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4 11:11 | 来源:法治日报 2022-03-13 第4版 | 查看:1152次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 本报通讯员 檀凯 刘佳琪
张云广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法官,1990年进入法院工作,深耕基层审判事业30余年,历任河北省磁县人民法院岳城法庭、黄沙法庭、光禄法庭、磁州法庭庭长。到任磁州法庭后,他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一次。
磁州法庭作为城关法庭,管辖18个社区、42个行政村,辖区人口21.77万人,每年收案量为磁县法院之最。近年来,磁州法庭转变工作理念,从“注重办案”向“参与治理”拓展,延伸法庭职能,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在同事眼中,张云广是一个“时髦”的老法官,他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一直在不停学习、挑战自我。网格法官、冀时调、云端质证……每当这些新技术、新概念出现,他就和庭里的年轻干警交流体验,摸索学习。
“智慧法院、数字审判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新时代的法官要敞开怀抱,接纳新事物,作为一名老法官,我一定要‘赶时髦’。”张云广说。
“网格法官”是张云广在学习路上的新身份。在基层治理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张云广致力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网格里通过网格员,大家群策群力,许多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将纠纷消弭于萌芽。
磁县磁州镇滏阳社区的李某在雇佣过程中被电击身亡,家属因拿不到赔偿款而停尸闹访。接到网格员这一反映后,张云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同人民调解员对纠纷进行处理。几天时间里,他和调解员们往返20余趟,最终帮助李某家属拿到赔偿款40余万元。
这起人员死亡索赔重大矛盾纠纷案件,未经开庭审理,在法官提前介入与多方共同努力下,及时化解在基层,镇、村两级干部和调解员携李某家属到磁州法庭向张云广表达感激。
近年来,为完善“进网格”工作,张云广在辖区各社区、村建立了案件受理点、巡回审判站、网格法官工作室等,让当事人在和风细雨的司法温情中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家门口。
在基层调解员眼中,张云广更像一名老师。调解员在基层处理矛盾纠纷遇到法律问题时,都会联络咨询这位“张老师”。收到问题后,张云广每每都能把深奥的法律术语变为通俗易懂的土言土语回复给调解员。当发现大家遇到的矛盾纠纷集中在某一类时,张云广就开始准备案例,把大家召集起来集中讲解,有时候干脆“以审代课”,安排调解员们进行旁听。
不久前,张云广对一起用人单位责任纠纷进行开庭审理。原告张某在超市购物时,被超市员工王某绊倒受伤,被诊断为左股骨骨折,于是诉至法庭要求超市赔偿。张云广专门邀请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
庭审中,在张云广的引导下,双方充分发表举证质证意见并展开多轮辩论,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引发旁听者的深思。庭审结束后,网格员和调解员纷纷就庭审过程中的程序及实体问题向张云广请教。
“都是干货!开完庭后,张庭长为我们总结梳理了劳动纠纷调解的方式方法,以及经常涉及的法律知识点,旁听庭审这种方式,对我们开展调解工作的确非常有用。”一名人民调解员说。
在张云广看来,基层法庭的法官不但要公平公正地适用法律条文,还要担负起让法律平民化、让司法大众化的职责,让法律走进百姓生活。通过培训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再经过他们的传播,就能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用法,将纠纷止于未诉,让矛盾就地化解。
冤家宜解不宜结,一判了之虽然省事,但是案结事不了,很难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双方矛盾反而更加尖锐。为此,张云广在诉讼过程中引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联合人民调解员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利用司法确认为调解上保险,做让百姓无忧的“帮大哥”。
张某以想要做生意为由向康某借款2000元,并出具借条,此后虽经康某多次催要,张某却分文未还,康某于是诉至法庭。接到该案的诉讼材料后,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张云广便委托调解员一同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月底还款的调解协议。
“协议书是否有法律效力?如果对方反悔怎么办?”调解协议虽然达成,但康某仍心存顾虑。调解员将康某和张某带到磁州法庭,张云广告知他们,司法确认可以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两人就该份调解协议向法庭申请了司法确认。“感谢调解员和张庭长,不花钱不费劲就把我的问题解决了!”康某拿到司法确认书后高兴地说。
张云广坦陈,一件普通的民间矛盾纠纷,假如走法律诉讼程序,可能需要一两个月,而且花费成本高。如果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当事人不仅不用花钱,两三天就可以调解完成,而且还能达到同等法律效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