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甘肃好人”马瑞林:满腔热血谱写青春之歌 扶贫路上定格年轻生命(图)

发布时间:2022-03-27 19:18 | 来源:甘肃文明网 2019/12/25 10:12 | 查看:1006次

  马瑞林是临夏州广河县齐家镇黄家湾村人,1987年6月出生,回族,2013年12月参加工作,生前系临夏州广河县城管局干部,历任水泉乡张家村和买家巷镇曹家坡村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11月13日,马瑞林同志在曹家坡村扶贫工作岗位上突然晕倒,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2岁。

  奋勇担当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要紧的事

  2012年7月,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马瑞林主动放弃了学校推荐去酒钢集团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广河县,用所学的知识来回报哺育他的家乡。2013年,他通过参加进村进社区考试,进入广河县城管局工作。

  在工作的近6年时间里,马瑞林一直是单位各项工作中的“尖兵”。城管综合执法难度大,单位派他挨家挨户给经营商贩讲规定、做工作;城管局业务工作繁杂,干部职工中文字材料基础扎实、协调能力强的比较少,单位又让他担任办公室主任;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他主动提出到脱贫攻坚一线挥洒青春、服务群众,担任驻村帮扶队员,凭着回报家乡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啃下一块块“硬骨头”。2014年至2018年,马瑞林在单位考核中一直被评为优秀。

  他信念坚定,对农村工作充满热情。水泉乡张家村是深度贫困村,2015年到村上后,他和同事走遍了全村所有贫困户,一家一户排查摸底,对每家每户种什么、养什么、去哪里打工、享受哪些惠农政策、收入从哪里来、怎么脱贫等具体问题都很清楚,一户一策持续跟进帮扶措施。2019年4月,广河县根据脱贫摘帽形势需要,对帮扶单位进行了调整,城管局联系帮扶买家巷镇曹家坡村。这时,单位希望他留在办公室工作,他却对领导说:“脱贫攻坚意义非凡,群众的笑脸让我很有成就感,等村上脱贫后我再回来”。到曹家坡村后,马上面临的是“两不愁三保障”清零的紧急任务,马瑞林主动提出包抓离村委会最远、贫困户最多的12社和13社。他白天走门串户开展核查,晚上在村委会加班对台账数据,完善户籍资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全村各家各户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马瑞林经常是一两个星期回不了家。母亲和妻子打电话问他,他解释说:“精准扶贫是最要紧的事情,我是单位上的大学生,就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

  他耐心细致,工作做到乡亲们心坎里。曹家坡村脱贫退出的工作任务非常重,马瑞林原则强、执行快、要求高,在“3+1”清零上不允许有丝毫的折扣,拿出滚石上山的韧劲来推动。进村入户做工作时,对群众家里的问题,不管是不是贫困户,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联系户,马瑞林都耐心细致、逐条逐项地帮助解决。他的脸上总挂着笑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底线,只要有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劝返失辍学生时,马瑞林了解到13社的马小华小学毕业后再没有去读书时,三番五次往学生家里跑,又是讲法律政策、又是讲孩子未来,终于做通了家长的工作。马瑞林带着学生到学校报了名,自己出钱还给学生购买了校服和书包,协调好了学生的教材和住宿问题,让孩子安心读书。兜底保障工作中,12社马胡赛尼10岁的儿子马阿丹有智力障碍,他的父亲外出打工去了,母亲又是家庭妇女,马瑞林带着小阿丹到广河县医院神经内科给马阿丹做了系统检查,检查结果为二级脑瘫,后又联系县残联给小阿丹办理了残疾证。临回去时,他带着阿丹在餐馆吃了饭。智力残疾的小阿丹不爱说话,却常常念叨着这个带他下馆子的“眼镜”叔叔。

  他积极乐观,总是挑最难的工作来干。脱贫攻坚工作不论多急多重,马瑞林都没有一丝怨言,总是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来对待,同事们说,只要在村委会门口听见瑞林爽朗的笑声,他们工作上的疲劳也无形中得到了缓解。不仅如此,马瑞林还自加压力,把各项工作往前赶。他主动承担工作难度最大、印证资料最严的控辍保学清零工作,通过户籍系统排查适龄儿童,建立了“一生一档”,到县上各个学校逐一落实村里孩子上学情况,并打电话联系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家长提供学生学籍证明,确保适龄学生一个不落。在他突然晕倒时,手里还拿着学生的名单。8社、9社的村民之间有些矛盾、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工作不好做,基础资料比较薄弱。他主动从同事手中接过这两个社的包抓工作,一遍遍地跟群众掏心窝子做工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9社的马二洒因照顾老人没有外出务工,马瑞林督促他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养牛增加收入,还叫来畜牧站的兽医指导养殖、开展防疫工作。2019年肉价上涨,10月,马二洒出栏两头牛,挣了2万多,他非常高兴,又听从马瑞林的建议,补购了一批牛,现在圈里养着11头牛,脱贫完全没有问题。马二洒也对邻居们说:“现在党的政策实在好,又有这么攒劲的干部,我们有什么理由脱不了贫呢?”

  坚守初心 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村上的工作总的来说比较琐碎,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即便再小的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马瑞林对群众遇到的问题,总是设身处地想办法解决。工作虽然很忙,但却让他过得很充实,每当帮助群众解决一个难题,马瑞林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

  他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每年汛期,晚上只要有雨情预报,他都坚持住在村上,下雨时他披上雨衣、带着电灯就往外跑,排查村上各个风险隐患点,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去年汛期的“7.18”暴洪灾害中,在确定联系的张家村没有灾害隐患后,他又提出参加单位组织的抢险救援队,深入到康家易地搬迁点,帮助群众清理淤泥、开展灾后重建;庄窠集镇“8.31”暴雨灾害发生后,县上安排城管局负责牙和村值班值守,他连续一星期晚上值班,就坐在车上盯着雨势,及时转移受灾群众,牙和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值班工作结束后,马瑞林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血压异常升高,他毫不在乎,转身又投入到张家村的帮扶工作中。

  他始终把群众冷暖装在心间。马瑞林始终坚信,不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就不可能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他平时就在村里走门串户,有的群众家里他都去过10多次,各家各户的情况都很熟悉,是村上扶贫工作的“活账本”“问不倒”。曹家坡村12社的马牙古白今年实施住宅提升工程时,为确保按照标准和要求实施改造,马瑞林几乎每天都去看一遍,好几次都帮着搬砖头、拉沙子,就跟在自己家干活一样。在入户过程中,马瑞林总会挤时间到那些五保户家中看看,遇到家中困难的,都想办法帮助解决,符合条件的,他就积极对接民政部门给予救助,有时没有民政物资,他就自己出钱买油买面送到门上。五保户中,2社的马国良由于妻子常年瘫痪在床,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马瑞林入户了解情况后,积极跟包村领导汇报,发动附近左邻右舍,拆除了马国良家中破旧的院墙和房子,联系和政工程队为马国良家修建了厕所、羊圈、大门院墙等,由于修建资金短缺,马瑞林主动从自己工资中垫付了2800余元的修建款。

  他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12社的妥有良一家是易地搬迁户,妥有良今年29岁,离婚后他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83岁的奶奶和8岁的儿子,平时老人孩子的生活起居没少让马瑞林操心。今年7月,村上组织搬迁入住时,妥有良回到了家里,马瑞林帮着他一起打扫卫生,楼上楼下抬家具,布置妥当后,他自己开车载着妥有良一家人住进了崭新的楼房。住进小区后妥有良不会用天然气,马瑞林就手把手的教他,还让社区的同志帮忙照顾他们一家人。妥有良说:“我没有兄弟姐妹,马瑞林却比亲兄弟还要亲”。贫困户张国才家中没有劳动力,马瑞林和同事向镇上汇报后,联系了工程队为张国才帮建了新房。修建过程中,他每天都会盯着工程质量,叮嘱施工人员说:“张国才家里有80多岁的老人、有行动不便的病人,修建台阶时高度低一点,多修几阶。”他还帮助疏通了周边水路,解决了张国才家泉水渗透的问题。张国才得知马瑞林去世的消息后,非常痛惜,感叹道:“党损失了一名好干部,我们群众失去了一个贴心人”。

  温暖坚强 是家里人的“顶梁柱”

  马瑞林的家庭情况特殊,父母亲都60多岁了,母亲还患有严重的腰椎和膝关节疾病,儿子和女儿分别只有4岁、2岁,妻子没有工作,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马瑞林弟兄4个人,大哥虽然分家另住,但患有狼疮性肾炎和癫痫,癫痫病会随时发作,父亲不放心让大哥一个人外出务工,两个人就在西藏那曲收废品挣钱。弟弟一家4口人,因无力单独修建房屋,仍然和马瑞林一家住在一起,弟弟出于照顾父亲和大哥的需要,大学毕业后没有外出找工作,在那曲和父亲、哥哥一起收废品。马瑞林还有个智力残疾的哥哥,孑身一人,也是由马瑞林夫妻俩照料生活起居。可以说,父母妻儿、兄弟家人都需要马瑞林来照顾,一家11口人挤在一个小院子里,生活非常清苦,但他从来没有对单位领导和同事说过家里的困难,始终怀着一颗金子般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正直善良,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父母眼里,他是孝顺体贴的儿子。上中小学的时候,马瑞林学习上的事从不让父母操心,一放学就帮着家里干农活。考上了大学,父亲正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时,他自己联系办理了助学贷款,还安慰父母说:“西安的清真餐厅比较多,课余时间去打工一定能填饱肚子,生活费要不了多少。”2010年,母亲腰椎病发作,瘫在床上动不了身,正在上大学的他,休学一个多月在病床前服侍,背着母亲在医院做各项检查,给母亲洗身子、洗衣服、喂饭,直到母亲病愈,他才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并时常打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

  在妻子眼里,他是温情担当的丈夫。“工作上再忙、再累,他一回到家什么都帮着我做,从来不提工作上的事。”由于家里的男劳动力都在外地,节假日不加班时,马瑞林就赶紧回家帮着干地里的农活。从山沟的地里把玉米背到路边这样的重活,妻子干不了,全都靠他一个人一袋子一袋子地从地里扛出来,再用农用车拉到家里。妻子回忆说:“今年秋收的玉米我们掰下来放在地里都10多天了,瑞林才抽空回家,用了两天时间把玉米全部拉了回来,因为赶时间,他每次都尽量多背一点,肩上都红肿了,腰也疼得厉害,晚上我给他按着按着他就睡着了……”。

  在亲人眼里,他是温暖坚强的依靠。马瑞林陪孩子的时间很少,偶尔会给孩子买衣服和玩具弥补心中的缺憾,他对弟弟的两个孩子也一视同仁,给自己孩子买什么,就会给两个侄子买同样的东西,从来不曾落下谁。大哥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他每个月都会给侄女打生活费,还经常教育侄女要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马瑞林的大哥说:“瑞林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照顾我的家人比我做得多,是孩子们的好家长。”

  马瑞林走了,他用满腔热血谱写了新时代年轻干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贫困一线去的青春之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