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二十大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组图)

发布时间:2022-10-20 22:29 | 来源:新华网 2022-10-20 04:04:43 | 查看:1356次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从党的二十大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回首来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展望前路,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党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征程擘画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图景更加清晰

  首场党代表通道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记者向代表提问:“历史会怎么样记住今年的二十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代表回应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一定会对中国未来发展起着重要引领、推动作用,一定能够使中国式现代化更稳、更快、更好地推进。”

  奋斗目标,标注新的历史方位;

  今日中国,开启新的逐梦征程。

  2021年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这是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市境内(2021年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翻开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于吉红代表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进一步科学谋划,报告内容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开局起步至关重要,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进。”中国建筑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代表说。

  宏伟擘画,映照初心如磐。

  这是贵州石阡至玉屏高速公路花桥互通(2021年6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

  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超孙中山先生当初的设想。

  伟大变革,筑牢梦想之基。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代表说,正是因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松江区从房地产占“半壁江山”的近郊区,跃升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未来还将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唯实唯干、加快高质量发展。

  这是2022年9月23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说,二十大报告更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并首次提出了九个本质要求,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等,具有重要价值。

  扎根中国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迄今为止,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无先例可循,是人类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站在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棋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2年9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问天实验舱转位画面。这是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分离,采用平面转位方式进行转位。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走出的新路,把握人类发展的规律,立足中国大地,为人类社会整体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人民生活品质高,很安全;生态环境很棒,山清水秀,这才是21世纪生活应该有的样子。”第二次参加中共党代会报道的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记者贝雷克特·西赛深有感触,“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多年的现代化道路,令人惊叹。”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路径依赖,蹚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能在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中国的成功实践为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即各国应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这是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外景(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发

  从采煤沉陷区数万居民搬进新居,到西露天矿的生态蝶变,辽宁抚顺不断以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抚顺市委书记来鹤代表说,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既利当下又利长远的福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当“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在全球回荡,二十大报告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的高度,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

  菌草专家林占熺(中)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农户刘昌富的大棚里查看菌草生长情况(2021年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越走越宽广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党代表通道上,年近八旬的菌草专家林占熺代表分享了菌草从中国走向世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的故事。

  “菌草援外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林占熺说,从南太岛国到非洲、拉美,许多人通过种菌草、种菇,摆脱了贫困,改变了命运。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发展的必然。

  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两条铁路在此交会:一条是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一条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配套工程京张高铁。

  从打破“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断言的“争气路”,到引领智能高铁的“先行路”,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两条铁路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2022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筹备工作时说的话,意味深长。

  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好必由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翻开二十大报告,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跃然而出: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

  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从京张高铁驶过居庸关长城(2020年10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二十大报告阐明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我们党提出的这些重大原则是对以前探索经验的总结,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全面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新境界,指引我们今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在新时代新征程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十年创造的伟大成就、实现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必须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代表说,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让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2年6月2日,工人在辽宁抚顺西露天矿内植树。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年砥砺奋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湖南省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代表说,十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实践证明,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贯穿其间的核心关键词之一。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报告亮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红船起航地”,浙江嘉兴南湖区。过去19年间,96345服务热线24小时“不打烊”,累计接听电话470多万次,群众满意率超过99%。

  “红船,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初心和信仰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党支部书记骆叶青代表说。

  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部署绘就未来发展的“施工图”——

  在经济方面,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科教方面,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法治方面,部署“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生态方面,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新华社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

  “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关键要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报告科学回答了复杂形势怎么看、高质量发展怎么办等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指明方向。”辽宁省阜新市委书记胡涛代表说。

  作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市经过20多年努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反复研读报告,福建省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代表更加坚定信心:“我们要立足新起点,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市场。”

  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越是接近胜利的彼岸,越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面向未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代表心潮澎湃:“从‘雪龙’号到‘雪龙2’号,‘双龙探极’背后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跃升。我们将以极地探索的热情和勇气,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攻坚克难、破冰前行!”

  我们通过奋斗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还要继续前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我们就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记者韩洁、徐扬、樊曦、谢希瑶、高敬、叶昊鸣)

  海报设计:钱程、赵丹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