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7 21:10 | 来源:中国好人网 | 查看:7769次
——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论析
柳礼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9年7月,教育部思政司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强调“高校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志愿服务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2010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中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是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志愿服务育人作用的重要举措。”在当今大学校园内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新路径与新载体。
一、志愿服务有利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工作平台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以自己的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性、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灌输和课外活动及环境因素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它既强调知行结合,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主张潜移默化地渗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活动。而大学生志愿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崇高精神和接受社会教育的锻炼形式,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作为一种有别于学校课堂教学的载体,志愿活动因其丰富的覆盖面和强大的感染力,迎合了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了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也更坚定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因为如此,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第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注重思想引导,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大学生关注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培养爱国热情,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社会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注重实践育人,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体系。志愿服务调动了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主观世界。再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倡服务育人,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志愿服务把社会需要与大学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个体实现需要,关心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第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突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诉求。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加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地方的实践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践锻炼的同时,也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有了更为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放眼世界的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特色。如“奥运”“世博”“亚运”等志愿服务活动,更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事相结合,以点滴贡献力量、以行动奉献青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第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大学生志愿服务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说教、重课堂的观念,注重实践,注重主体意识发挥,对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拓展与深化,以体验式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医疗进社区”、“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层次,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志愿服务有利于延伸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新的育人路径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大大提高其道德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发展,从而夯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第一,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毅力、养成健全人格。通过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大型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社区社会,既营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又锻炼了大学生良好的毅力耐力,塑造和完善了健全的人格。比如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大学生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以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弱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养成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更主要的是,这种健全的人格力量直接影响到其他社会成员及广大群众,使他们树立起高尚的精神追求,开展健康的情感交流,培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宽阔胸怀以及文明交往的行为举止,从而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添砖加瓦。
第二,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品格、提升思想道德素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偏重于智育培养,重知识轻人文,这种教育缺陷产生了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好坏的判断偏差。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只停留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灌输式教育上,抽象的理论远远多于对实践的具体指导。这种状况造成学生所学理论难以指导实际行为,而实际行为又无法得到道德法规的制约。志愿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志愿服务中,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教育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将制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正面的“内省”机制,有利于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三,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增长才干、强化自我教育。大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社会,只有进入社会,用自己的所学和所长服务于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志愿服务的多样性及服务形式的自主性恰为这一过程搭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大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认识到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体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评价,激发他们对自身进行反省和正确评估,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需求来改造自己。多年来,湖南大学开展的岳麓书院学生志愿讲解员活动,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许多学生认为通过担当志愿讲解员,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参观岳麓书院的游客义务讲解,使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所受的尊师爱生道德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游客和社会的反馈也适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测,使得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内化道德要求。可以肯定地说,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通过对社会现状、国情和民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了对人、对事、对社会的判断力,有助于内化道德行为要求,并将此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自觉的道德习惯,从而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教育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三、志愿服务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新的培养环节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群体行为或个人行为,作为社会实践开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各种非营利性公益活动去实现对社会的服务与奉献。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社会使命的重要途径。
第一,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奉献社会、增强社会使命感。 志愿服务工作分担的都是社会所需要的工作,大学生通过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增强自身的社会归属感及责任感。如在2010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志愿者们承担了新闻运行、竞赛助理、观众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作,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就要求志愿者要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状态下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不轻易放弃。正是在这样的服务性实践行为中,逐步树立起对社会的使命感。
第二,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树立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可以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社会文明和道德精华的魅力,从而增强和激发大学生提高公民觉悟、养成公民意识,成为社会精神道德的思考者和引领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社会文明,充实传统伦理道德结构中所缺乏的现代成分,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新的体系。刚刚过去的2010上海世博会上,79,965名园区志愿者“小白菜”们分13批次,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他们敬业的精神和热情的服务,对引领观众参观、传播世博理念、传递社会文明颇具影响力,做为世博园里的“意见领袖”,对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意识的养成,也将有极大的推动效应。
第三,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志愿服务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作为指导思想,以办事业的精神和走社会化发展道路是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充分了解国情,针对国情,切实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志愿者。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机制尚未健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偏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志愿者不图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志愿服务活动目的的非营利性更是难能可贵,对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而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总之,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高尚事业,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志愿服务这一载体,让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主动受教育,享受心灵快乐、理解志愿精神、体验志愿文化、弘扬文明风尚,使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成才。
(责任编辑:左浩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