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创造奇迹 ——最高检机关“西畴精神”报告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2-05-03 17:40 | 来源: 检察日报 2020年09月29日 第02版 | 查看:6467次

徐日丹 刘亭亭

“我一直有个信念,就是坚决不能让悬崖挡住岩头村的致富路!”

  “作为干部,只有自己干好了,在指挥别人干的时候才有底气。”

  “观念是人的第三只眼睛,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就像让他们长出第三只眼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苦口婆心的引导。”

  ……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9月28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西畴精神”报告会。报告会以讲述、视频、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展开,六名报告团成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西畴人向贫困宣战的真实故事,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脱贫攻坚收官之际,西畴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西畴精神”的支撑,同时也是最高检与西畴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

  在苦干中创造奇迹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99.9%的土地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高达75.4%,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然而,西畴人却不认命,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作为首位宣讲者,在台上略显羞涩。他说,为了能给大家讲好村里的故事,自己现学的普通话,走路、干农活都在练,甚至连睡觉说梦话都在讲“要致富,先修路”,最后被媳妇拍醒。李华明的开场白逗笑了不少听众。

  岩头村长在悬崖峭壁之上,进出村的路是只有两尺宽的悬崖路。80多岁的老人,有20多年没出过村。一位村民抬猪出去卖,连人带猪一起摔下山崖,猪摔死了,人也受了伤,手里只剩下拽断的猪尾巴,坐在地上大哭。最为受苦的就是上学的孩子们,凌晨五点要打着火把去上学。说到这,李华明哽咽了,在场不少观众湿了眼眶。

  “只有修路才有出路。在悬崖上打炮眼,小伙子都不敢上去,我是村长我就先上。”大屏幕里的照片上李华明腰上拴着绳子,而另一头则拴在悬崖的树桩上,这令全场观众不禁屏住了呼吸。李华明以“愚公”的韧劲,用了12年的时光带领村民们硬生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进村公路,也打开了致富之门。

  报告团成员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原村民小组长谢成芬的故事,同样与路有关。

  2008年,谢成芬到乡上开会,听说县里制定了修路的补助政策,她从此成了村里的大忙人。就在进村道路修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谢成芬渐渐感到胸部疼痛,经过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中晚期。担心修路工程前功尽弃,谢成芬心一横,毅然离开医院,选择保守治疗,回到村里接着修路。

  三年苦干,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解决了海子坝村六个村民小组群众的出行难题。路修通后,谢成芬复查发现,癌症不但没有恶化,相反竟然控制住了。村里人说,这是好人有好报。

  “西畴人民始终以主人翁姿态,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工作作风,值得在座每一位观众学习、践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养护管理中心工段长李俊丰在报告会现场对记者说。

  “谢成芬炸石造地、自发修路以及战胜病魔的感人故事,让我切身感受到西畴人民战天斗地、与命运抗争的伟大力量。”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尹新钰激动地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女检察官,要把“西畴精神”融入到履职尽责和能力提升当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李华明、谢成芬的辛苦付出都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对此,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凡俊认为,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检察机关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群众信访件件回复”制度,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安全感。

  观念一转天地宽

  脱贫致富不能完全依赖于外界的帮助,等、靠、要换不来全面小康。

  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口袋村”。意思是种了满坡的粮食,只够半年吃,剩下半年就得拎着口袋去讨粮,说白了就是名副其实的“要饭村”。

  报告团成员兴街镇江龙村党支部委员刘超仁曾是一名退休教师,73岁的他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

  “小康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退休后的刘超仁毅然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委员,带领群众自力更生,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回忆58岁入党时的初心,他说:“我想带领群众致富,但群众不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听组织的话。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这就是我入党的初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观念是人的第三只眼睛,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就像让他们长出第三只眼睛。”刘超仁的一席话震撼了全场。刘超仁多方咨询探究发现江龙气候适合种橘子,于是他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引种橘苗。经过科学管理,橘子树不负众望,成了江龙村的“摇钱树”。

  西畴县兴牧牧业公司总经理张童林同样是“西畴精神”的践行者,学兽医的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2008年,张童林创办了第一个养猪场,第二年创下200万的收益,用实际行动证实了“科学养猪多产崽,科学养猪见效快”。

  “因为我们技术过硬,猪场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最高检为我们协调了300万的项目。”有了资金支持,张童林更有底气了,一门心思地扎在养殖管理上,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拥有15个猪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技术能手。

  “报告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刘超仁老师等人身上体现的‘西畴精神’,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和一线扶贫干部的良好风貌。”最高检第七检察厅冯孝科表示,脱贫攻坚中的精准扶贫与行政诉讼监督中的精准监督一脉相承,作为一名行政检察干警,要将精细化审查落实到每一起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将脱贫攻坚必胜的决心贯彻到行政检察工作之中,以做实行政检察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在党和最高检的大力帮助下,西畴县人民不怕苦、不畏难,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过上幸福小康生活,希望‘西畴精神’能够继续发扬下去,凝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勐滨村爱永组村民李秀梅说。

  定点扶贫共同见证“西畴精神”

  “带着西畴县汉、壮、苗、瑶、彝、蒙古6个民族,26.6万各族干部群众深厚满满的感恩之情,来到我们的‘娘家’。”同张童林一样,西畴县委书记蒋俊抱着对最高检感恩的心参加了此次报告团。

  “1995年以来,最高检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定点帮扶西畴,先后派出12批挂职、驻村和支教的扶贫干部与西畴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与西畴人民一道,共同孕育、创造、践行、见证了‘西畴精神’。”最高检扶贫办主任杜爱平介绍说。

  在最高检的倾心帮扶下,一批批困难群众解决了温饱,一个个贫困村寨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一批批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制约贫困地区最根本的“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力地推进了西畴的扶贫开发进程。据统计,25年来,最高检共投入和协调引进各类扶贫资金9.742669亿元,带动群众集资或投工投劳折资5亿余元,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西畴解决了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25年来,最高检历任院领导深入西畴考察调研,为我们加油鼓劲。最高检不仅为西畴人民送来了大量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送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在蒋俊看来,最高检就是西畴人民遮风挡雨的港湾,见证了他们同甘共苦共建美好家园。

  最高检挂职干部都是脱贫攻坚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热土,用真情关爱每一个农村,用汗水浇注每一名群众,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送到百姓家中。报告团成员张玉亮作为最高检第10批扶贫干部,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间挂职担任西畴县委副书记。

  推动“女子太阳山祭祀”项目成功申请“非遗”;围绕生态修复和石漠化治理开展生态化产业扶贫试点;为重点项目落地生效,主动请求延长1年挂职时间……张玉亮说,扶贫干部就应当以“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鞋穿底”的毅力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他的讲述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回忆挂职西畴的三年时光,张玉亮告诉大家,西畴人民“干”字当头,已让石漠化荒山变成一片“喀斯特绿洲”,“我有幸与他们一起打拼,成为西畴大地上的一片绿叶。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作为检察辅助人员,正是‘四大检察’‘十大业务’鲜花丛中的一片片绿叶。”

  曾被选派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瓦厂村委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检察日报社巩宸宇聆听报告会后表示:“目前报社正在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西畴精神’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鼓励,更有信心继续发扬好‘西畴精神’,在报社改革中继续苦干实干加油干。”

  “看到西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感自豪。”最高检退休干部李世明曾在西畴县挂职副县长,他说,报告会让受邀全国人大代表非常直观地看到最高检在定点帮扶、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付出、实干和成效。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对于今年脱贫攻坚决胜年至关重要,值得学习和实践。”全国人大代表、海航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虹宇说,最高检25年来对西畴县的脱贫帮扶,为西畴县成功脱贫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检察工作中,特别是新时期下的检察工作,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同样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美好西畴、幸福西畴离不开最高检用真情扶真贫。”云南省检察院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敏在最高检机关聆听报告会后百感交集,她说自己近年来见证了最高检党组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见证了历任扶贫办主任对定点扶贫工作的倾心付出、见证了一茬一茬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的帮扶,“西畴精神”激励着自己在今后的检察工作中办实事、求极致,担当作为,不断奋进。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事业干部姜建萍希望全国检察机关可以以此次“西畴精神”报告会为契机,将“西畴精神”贯穿于新时代检察工作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