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之下,能否涌现道德“勇夫”?

发布时间:2011-01-19 00:11 | 来源:四川在线 2011-1-15 15:51:23 | 查看:1579次

  罗湖外语学校两名高三学生扶起路边跌倒老人并送往医院治疗,各获见义勇为奖金1万元。(深圳新闻网 1月13日)  

  老人跌倒众人不敢扶的新闻,出了无数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悲壮、由此引起的道德滑坡,一次比一次令人担忧。唯一有意义的讨论变成了:如何解救公众的道德危机?  

  之前有见义勇为者用手机拍摄下车祸现场的照片,然后再实施抢救的新闻。但是,立此存照的方法,难以解开“不敢扶”的道德难题。为扶起老人的高中生奖励一万元,产生了道德示范效应,似乎为拯救公众道德危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通过重奖来鼓励大家的见义勇为。只是,重奖之下,能否涌现道德“勇夫”?  

  遗憾的是:扶起跌倒老人之后的重奖,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众被讹诈的心理顾虑。谁能保证,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及时出手扶起跌倒老人后,就能顺利接受到巨额的奖励,而不是成为又一个彭宇?在这个层面上,重奖之下,不一定能涌现道德“勇夫”。  

  其次,通过资金奖励培养见义勇为情怀,只不过是在导演又一次道德滑坡而已。即:如果真有人冲着这万元奖励,去扶跌倒老人,那么,在他身上的“见义勇为”,实质上只是一次风险投资——不被讹诈就顺利拿到重奖,讹诈之后再说讹诈的话。这与无功利性的见义勇为,是完全背离的。  

  扶起跌倒老人,对于做好事者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跌倒的老人,常常不仅是身体上的救助,更是心理上的抚慰。“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的古训来源已久,但是,真正要将这个思路移植到纯道德层面的“见义勇为”上来,恐怕还是难以达到目的。  

  这就再一次提醒司法部门,解决“不敢扶”难题的唯一思路是:提高案件侦破能力、增强审判的公正性,力求使每一个做好事者都不蒙受冤屈。 

  作者:郭杨阳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