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兵支书”(图)

发布时间:2022-03-31 20:3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31日 07 版 | 查看:3937次



压题图片:李春燕入屯与村民聊天话家常。 刘德安/摄

  因为退役军人李春燕的到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一度贫穷的小山村如今通了电、修了路,建起晒场和文化休闲广场,山坡上种满油茶和木菠萝。

  李春燕是这个村子的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两年来,这位年轻的90后姑娘带领村民修桥铺路、开渠引水、修建文化休闲广场,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就业指导,引进第三方公司,科学管理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看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村里的不少老人直夸赞,“幸亏来了这位‘兵支书’”。

  然而在退役的头几年,“兵支书”李春燕没想过要回村做“村官儿”。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2015年退役后,她和别人合伙开公司做桂圆生意,很快打造出自己的博白县桂圆品牌,还成了品牌代言人。

  因为带动当地60个行政村加工桂圆肉,帮助峨嵋村3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益,李春燕很快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2020年,老村长带着一封推荐信找到李春燕,希望她能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带领全村发展经济。

  李春燕承认,当那封盖有峨嵋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印章、周围密密麻麻摁满村民手印的推荐信送到面前时,自己是蒙的。那时她才刚满30岁,事业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回村做村支书,让李春燕难免有些犹豫。

  “正是想往外闯的年纪,忽然要回贫困的山沟里做村支书,心里总是犯嘀咕。”李春燕说。但她想到了小时候村里的穷苦生活,那时峨嵋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她每天要走10公里土路到村外去上学,下雨天踩一脚泥。

  “既然现在有能力了,就应该帮助大家,让乡亲们的生活一起好起来。”很快,李春燕下定决心,推掉了自己的公司业务,准备回村上任。那年8月,经过组织和村民选举,李春燕成为峨嵋村历史上的首位女支书、村委会主任,也是最年轻的村支书。

  刚上任的那段时间,李春燕干劲儿满满,却没想到现实给了她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年纪小、缺乏经验,李春燕并不被一些村民看好。大家觉得来了个“娃娃”,每次李春燕入户走访,老人们总不爱和她说话,只草草聊两句便将她打发走。

  吃了几次闭门羹后,李春燕开始反思工作方法。她向做过村干部的父亲请教,不厌其烦地在村里一圈圈转,熟悉情况。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个退役军人,什么苦没吃过,任何困难都不可能让我后退”。

  别人不愿搭理自己,就自己找上门去。入户调研的过程中,李春燕得知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因早年生活动荡,一直没能办理身份证,无法享受养老、医保等福利,便主动包揽下为她登记上户口的事情。两个多月时间里,她四处打听户籍办理的程序,又多方辗转联系到老人在老家贵州的亲戚核查资料,最后顺利为老人上了户口。

  另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也是李春燕的重点关注对象。每次下村,李春燕都会自掏腰包买一堆水果肉菜去看望他,陪老人聊聊天。去得次数多了,左邻右舍看在眼里,渐渐接受了这个待人真诚的小姑娘。一些村民开始主动靠近李春燕,和她闲聊家常,并反映一些村里的困难问题。

  在村委会副主任李尉豪眼里,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是“真心为大家好”。特别是当完兵回来,李尉豪明显感觉到,李春燕的行事作风“很有军人样子”,“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就一个目的,要让村民生活好起来”。

  李尉豪记得李春燕刚回村上任的那段时间,听说村子地处偏僻,晚上治安较差,李春燕便组织村委成立了一支巡逻小队,每天晚上带队在村里巡逻。后来发现村路难走,她就动用私人关系联系工程队,把山路都翻修一遍,确保村民出行安全。

  “你能感觉到她的真心。不怕困难,就是想为老百姓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一点私心。”李尉豪说。

  李春燕的到来帮村里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过去,峨嵋村因地处深山中,电压不稳,空调、电磁炉等电器“沦为摆设”。李春燕上任时恰逢广西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她便挨家挨户去做工作,请村民配合改造。

  一户老人家拒绝配合,理由是电缆从楼顶经过,会影响将来自家建房子。李春燕几次上门劝说,老人都不听。无奈之下,李春燕决定试一试在部队当班长带兵的办法,直接找上门去,语气强硬地告诉老人,“这是为乡亲谋福利的事,你不同意,就是害了子孙后代”。

  “其实只是想试一试。工作做不通了,就换一种思路。”李春燕说。没想到,老人真的被“吓唬”住了,着急地向她解释“并不想害了孩子们”。见方法奏效,李春燕紧接着向他详细讲解了电网改造的规划内容,并承诺帮他联系当地电力局,如果将来真的需要盖房,再协商更改线路,最终劝说老人配合改造。

  但带兵的方法也不是次次见效。2021年3月,李春燕在村里发动村民土地流转,还主动向县里申请成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原想着将大家的土地集中外租增加收益,没想到村民们对土地入股并不理解,积极性不高。

  李春燕花了1个多月时间,每天入户宣传,为村民讲解“三变”改革的详细内容。谁没听懂就再去一趟、再讲一遍,最多的一户跑了近10趟。她还录制了宣传语,每天拿着喇叭在村子走,循环播放,后来被人笑称是“洗脑式宣传”。

  “工作开展不下去是真着急,最难的是改变大家的观念,让老人们接受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李春燕回忆说,那1个多月里自己从没想过休息,每天睁开眼就想往村里跑,常常一天下来嗓子都说哑了。

  因为李春燕的执着与耐心讲解,渐渐地,一些村民决定参与“试一试”。流转的土地逐渐增多,李春燕便又往外跑,多方考察,最终选定油茶、木菠萝等适应当地环境同时收益较高的几项产业。

  “带兵讲究的是守纪律、服从命令,管理村民则要以理入心、以情动人。要让大家看到你的真心,知道你确实是为他们好,大家才愿意去跟随你、信赖你。”李春燕解释说。

  在李春燕的带领下,峨嵋村的种植产业发展起来,大批村民受雇于合作公司,既有工资,又能定期领到分红,收益日益增多。村民们看到了土地流转的好处,纷纷主动申请加入。如今,全村已有216户244.523亩土地入股,完成了110人的劳动力资源入股。

  除了发展种植产业,李春燕还琢磨着发展养殖业,力争让土地种植与生态养殖形成高效循环。她将目光瞄向了奶牛养殖,于是跑了多个省份开展调研,寻访奶牛养殖场,咨询养殖经验。

  最终,经过多方考察比较,她选定适应广西生态环境的奶水牛品种,又在村里开办起奶水牛养殖场。如今,峨嵋村的部分土地用来种植奶水牛牧草,奶水牛的粪便又成为土地的天然养料,形成一条有效的循环链。

  尽管困难重重,“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李春燕觉得“干这事儿很有成就感”。“你自己做生意,赚了钱只有一家人开心,如今带动村里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做生意没法比的。”她说。

  她始终记得,2021年7月14日,村里第一次分红的时候。一大早,村民们就搬着板凳聚集在广场上。那天村委会举办了一场热闹的仪式,入股的村民从李春燕手里接过红包,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那一刻,李春燕心里暖暖的,“很想哭”。“好像一瞬间,受过的那些委屈,吃过的苦都不值一提了。”她说,“看到乡亲们的笑脸,就是最大的满足。”

  如今,“兵支书”李春燕是村子里最受欢迎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总有村民热情地向她打招呼。生活中遇到困难,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春燕,大家都知道,“有难事告诉支书,她一定能解决”。

  谁家的秧苗要抛秧,李春燕都会去帮忙。村旁的河道堵了,李春燕带着村委干部直接卷起裤腿跳入河中,徒手清淤。她的手机从不关机,每天随时接听村民的电话,堪称“随叫随到”。最忙碌的时候,手机一天要充两三次电。

  “村民的事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都可以往后放。”今年年初,李春燕接到桂圆公司一个合作伙伴的消息,对方称想继续合作订购大批桂圆,请李春燕寄样本过去。但当时她正忙着带领村民种植木菠萝,无暇分心,只好回绝对方,推掉了这单“至少能挣十几万”的生意。

  事后回想起来,李春燕并不觉得后悔,“重要的不是钱。我更喜欢现在这样,为大家做点实事”。利用腾出的空闲时间,她在村里发动妇女成立“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带领大家义务打扫卫生、清理路面垃圾。现在的峨嵋村处处干净整洁,已不再是李春燕儿时记忆中脏乱差的模样。

  在村子里时,李春燕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四处转一转,听老乡们讲讲各家的近况。临近饭点,老乡们会热情地招呼她来家里吃饭,请她尝尝自家电饭煲蒸出的热米饭。到了每周五李春燕要回城,总有村民要她带上自家种的蔬菜,哪怕只是几头大蒜、一小把菠菜。

  这位年轻的姑娘已不再想“往外跑、出人头地”,“人应该尽其所能为别人做点事。帮助老百姓,比我自己过得好更重要。”李春燕说,能够每天看到乡亲们的笑脸,就是自己最幸福的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