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山一家三代人传承雷锋精神(图)

发布时间:2022-06-09 17:19 | 来源:辽沈晚报 2022年6月8日 第09版 | 查看:791次

雷锋像,陪伴了乔安山60年。本报记者 孙海涛 摄

本报记者 王 坤

“雷锋爷爷,我有个好消息向您汇报,咱们家‘最美家庭’事迹面向全国发布了,您一定很开心吧……”5月15日,乔安山的孙女乔婷娇给雷锋写了一封信。

“一事之前想雷锋,一事之中做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乔婷娇从有记忆开始就无数次地听到这句话,这是她家的家训。

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雷锋是他的班长。雷锋离开了60年,乔安山一家人想了雷锋60年,学了雷锋60年。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户2022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乔安山家庭入选,这一天刚好是乔安山81岁的生日。

两天后,记者走进位于抚顺市顺城区一栋居民楼里乔安山的家,卧室、书房、客厅,触目所及都是雷锋。乔安山的床头柜上摆的是雷锋铜像,书柜里装的是有关雷锋的书籍,墙上挂的是他与雷锋生前的合影照片,柜子上放的是乔安山一家人宣讲雷锋精神的证书和奖章。

乔家人念兹在兹的是雷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雷锋从未离开。

乔安山

最好的怀念是活成他的样子

“老班长,我和老伴儿响应国家号召,带头打疫苗,我们还动员身边老人一起打。有的老人有顾虑,我俩就鼓励他们不要怕。”

“老班长,今天,前楼有两位邻居吵起来了,住在楼上那家在阳台晒被子遮挡楼下的光线。我和老伴儿去劝架了,这么多年,我俩见到事就得管,我们这么做,您一定支持吧。”

每逢遇到大事小情,乔安山都会跟床头的雷锋铜像说会儿话,他知道雷锋肯定听得到。

一如他与雷锋朝夕相处的两年零八个月中,他习惯了向雷锋汇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1959年底,他们在鞍钢相识。1960年1月,他们同时入伍,被分到一个汽车班,他俩住一间宿舍,开一辆运输车。雷锋长乔安山1岁,是他的班长。

“雷锋生前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乔安山说,雷锋给他买文具,教他文化,替他读写家信。

“雷锋在给我读家信时知道我家里穷,默默以我的名义给我家里汇钱,那时我们生活费每月才6块钱。”提起雷锋,乔安山眼里含泪。

雷锋送大娘回家,帮扶困难儿童,帮大嫂买车票,一件件、一桩桩写在雷锋日记里的点滴往事,会经常浮现在乔安山的脑海里,也时常走进他的梦里。

乔安山也想做像雷锋一样的人。他坐火车去营口送信,一路上,他把车厢清扫干净,看见大娘没棉衣,就把自己的棉衣送给大娘。

最好的怀念莫过于“活成雷锋的样子”。

60年里,乔安山活在对雷锋的怀念中,活在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日子里。雷锋生前所信仰和追寻的价值观,也成为他生命航程里的精神坐标。

“我做每一件事之前,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他——如果老班长在,他会怎么做?”乔安山说。

救火、无偿献血、送迷路孩子回家、照顾孤寡老人、给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只要乔安山碰到了,他都会“搭把手”。

1966年,乔安山从部队转业到机械部第五建筑公司,后又到铁岭运输公司车队当了一名司机。之后,他摆过地摊儿,也跑过运输。不管日子过得如何清苦,乔安山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他把雷锋当作他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

“做好人、做好事,这样的人错不了。”张淑芹比乔安山小5岁,她十几岁时就仰慕雷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得知乔安山是雷锋生前战友,想都没想就嫁给了他。

婚后不久,乔安山所在单位盖了个筒子楼,分给他家一套38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房子还没住进去,他们夫妻俩就和邻居调换了两回。第一回是老张家分了把山的一楼,嫌位置不好,乔安山把自家二楼中间位置让给他家住;第二回是老闫家的大儿子要结婚,人多房间不够住,按当时政策,把山位置可以在楼边盖个“偏厦子”,于是,乔安山又和老闫家换了一回。

张淑芹对乔安山做好事从来不说“不”。

有一年,一个外地来铁岭贩卖茶叶的商人要给客户送货,一时找不到装卸工,乔安山看见了,叫来侄子帮着装货。茶商要给钱,看到乔安山说啥也不要,感慨地说:“我咋看你和雷锋一样呢,做好事啥也不图。”过了些日子,乔安山收到了一批邮寄来的茶叶,随后接到了茶商的电话:“乔师傅,你卖茶叶吧,能多收入点。上货你不用先拿钱,卖不出去,你再给我退回来。信得着你,因为你做人像雷锋。”

一辈子安于清贫,一辈子做好事不留名。人们眼中那个乐于助人的乔安山是一名客车驾驶员、货车司机、市场里摆摊儿的大叔,也是现实版的“活雷锋”。

直到1996年,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全国公映,乔安山是雷锋生前战友的事才被人们知晓。

电影创作时,剧组来征求乔安山的意见。让乔安山同意“出山”的理由是导演王兴东的一番话:“你一个人学雷锋还不够,要带动全社会一起学雷锋。”

电影唤醒了人们共同的记忆,时代需要雷锋精神。打那以后,乔安山走上宣讲雷锋精神之路,号召人们一起学雷锋、做雷锋。

此后的25年时间里,乔安山到全国各地义务宣讲雷锋故事、作学雷锋报告4000多场,被160所院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他宣讲雷锋精神的同时还不忘扶贫帮困,捐资10万多元。

“宣传雷锋可以,但以雷锋名义宣传自己或者为自己谋利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乔安山宣讲雷锋精神的底线。

上世纪90年代初,为更好传播雷锋精神,抚顺市委、市政府把乔安山接到抚顺,分给他家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乔家人生活条件好转后,贷款买了商品房,将这套住房退还给了国家。

一次去企业宣讲,看到会场的横幅写着“学习乔安山先进事迹报告会”,乔安山坚决要求撤换,他说,“我是普通人,我的事迹没法和雷锋比,请你们改成‘雷锋事迹报告会’。”有企业请乔安山帮助宣传,同意给乔安山家人解决一套别墅并每月支付1万元工资,乔安山拒绝了。“我只学雷锋、做雷锋,宣讲雷锋、为雷锋代言。”乔安山说。

乔伟

乔兵

从父亲手中接过雷锋的枪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歌曲《接过雷锋的枪》在神州大地唱响,乔安山的儿子乔伟和乔兵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幸运的是,乔伟和乔兵更早、更近距离地认识雷锋、走进雷锋。“我记忆中这张父亲与雷锋的合影照,就镶在我家镜框最中间位置。”乔伟心中的雷锋,不仅是模范人物,更是他的亲人。

“先做人再做事。”乔伟坦言,小时候听父亲讲雷锋故事不能和父亲一样感同身受,但父亲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

“爸,你咋自己走回来了,咱家自行车呢?”“遇见一个买年货的,拿的东西太多了,我就把自行车借给人家了。”

“爸,大雪天去黑龙江送物资,公司为啥只派您去?”“爸是雷锋班战士,这点事儿难不倒爸。”

在无数次这样的父子对话中,乔伟和乔兵逐渐对雷锋精神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言传莫过于身教,“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上世纪80年代末,开货车的乔安山一家四口仍挤在3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乔伟想替父亲多分担些,初中毕业后四处打零工,后到一家轴承厂工作,业余时间蹬三轮车送货。看身边年轻人流行穿军大衣,乔伟攒钱也买了一件。崭新的军大衣穿在身上,他蹬三轮车更卖力了,所有的辛酸与疲惫都抛在了脑后。大衣还没穿上几天,乔伟在街上遇到一名外地货车司机,因为没穿冬棉衣,浑身冻得发抖。乔伟将车停稳,走到那人跟前,把大衣脱下来披在那人身上,自己哆里哆嗦地回了家。

还有一年夏天,乔伟骑着三轮车送冰棍,看到一辆小轿车翻进沟里,他毫不犹豫跳了进去,把一家三口从车里拽了出来。

“我也没刻意做好事,碰到了,咋能装作看不见呢。”乔伟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他每次做好事都收获了别人的感动和自己内心的满足。

乔兵初中毕业报名参军,退伍后到工厂工作。他看到邻居刘大娘的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不方便,每次下班后就替老人买菜,帮老人收拾卫生,倒垃圾。

乔家人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有一年,乔安山开车从沈阳返回铁岭的路上,救了一位被车撞倒的老人,并把老人送到医院,垫付了住院押金。可是他找到老人儿女后,不但没听到一句感谢的话,还被对方一口咬定他就是肇事者,要求赔偿近万元医疗费,乔安山百口莫辩。

寻找肇事者的日子,乔安山内心无比煎熬。他来到雷锋墓前,向老班长倾诉衷肠:“老班长,这个时代真的就不相信雷锋精神了吗?我不管别人信不信,我信,有人跌倒了,就需要有人扶、敢去扶。”

乔伟和乔兵看着父亲整日闷闷不乐,晚饭时心疼地劝父亲。

“爸,咱是不是多余管闲事?”

“碰到了,咋能见死不救。”

“爸,改革开放了,咱不能是过去的活法了,你看家家户户一门心思忙着赚钱呢,咱学雷锋,跟不上时代了。”

听到这话,乔安山放下碗筷,饭桌上开了家庭会议。他从和雷锋做工友讲起,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讲雷锋无私奉献的往事。乔安山说,雷锋做过数不清的好事,是因为雷锋爱党、爱国家、爱人民,改革开放能让家家户户富起来,这也是雷锋希望的,越是改革开放,越需要雷锋精神。

乔安山立下家规:“一事之前想雷锋,一事之中做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

不久后,乔伟在路上遇到一个临产的孕妇,周围人都怕惹麻烦,不敢上前帮忙,乔伟没有一丝犹豫,骑三轮车就把孕妇送到了医院。

上世纪90年代末,乔伟和乔兵相继下岗。有人直接劝兄弟俩:“老爷子宣讲雷锋,认识的人多,跟谁打个招呼,都能给个面子,干点什么都能发财。”乔伟和乔兵坚决回绝:我们不能让人戳脊梁骨,我们有手有脚,自己创业。乔伟夫妇在农贸市场摆茶叶摊儿,乔兵在铁岭火车站附近租房子开饭馆。

一家人,一个带一个,一件接一件,不知不觉中,把做好事当成习惯、变成家风。

第二代从乔安山手中“接过雷锋的枪”。

乔婷娇

乔廷路

读懂了雷锋也读懂了爷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站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纪念馆,乔婷娇声情并茂地讲解雷锋的故事:“这是雷锋1958年6月7日写于团山湖农场的日记,阐述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延续,而在于闪光。”

每一次讲解雷锋,乔婷娇都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也让她更深刻地认识雷锋、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乔婷娇和堂哥乔廷路都是90后。乔安山说:“雷锋班有8名战士,咱们全家现在刚好8口人,一个家庭版的‘雷锋班’。”

当年乔安山把一本《雷锋日记》送给乔伟当作结婚礼物。孙子、孙女出生的时候,乔安山买来新版《雷锋日记》作为送给他们的见面礼。

“我还不认字的时候,爷爷就抱着我读《雷锋日记》,他给我讲许许多多雷锋爷爷的故事。”在乔婷娇的记忆里,他们家晒娃的方式是讲雷锋故事、背《雷锋日记》。

乔婷娇看到,爷爷除了上班外,总要去帮助别人做好事,退休后更是闲不住,到处去作报告、宣讲雷锋事迹。爷爷去过300多个城市和乡镇,直到有一天,他在台上累倒了。那是2009年3月4日,乔安山在宣讲雷锋时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在医院,爷爷说话很吃力,他拉着我的手,反复地说‘3月5号’,我明白了,爷爷是在告诉我,他心里放不下雷锋。”乔婷娇说。

乔婷娇读大学一年级时,毅然报名参军。她看到入伍通知书,把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爷爷,乔安山听闻老泪纵横。

2009年12月18日,雷锋生日这一天,乔安山把乔婷娇送到雷锋生前所在团。他来到雷锋塑像前,眼含热泪地说:“老班长,我又来看你了,过去我总担心有一天我走不动了,不能再讲你的故事了,今天,我把孙女送来了,团里安排她当雷锋纪念馆的解说员,接我的班。”

望着那一张张照片,看着那一件件文物,爷爷给她讲过的雷锋故事一个个都鲜活起来,爷爷一辈子学雷锋、做雷锋,一次次善举也生动起来。

“我读懂了雷锋,也读懂了爷爷。”乔婷娇说,她要接续走好雷锋路。

乔婷娇从部队退伍后,恰好清华大学正在组织一个学雷锋项目,她应聘成功。在清华园里,她策划组织清华学子为留守儿童编辑《雷锋少年》印刷品,带领清华学子重走雷锋路。

2019年,辽宁省在抚顺成立雷锋学院,乔婷娇返回家乡,在雷锋学院承担对外联络工作。

“为什么要回来,清华不是很好吗?”很多人这样问乔婷娇。她回答,“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是我的家人,我更愿意回到家乡守着亲人、宣讲雷锋。”

几年来,乔婷娇被全国十几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到全国26个省市作学雷锋报告1200场,协助广东省惠州市等地成立学雷锋志愿者团队;个人捐款3万多元,献血3000毫升,社会各界称赞她是“第三代雷锋传人”。

山东泰安“好妈妈”王玉萍给张淑芹打来视频电话,说她身体很好,请老人家放心。因为10年前乔婷娇的一次救助,王玉萍与乔安山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我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但我收获了婷娇女儿般的温暖,更收获了社会上太多好心人的无私大爱。”王玉萍说。

2012年,乔婷娇在新闻里了解到,山东泰安一名心脏不健全的女孩,在短暂的21年生命里,为白血病患儿募捐,资助盲童,为社会奉献爱心。女孩去世后,她的母亲王玉萍遵其遗愿代为捐献了眼角膜。后来,王玉萍不幸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看到报道后,乔婷娇深受触动,她不仅自己捐了款,还联合一家网站发起救助“好妈妈”行动。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乔廷路把雷锋爷爷的话牢记在心,立足岗位学雷锋。他多次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成为单位里的“学雷锋标兵”。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雷锋精神被乔安山的第三代传承、发扬。

记者手记

做雷锋精神的种子

王  坤

离开乔安山的家,行走在返程的路上,乔安山家三代人60年里的点点滴滴过电影般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被这一家三代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生动事迹感动着,更被他们的执着坚守深深触动。

从一个人学雷锋、做雷锋到一家人行小善、聚大善,从宣讲雷锋故事到传播雷锋精神,从传统意义上的“做好人好事”到创新形式诠释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内涵,透过乔家人的60年,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雷锋精神所孕育的巨大精神力量。

乔家三代人虽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同,学雷锋、做雷锋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在他们血脉里流淌着的对雷锋的敬仰、对真善美的追寻是相同的。

事实上,雷锋从未走出我们的精神世界,雷锋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培养了我们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

作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符号,“雷锋”从个体走向集体、走向社会。在新时代,雷锋式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人物等层出不穷,雷锋般的好人好事不断上演,“雷锋班”的队伍越来越大。据统计,随着我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截至今年3月,全省志愿服务团队超过3.5万支,实名注册志愿者达712万人,较2013年底统计的245万人增加191%。

雷锋精神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薪火相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播洒在祖国大地上。

图说

最美家庭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户2022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倪伯苍、秦亮、陈晓冬、勉莉莎、乔安山、刘军、马学仁、顾旭昌、蔡学岭、江来柱10户家庭光荣入选。在乔安山家庭的事迹介绍中说:“多年来,他带领一家人走雷锋没有走完的路,做雷锋没有做完的事,用实际行动延续着雷锋的‘生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