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27 00:07 |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0-11-24 23:27 | 查看:1138次
作者:杨攀峰
去年3月,鄂州市年仅37岁的鼓楼街办主任(副县级)邵海,因出手阔绰买门面房,且个人资产几年内积聚到近300万元,进入纪检部门视线。经查,邵海仅在杨叶镇任一把手15个月,就利用虚假拨款和假发票冲账处理不正常开支210万元,从中大肆贪污公款。邵海调离杨叶镇前,多次与同伙订立攻守同盟。调离后,还几次与同伙进行反调查“演习”。(11月24日 荆楚网)
腐败现象随处可见,反腐败斗争也不断深入。但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升级,腐败问题愈加隐蔽,腐败手段和方法的层出,反腐成本也越来越大。在这种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下,一种和反腐败相对应的新型腐败悄然而生,有人称之为这种腐败为“全懂全能型腐败”。
具体而言,就是这些腐败分子有文化知识,懂法律;有权力,懂权势运作;有关系,娴熟交际……总之,他们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在人们群众面前、讲台上、会议中,声色俱厉,他们是大家看得见的好领导,而在权钱交易中,在歌舞升平中,他们以权谋私,知法违法。但有一点最为重要,就是他们这些人的这种口是心非,贪钱如命的腐败招数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
但是当这种腐败一旦被发现,反腐之剑定能将之绳之以法,这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个真实的命题。从理论上讲,那些标榜反腐败道理全懂的贪官其实只是用理论来武装嘴巴,夸夸其谈,或为教育别人之用,或为故作清廉,或为谄媚讨好。但他们忘记了学理论的根本在于实践,而在金钱、美色、权力上的失守就是其信念不坚定、党性不纯正的表现。从实践上讲,以胡长清、于兴昌、许宗衡等为代表的高官可谓“全懂全能”,他们一向以清廉上进的正面形象示人,或演讲、或痛斥,甚至不忘各种绝佳的机会作秀,对腐败行为可谓“深恶痛绝”,但一朝东窗事发,众人惊叹,真可谓“贪亦有道”。但是不论如何有“道”,面对检察、纪检、舆论等各方面的调查与监督,其最终还是难逃惩戒。
但是现如今有官员搞起了反调查演习,真可谓心机算尽,但是最终能不能净身而出还有待观瞻。虽然鄂州市的这位副县级官员首开反调查先河而终被落马,但这并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当那些“全懂全能型”官员也开始反调查演习,反腐败就面临着来自腐败方成竹在胸的招数。与先前的腐败案件一旦进入调查,往往能顺藤摸瓜揪出蛀虫不同,这些演习的指挥家和参与者无疑都是官员,他们无疑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甚至随着学者型官员的增多,具有行政、法律、社会等等专业知识的官员更是生逢其时,如果这种演习在他们身上上演,可谓智慧和手段用尽。这种应对调查的智慧不仅来自于其日常腐败的经验积累,更有来自于现实制度的创新。
众所周知,腐败手段再怎么高明也只是一种被动的隐瞒,其难逃法律对腐败事实的认定。而对于当前“全懂全能型”腐败,要反调查,也许只有在法治范围内寻求“合法”的援救才是他们最期待的出路。而当前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有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反腐败力度不够,而来自于法治层面上的制度缺乏刚性是造成反腐败乏力的重要原因,权责不清、权责不对等、权力冲突等等制度方面的不具体、不明晰,都可能成为全能型腐败官员反调查的突破口。钻法律的空子、寻求执法的盲点,把腐败事实脱胎成为合理情节。
所以,这就要求反腐败各方要提高警惕,在反腐败斗争中,要手握正义之剑,但更要不断学习、创新反腐理论,在不断升级的腐败行为面前,不能固守一套调查方法,而要更加完善的反腐败制度体系创新来保持反腐败的洞察力和执行力,把诸如反调查“演习”这样的新招不断化解,步步紧逼,才能让腐败的蛀虫露出马脚。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