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25 00:4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12-19 | 查看:1624次
“小岛医生”钟杏菊背着药箱在海岛巡诊。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钟杏菊在壁下卫生站坐诊。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新华社杭州12月19日电(记者张遥)在茫茫东海,有一座面积仅1.2平方公里的壁下岛,小岛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嵊山镇,岛上常住人口不到100户。一年有2个多月,海岛与外界之间唯一的固定航船会因风浪过大而停驶。这岛太小、太偏,居民走了一拨又一拨,可至今,现年56岁的壁下社区女医生钟杏菊却在这里坚守了35年。
壁下岛南北两端的距离不过2公里,居民楼都在岩壁上依势而建。不久前,记者来到壁下岛采访,跟随钟杏菊出诊,来回跑了5趟,每跑一户人家,都得走陡峭的台阶。穿着塑料雨鞋前行,钟杏菊喘着粗气,小腿也在裤管里直打晃。
钟杏菊告诉记者,她从小就想当医生。她17岁那年,母亲因在海边受寒早早离世;3年后,弟弟又患上了结核骨膜炎。海岛上家家户户都遭遇过缺医少药的窘境。治病救人的念头就这样在钟杏菊心里生了根。20岁时,担任代课老师的钟杏菊获得了到舟山市进修的机会,但她却想方设法转到了卫生学校,最后成了一名海岛医生。
30多年间,岛上的医生来来走走,最后只剩钟杏菊一人。她的独生女儿10岁开始寄居在县城的朋友家上学。身患多种慢性病的丈夫又被诊断出尿毒症,小岛上医疗设施落后,每当病情加重,夫妇俩只能赶紧坐船去大医院就诊。离开还是留下,钟杏菊也多次挣扎过,但最终依然选择了留下。
壁下岛上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极为普遍,钟杏菊就把血压计随时带在身边,逢人便量一量。每半个月,她就要把岛上的几十户人家走访一遍,每个海岛居民都在她心里有本“活病例”。海岛居民的依恋是钟杏菊心头难以割舍的一份情。她常说,小地方的医生并没有多高明的医术,但起码要有责任心。不论岛多小、人口多少,有个医生,老百姓才能安心。
老年人在海岛出行不便,走家串户的钟杏菊还成了海岛居民的“贴心人”。谁有烦心事、有困惑,都爱跟钟杏菊讲。这位在会场公开讲话会紧张到哭的女医生,只要一面对她的病人,就有说不完的话。
钟杏菊在壁下岛巡诊时为一位渔民查看手上的伤口。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钟杏菊坐船去旁边的小岛给病人看病。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岛上的一位母亲刚刚失去了小儿子,十几天米水不进,只能靠输液维持身体机能。每次挂完水,钟杏菊都要在一旁陪上许久,同她聊聊身体状况和心理感受,嘱咐她逐步恢复饮食。
钟杏菊说,做医生最希望的就是病人早日康复,但病痛往往还藏在人的心里,“心暖和了,才能快点好起来”。
有一年,一位外地年轻渔民在壁下海面作业时突发大叶性肺炎引发休克。被送上岛后,已经在岸边等候的钟杏菊赶紧实施急救,把渔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接下来病人住院得吃饭,小岛上没有饭馆,钟杏菊就一日三餐在自己家里做好送上,还嘱咐小伙子“别放在心上,就当在自己家里吃了几顿饭”。
有空的时候,钟杏菊喜欢看书看报。读到让自己受益的内容,她就做成剪报贴在卫生服务中心的办公桌旁,和乡亲们分享。
“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真诚、多一点谦让、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奉献,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美好。”这张落款时间为2005年3月的字条是钟杏菊从当地党刊上摘抄下来的。纸张受潮发霉,字迹也模糊了,钟杏菊准备换张纸再抄一遍。“很多乡亲也说这段话好,我想让大家都看看。”她说。
送给别人温暖的钟杏菊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海岛居民已把她当成自家人。海岛上的新鲜蔬菜主要靠渔船从外面捎来,居民在岩壁间狭小的空地上种的青菜就成了“稀罕物”,可只要钟杏菊来了,总有居民摘好蔬菜硬塞到她手里。
优秀共产党员钟杏菊的事迹在浙江引发强烈反响。然而,接过报告会上的嘉奖,钟杏菊回到卫生所就关起门来大哭了一场:“共产党员本来就该吃苦在前,我做了点分内事却受到这么多关心,心里就感动得直想哭。”
钟杏菊老了,糖尿病、老花眼开始烦扰她的生活,过去不肯走的钟杏菊现在偶尔也萌生出些许退意,“因为越老越怕,打针都看不清,万一出了错可是事关百姓的性命。”钟杏菊说,她在等年青一代来海岛接班,但即便离开,她也会常回来看看,因为这里有她牵挂了一辈子的老百姓……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