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甘肃好人”裴菊兰:爱心一片献特教 敬业奉献终无悔

发布时间:2022-04-02 11:15 | 来源:甘肃文明网 2020/12/11 17:12 | 查看:340次

裴菊兰,女,55岁,中共党员,甘肃敦煌人,敦煌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裴菊兰是敦煌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一名老师,从特殊教育中心走出的孩子都称她为妈妈。

  1993年裴菊兰告别了从事十年的普通小学,踏进刚刚成立的特教教育中心,那一年她28岁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尽管她对从事特教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面对这个班级时,还是震惊了:十多个孩子,大的18岁,小的5岁。有智障,有视障,有听障,没有一个健全人。学校的概念在这里被重新定义,裴菊兰要教语文、数学、思品、美工、社会、体育,但还都算是副业,主业是训练聋哑学生的听力、语言、肢体,训练智障学生基本生活能力。

  裴菊兰老师二十七年如一日,对残障学生有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特教中心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贫困的家庭,寄宿在学校,一月接送一次。刚入校的学生,小的只有五、六岁,没有自理能力,她就帮他们擦鼻子,提裤子,帮他们穿鞋、梳头、整理衣被。学生病了,她就自掏腰包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她白天上课,晚上值班守护着这些别人无法交流的聋哑学生,用心缝补着这些“断翼天使”的翅膀。

  裴老师热爱特教事业,勇挑重担。1995年,学校从北京购置了一套语训设备,希望她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无愧于学校的厚望。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明白“聋儿语训是一项抢救工程”为此,她勇敢地承担了这项艰苦的工作。班上15位聋哑学生,上午进行集体教学,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分钟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5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5个小时。这4、5个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学生的手背贴近自己的嘴唇,让学生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体验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唇上、鼻子旁、脖子下,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直到学生从嘴里奔出“我”“爱”“妈妈”……一个又一个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地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她教出的学生苟晓红、赵元生、赵姣、爽利,学会了发音、说话,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张强、杨金成、魏茵、周虎虎、冯银平、李娟等学会了一技之长,参加了工作,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也可通过看话进行沟通、交流;吕颜强、李晓婷、吴丹、杨海亮、李双星等升入高一级的特教学校,继续读书,同行反映他们的看口、说话能力比同类学生强很多。

  裴菊兰不但重视对残障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她鼓励学生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要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裴菊兰老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科的学历进修,勤奋钻研特教知识和前沿理论,并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她撰写的论文《打开残障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获首届特教论文大赛三等奖;《体育游戏的神奇魅力》获教研成果一等奖,刊登在《教育科学》刊物上;课件、课例在全省、全国信息大赛中获一、二等奖。裴菊兰老师也曾获“敦煌市优秀共产党员”“敦煌市爱心大使”“敦煌市道德模范”“最美教师” 等荣誉称号。为了这项神圣的特殊教育事业,裴菊兰老师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了这些残障学生,她大爱无私,倾情投入,她用爱为残障学生编制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她也用心点亮了残障孩子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