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先生的自问自答(2图)

发布时间:2022-04-08 15:58 | 来源:新华网 2022-04-07 09:34:09 | 查看:1658次

  (主播:陈醉)

  2005年1月6日,已94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从医院出院。她调侃自己,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那就是“回家”了。

  躺在医院病床的时候,杨绛先生一直在思索一个题目《走在人生边上》。一回家,就立即动笔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头,从此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在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了两年半的时光,废稿写了一大叠,才完成了四万多字的《自问自答》。

  在书中,杨先生思考了神鬼、灵肉、命运等困惑人类几百年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品读一位智者的思考,一位已知生、未知死的智者的回忆,审视自己的人生。

  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 “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或者病得干脆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解脱的是谁呢?总不能说是病人的遗体吧?这个遗体也决不会走,得别人来抬,别人来埋。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以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

  我想不明白。我对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搁下不想了。可是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只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走了。这类问题,只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一般是不公开讨论的。我有意无意,探问了近旁几位七十上下的朋友。朋友有亲有疏,疏的只略一探问。

  没想到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很肯定,都说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虽然各人说法不同,口气不同,他们对自己的见解都同样坚信不疑。他们都头脑清楚,都是先进知识分子。我提的问题,他们看来压根儿不成问题。他们的见解,我简约地总结如下:

  “老皇历了!以前还要做水陆道场超度亡灵呢!子子孙孙还要祭祀‘作飨’呢!现在谁还迷信这一套吗?上帝已经死了。这种神神鬼鬼的话没人相信了。人死留名,雁死留声,人世间至多也只是留下些声名罢了。”

  “人死了,剩下一个臭皮囊,或埋或烧,反正只配肥田了。形体已经没有了,生命还能存在吗?常言道:人死烛灭。蜡烛点完了,火也灭了,还剩什么呢?”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草黄了,枯了,死了。不过草有根,明年又长出来。人也一样,下一代接替上一代,代代相传吧。一个人能活几辈子吗?”

  他们的思想正确吗?他们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们不是几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科学界、史学界、文学界等,而他们的见解却这么一致、这么坚定,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都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搅界。他们下一代的年轻人,是更加偏离“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很值得仔细思考。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无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作者:杨绛

商务印书馆 出版

  【内容简介】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是杨绛对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的注释。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的前一部分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的多篇散文构成,包括《温德先生爬树》《劳神父》《记比邻双鹊》《〈论语〉趣》等篇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