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30 21:26 | 来源:新华社 2022 10/29 22:35:41 | 查看:884次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并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启航时刻,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京活动安排中,我们可以体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意。
(一)“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党的光辉历史、伟大精神、光荣传统,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出京专程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和地方考察,是一次“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之行——
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探访红色旧址,重温峥嵘岁月,为的是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从现在起,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
在延安中学枣园校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红旗渠纪念馆,总书记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上,最重要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此次出京,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来到延安市安塞区的南沟村,“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
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中国的广袤乡野,一场历史性的接续奋斗,正在全面推进。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次考察中,总书记重申了这一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关键。
在南沟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当地苹果产业,鼓励乡亲们:“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党的二十大重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优先发展”的领域,作为二十大后首次考察的聚焦点,其意义不言自明。
正如总书记所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在河南安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殷墟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总书记指出:“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次考察,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中华文明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考察中,总书记的话语充满自信和底气。
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必能继续把握历史主动,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策划:霍小光
主笔:朱基钗、张研
统筹:张晓松、刘东凯、王绚
视觉 | 编辑:吴晶晶、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