人孤零零地摔倒在地,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旁人一个动作,一个简单的搀扶动作。这个平凡的行为,蕴含着巨大的意义,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可是,在这样的是与非背后,还有更加沉重的话题。如果道义的举动会带来更多的责任,甚至额外的责任,这“道义”我们是否还背负得起?同时,人们心中也明白,摔倒在地的那位孤独的老人是自己,当灾难真正轮到自己时,内心会面临怎样的脆弱和颤栗。
打破尴尬与忐忑的纠结
在最近一次沪上媒体关于“是否会扶起摔倒老人”的街头调查中,上海市民杨先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感叹:“若干年前,我们给老人让座,老人是感激的,他若不言谢,他分明是尴尬的;今天,我给老人让座,老人是觉得理当应该的,他若感谢,我分明是尴尬的;若干年前,我扶起老人,我是心怀坦荡的;若干年后,我扶起老人,我是心怀忐忑的……”
“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老人的悲哀。”杨先生说,一些受助老人及其家属的不良做法确实伤害了年轻人的善心。但是,在道义和良心的拷问下,这样的尴尬和忐忑不应该被放大成拒绝帮扶老人的冷漠。
走出集体冷漠的怪圈
小时候我们都写过这样的命题作文《一件有意义的事》:在上学路上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或者老人摔倒了,我们帮忙扶起来。可是现在,我们还会去扶吗?我们还背诵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以此为标准身体力行,如今,我们还做得到吗?
遭遇这样的情景连我们自己都很尴尬,我们发现,很久以前我们就已经丧失了挺身而出的勇气。鲁迅先生当年愤怒于国人争抢人血馒头的麻木,今天,愤怒于看客心态的我们,同时又重复着看客的冷血。
越来越多的人遭遇这样的纠结,一方面,我们强烈谴责种种不义、不法的行为,我们褒扬挺身而出的勇义之士,但另一方面,轮到自己面对这些事情时,我们又往往袖手旁观,眼看着一桩桩不义之举在眼皮底下横行。与这些不义之举相比,更可怕的是人们的集体冷漠。冷漠降低了现代都市的人性温情,进而趋于麻木,而冷漠更是对人类自身的戕害。
最后,如果他们“奔我而来”,谁会“为我说话”?
别拿“彭宇案”当借口
2006年年末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让国人记忆犹新,彭宇一脸郁闷的样子,成为当年转载甚广的新闻图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使人们在旁人面临困境之际,选择了袖手旁观,避而远之。“彭宇案”曾经使中国多个城市出现老人跌倒后无人搀扶的情境。
而在新锐作家蒋方舟看来,这类事情的关键在于,“好多人其实是拿‘彭宇案’当作自己逃避道义的一个借口”。
现在,人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感动,深圳两位少年的义举,不仅仅是扶起、救助了一位老人,也重新扶起、匡正了我们社会的良知,将在全社会弘扬一种正气,树立一个风标,宣扬一种精神,营造一个氛围,唤起一种情怀。
道义,不再孤独。 (孔小源)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