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兴起

发布时间:2011-02-01 07:45 | 来源:公益时报网 2010年12月29日13:53 | 查看:875次

  [导读]非营利组织(以下简称NPO)在近代形成为社会基础结构中的一大部门

  按:2001年11月,朱传榘先生发表“市场经济下的NPO-这只‘看不见的手’”论文后,曾分别在国内6个刊物上刊载,引发了大家的一些讨论。2002年5月,他再次来到中国,就NPO在中国的发展和大家提出的问题继续发表了一些看法。之后,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资料查阅并根据大家意见做了修改和补充。

  非营利组织(以下简称NPO)在近代形成为社会基础结构中的一大部门,在世界范围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现代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NPO目前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发展趋势,说明中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已不仅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开始意识到NPO对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展。

  为什么是“了不起”呢?这要从是否明确以下六方面的关系谈起。之所以涉及这些方面关系的原因是:如果不清楚这些方面的关系,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就难以判断NPO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根本性的关系和问题找准了,NPO的位置也就在其中了。

  1. 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从15世纪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兴起及其后它在世界范围内的转变 ,是个一直未能被深入研究的课题。剧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劳工组织的出现,工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实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劳动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经济制度,一步步地将主要是剥削贫困者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积累国家财富源泉的资本主义。

  18世纪至19世纪的资本主义导致了共产主义的兴起 ,20世纪的共产主义使现代资本主义的实现成为可能性。经过200余年之久,两种政治体制不断彼此斗争和相互作用。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已成为一个历史潮流,是一种趋势。在自然界和社会中,事物总是对立共生的。

  2.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实际上并非是在经济领域内的绝然对立物,100%的市场经济或100%的计划经济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存在下去。现代西方的市场经济,主要沿着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进程发展,它基本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又有 国家计划和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干预。同时,也从东方兴起的计划经济中取得营养和启示而逐渐改革和转变出来的。如果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现代市场经济中隐藏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和踪迹。私营和国有,市场与计划,并非相互绝然排斥。

  计划经济为什么遭到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扬弃呢?严格地说,这并非原来意义上的计划经济的过错,而是时代急速变化,计划经济缺乏内在调节机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因而难于应付飞速变化局面而落后于时代;更有些人顽固地抱住已过时的计划经济,使计划经济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前进。

  事实上,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较能适应变化的特性,也就是说由于它较能符合时代变化的需要,因而具有生命力。最近,中国人说的“与时俱进”,就是“生命力”的秘诀所在。如果大家认为以上说法有道理,那么也就意味着,当前市场经济那一套也不会永远具有生命力;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出现了能较为准确预计未来发展的计划经济,或称其为有计划的经济改革,那么计划经济也会具有生命力。

  你们问是否对未来学感兴趣?我的回答是,对近期的未来学有兴趣而对远期的未来学不感兴趣。为什么?这是因为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谁也难于估计百年之后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耗费那么多精力来预测人们理想的未来社会结构,不如为近期的社会发展而努力!

  研究NPO及其作用,就是为近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努力的一部分。

  3. 经济发展与社会基础结构间的关系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健康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筑在健康的社会基础结构上。这也就是说,健康的市场经济,必须由基本健康和较为透明的社会基础结构来支撑。行政、立法、司法和中央银行,对现代国家来说,都应该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促使它们尽可能地透明是必要的。

  政府的职责就是塑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如何塑造?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不能分开,组织化、信息化与竞争是时代的特征。信息灵通,在竞争中弱者可战胜强者,少数人可以战胜多数人。规则(立法)是在竞争中树立和确定的。政府在其中扮演决定性的主导角色。有了优良的环境,市场经济自然而然地会发展和上进。

  判断市场经济是否成功,可以看看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例子。例如:美国和德国是较为成功的,意大利就是个问号,而墨西哥可以算是个不成功的例子。

  凭什么判断它是成功还是不成功?这必须观察其构筑宏观的社会——政府基础结构的成败情况来回答。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文化道德落后而一直经济进步;NPO的发展是改革的必要,是民主的前提,如果NPO在一个国家内构筑得较为成功,能以在社会生活中为公民提供自愿参与的公共活动领域,那它就会推动社会的透明度,就会使经济与文化道德相互促进;如果达不到,那么就可能堕入墨西哥、南美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曾经历过类似的境遇。

  4. 非营利组织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认清上述方面彼此间关系,就不难明白,行业协会、基金会、学会、协会、联合会……等等NPO,都是市场经济战争中的“前沿性组织”。因为各式各样的NPO,都是肩负提供信息、沟通、交流、竞争和提出立法、研究、教育、建立安全网等等“前沿性”任务的组织。它们为弱势人群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平衡各类社会矛盾并构筑新文明。

  中国必须对市场经济有足够的理解,壮大NPO这样的“前沿性组织”,为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战胜对手这个总目标。这样,就能认识到NPO是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育NPO,为的是塑造市场经济的良好基础结构;发展NPO,为的是构筑国内外竞争的有效手段和争取胜利。

  因而,中国要充分利用支持性组织对NPO进行分类研究,以便有计划地促进NPO的健康发展。这种研究建筑在中国社会与文化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迫切要求进行,其结果是描绘出一个奋斗目标的蓝图。要明确,如果没有行业协会,政府就无法管理各类行业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如果没有基金会组织,政府就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物质资源;如果没有各类执行项目的组织,政府就难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诸如救助弱势群体和改进人们生活质量的工作。

  5. 非营利组织与法治的关系

  在国际经济战争即处于加入WTO形势下的中国,由政府来包揽所有的“战争”任务,是太艰巨和繁杂而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因而,最好的办法是让处于“前沿”的组织如NPO来负担其可负担的任务。处于“前沿”这个位置的NPO知道什么是最迫切需要做的事,他们也完全能以“事半功倍”的办法来做好这些事。但是,他们能否现在就有能力做、能否真正做好,还要靠政府、营利组织以及支持性组织和人士来积极支援他们。

  必须以法律来规范NPO的活动和行为。每个NPO是法人,也就是说,它们的作用和能量应由法人的法律来规定,由同行业的道德准则来规范,有自律的条例来制约。未来大量NPO的出现,必须使它们健康而不是无序地成长。

  是否可以说,NPO是水,法律是“水门汀(Cement,水泥)。缺水的中国,迫切需要开拓水资源,而政府如能将定量的水和水泥适当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为人们能使用为建筑社会大厦的原料,这也许是个好主意!

  6. 权力与腐败的关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

  人们都熟悉英国历史学家Lord Acton的名言:“权力很容易腐蚀人;绝对的权力则绝对地腐蚀人”。NPO也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武器,它的作用是可以发扬民主,而民主可以促进透明;但透明又需要法律来控制。今天,中国的法律很不完整,只能说是开始立法,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PO的建设也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府最紧要的任务是塑造优良的环境。法律就是为环境制定规则,有法律的制约,NPO就可以获得健康发展的条件;在政府使用权力时也能得到社会的监督,从而可产生较有效率和透明廉洁的政府。政府依法行事,人治寓于法治之中,就可以避免或少用人治了。

  在处理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时,如果政府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政府就能更加主动。中国可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积累多年处理社会问题的有益经验。

  7. 不进则死,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国加入WTO可称之为一场“成功的冒险”,这当在21世纪中历受严重考验,经济竞争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市场就是前线,每个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成员都是战士,政府和国会处于后方,是作战的指挥总部,试想,如果处于前沿没有组织,而这个组织就是以各类不同性质的行业协会、基金会、学会、协会、促进会、联合会……等组成,后方的总部,怎样指挥和支持前线作战呢?

  中国已逐渐走入市场经济的成熟期,又已成功地进入WTO,这是参加世界经济战争的“宣战书”。NPO就是争取战争胜利的武器。

  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是靠“摸着石头过河”。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历史上,象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向先进,并无例子可循。但当已走过近半个世纪曲折迂回的路,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在进入21世纪参加WTO之后的中国,是既不能抄袭,也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现在是需要有计划、有步骤,还要有组织地“过河”的时期。有计划,就包括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准备;有步骤,即有战略的设想和具体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有组织,也就是包含着要建立起各种类别的NPO来“渡”过市场经济这种国内和国际间战争之“河”。

  有人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可以用科技来救国;完全用科技,我看不行。在1949年以前,科技不能救国;在当前,只是依靠科技,也还是不能救国。观察当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随同经济与科技发展,NPO发展起来,如美国形成了强大的第三部门,成为强国的因素;而落后国家都形不成强大的NPO力量,它们不理解NPO对市场经济战争的重要性。处在中国这样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的NPO,它的发生,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只能在实践中考验和完善自己。

  中国加入WTO,已处于“不进则死”的境况。剩下的出路就只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生机是存在的,能把自己的“前沿”队伍发展和整顿好,就是造就争取胜利的必要条件。

  8. 从社会凝聚力看美中关系

  牛顿这位世界文明的科学家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并非聪慧过人,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头,才有可能在科学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和发明。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中国的崛起是当代世界的奇迹。中国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获得更为巨大的成就。今天,谁是世界上的“巨人”呢?无疑今天的美国可被视为“巨人”。由于复杂的美中关系原因,而不去站在这个“巨人”的肩上,死去看地平线以外的天地,岂非“因噎废食”。

  美国不是一个“新生”的国家

  了解美国,正如了解中国一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国不是一个“新生”的国家,美国人是大不列颠美国的后裔,并成了3000年古罗马的文化。美国的诞生给予个人主义和人权的理念。想了解美国,呢必须研读开国者们撰写的“Fdaralist Papers”美国不是由发动法国大革命的下层平民缔造的,而是由毕业于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学识渊博的只是精英缔造的。赢得 美国独立的不仅是枪炮,更重要的是笔和信仰。美国原是一个由人民建立、为人民谋利益的国家。

  现在的美国,特别是当前的小布什政府,忘记了它的初衷,变成了服务于大企业集团的政府。 美国的资本主义目前正处于低谷,但现在对他下定论正为时尚早。美国的体制将有助于它的经济在不久的将来复苏。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美国的恢复能力表示赞叹,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估计呢?

  美国社会凝聚力的缘由

  人民是水,社会团体是水泥,政府是钢筋。江湖大堤之所以之所以能坚不可摧,依靠的力量就是兼顾的混凝结构。重要的不仅是三者的成分,而其比例更需正确无误,以使堤坝坚固的长存。

  我曾为美国不同民族和种族在社会中和平共处而感到惊奇。美国的任何一州都未流露脱离联邦政府,其原因是美国正象一个大坝,把政府、社会团体和人民凝聚在一起。

  当我周游东南亚、印度和今年许多国家时,我未殖民者势力过去能以拥有他们的真5驾,但如今已成为过眼云烟,殖民者也未能一直保持统治。纳粹德国和日本这样的“伟大帝国”从兴起到逝去,这是近代史中发生而记忆犹新的势力,难道我们不应探询其中的原因吗?

  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三种“实力”及其相互关系

  涉及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通常想到的是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的是军事力量,科学和技术水平,它建筑在“软实力”,即财政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但是,“软实力”又建筑在其社会基础结构之上,这就是“看不见的实力”——指的是它的文化、传统、教育、人们的才智以及社会团体的成熟之上。社会是由人来统治的,而实际又是由人制定的法律和人群构成的社会组织来驾御的。

  国家由人统治,但同时由一系列相互关系的机构来管理。这样,社会和国家才可能少依赖于任何人;只有如此,一个国家的执政才可能持久而不衰。历史经验已清楚地昭示了这一点。

  概括而言,一个国家的实力由三部分组成,即“硬实力”,“软实力”和“看不见的实力”。王者之中,“看不见的实力”是最根本的——它是铺设现代化道路的基石,是“硬实力”和“软实力”赖以长存的基础。

  在过去20年中,中国获得辉煌成就,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但中国迄今仍未进入列强之林,除非对“看不见的力量”予以足够重视,否则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进入世界列强。

  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文明

  中国是一个古老国度,从人类历史发端时就已经存在了。与其说中国是一个国家,莫若说它是一种文明。如果说美国是一个没有种族界限的国度,那么中国就是一种没有国界的文明。

  在历史上,皇帝一直统治着中国,个人主义在中国是受压制的。在中国,无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老师舶来品;但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传统观念又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因为中国一直重农工,个人的利益永远要服从于群体的利益和社会秩序。因而,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者”。

  邓小平说“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想他的意思是:中国将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帝国主义体制,即使中国走入市场经济,加入WTO,参与世界竞争;但其最终目标永远是造福人民,特别是工薪劳动者,为大多数人和劳动阶层谋福利。未来的中国管理层应该具有何种特性?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他们是知识精英。只有让高尚的君子,有责任的公民和行政立法机构共同治理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

  中美是朋友还是敌人?

  中国和美国可以成为朋友,也可以成为仇敌。中美间存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西方人相信自己是上帝创造的,中国人则创信自己的父母所生,他们崇拜的是祖先和“孝”的美德。中西方不仅在文化习俗上有许多不同。

  9. 看不见的实力

  2001年11月,朱传榘先生访华后发表了“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非营利组织——这只‘看不见的手’”一文,此后又发表了“喜见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兴起”的谈话,其中提出“中国已不仅意识到科技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开始意识到非营利组织对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展。”在此文中,他提出6方面重大问题的彼此关系,阐述了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兴起的历史性意义。

  今年5月后,他又曾来过6封信,主要阐述一个国家的“看不见的实力”,表示他愿在11月访华时,可就更深层次的问题和大家交换意见,欢迎大家就他提出的“提要”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座谈。

  朱传一 2002年10月

  一、“看不见的实力”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谈及一个国家的实力,通常指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得到的力量,这就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的是军事力量、科学和技术水平,它建筑在“软实力”,即财政和经济实力基础之上。但是,“软实力”又建筑在其社会基础结构之上,这就是“看不见的实力” ——指的是它的文化、传统、教育、人们的才智以及非营利组织(NPO)的成熟之上。社会是由人来统治的,而实际又是由人制定的法律和人群构成的组织(包括NPO)来驾御的。

  国家由人统治,但同时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机构来管理。这样,社会和国家才可能少依赖于任何人;只有如此,一个国家的执政才可能持久而不衰。历史经验已清楚地昭示了这一点。

  概括而言,一个国家的实力由三部分组成,即:“硬实力”、“软实力”和“看不见的实力”。三者之中,“看不见的实力”是最根本的——它是铺设现代化道路的基石,是“硬实力”和“软实力”赖以长存的基础。

  在过去20年中,中国获得辉煌成就,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但中国迄今仍未进入列强之林;除非对“看不见的力量”予以足够重视,否则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进入世界列强。

  二、就文化和传统而论,中国必将走向社会主义文明

  邓小平说:“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认为他的意思是,中国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帝国主义体制——无论是19世纪的大英帝国主义,还是20世纪的苏俄帝国主义。中国在内心中将永远是社会主义的;但中国也将运用资本主义的手段进入世界的商业竞争(WTO),其终极目标将永远是为人民,特别是为工资收入者的利益而奋斗。“看不见的实力”离不开文化与教育传统。中国应是一个由有志、有识、有权的“三有”之士以及“公共组织”(政府)和“非公共组织”(NPO)共同治理的国家。只有如此,一个崭新的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人的建设,离不开道德与伦理的建设。尽管NPO这个概念来自国外,但中国的NPO都不能照抄照搬国外NPO的模式,而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NPO,这也就是说,中国的NPO应该是具有中国文化道德传统特色的NPO。

  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都非常重视文化与教育,这是东方的传统,建设NPO,在这点上并不例外。中国需要使这高等教育,具有崇高道德和文化水平的人士进入NPO,使他们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如此,NPO才能逐渐成熟,保持廉洁并得以长存。

  怎样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政府仍是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要塑造一种良好环境,使这些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阶层乐于在这里生存和成长。

  三、人民、非营利组织和政府

  人民是水,非营利组织是水泥,政府是钢筋。中国的三峡大坝之坚不可摧,依靠的力量就是坚固的混凝结构。重要的不仅是三者的成份,而其比例更需正确无误,以使堤坝坚固而长存。纳粹德国和日本这样的“伟大帝国”从兴起到逝去,这是历史发生的事例,我们难道不应探询其中的原因吗?

  当我周游东南亚、印度和近东许多国家时,我为殖民者势力过去能以拥有它们而震惊,但如今已成为过眼烟云,殖民者谁也未能一直保持统治。我同样为不同民族和种族在美国社会的和平共处而感到惊奇。美国的任何一州都未流露想脱离联邦政府,其原因是美国正象一个坚固大坝,把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人民凝聚在一起。

  当然,稳定存在两种类型,即静态的稳定和动态的稳定。最近,中国经历的正是动态的稳定。我们都知道,只有动态的稳定,才能推动快速的经济增长。

  国家的政权必须被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政府应尽可能多地委托人民组织(NPO)承担更多的责任。只有如此,人民才能依照法律管理好自己。

  这样,政府也能集中精力考虑更长远的问题,如:国际关系、台湾统一的战略,如何加强和保持前述三种“实力”等等。只有动态的稳定,才能带来动态的发展,使中国潜在的商机得以释放,使中国这个大坝坚不可摧。这是颇值得国家决策者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外界的人很难知道中国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招致了一些怀疑和猜测。如果你们——我亲爱的朋友们,能够勇敢地抓住这个机遇,创建一个新中国——一个由高尚有识之士和法律制度共同治理的崭新的国家,那么对中国所有的怀疑和猜测,就会更容易地烟消云散。(作者:朱传榘)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