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8 21:10 | 来源:辽宁日报 2022年2月23日 07版 | 查看:5350次
金永新(中)、金龙(右)、金鑫宇,祖孙三代消防员。 金永新供图
图说:义务消防队
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自发的消防安全组织,他们通常服务于社区、乡村等百姓聚集区域或偏远之处,这就是义务消防队。这些队伍较好地解决了“远水难救近火”的被动局面,是“国家队”的重要补充力量。
金鑫宇(右)在日常训练中。金鑫宇供图
金龙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金鑫宇则考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本报记者 刘 璐 摄
本报记者 刘 璐
眼瞅着70岁了,金永新依然开着自己的消防车奔往各地救火,他说他的半辈子都在做一件事——义务消防。坚守在传递,2012年,儿子金龙接过接力棒成了二人消防队的主力。传递在继续,2019年,老金家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孙子金鑫宇考入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这意味着家里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又多了一代。
祖孙三代人做消防,我们的故事就从“火”讲起。
2022年,隆冬,铁岭开原市八棵树镇。
早晨5点,东北的天还没亮透,金永新便和儿子金龙开车出村,目的地——开原市消防救援大队,有一场采访正等着他们。
8点,两人准时到达。大门外,金永新的孙子金鑫宇身着蓝色消防作训服早已等候多时。
“金爷爷来啦!最近身体怎么样?”“金大爷,快进屋别冻着。”从大门到楼门的这一道儿,金永新遇见的净是熟人。
熟悉源于坚守,今年已70岁的金永新半辈子都在做一件事——义务消防。而坚守在传递,几年前,金龙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金鑫宇则考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祖孙三代人做消防,我们的故事就从“火”讲起。
一个人的坚守
“着火了!快拿上家伙什儿!”老金一边催促林业站的站员,一边跑着踅摸称手的东西……
把指针拨回30多年前,这一幕已是常态。
1988年,老金调到八棵树镇的林业站上班,当站长。6年的当兵经历让老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在心里记得牢牢的,也把它们带到了每一份工作中,“那时候我们讲究‘缸满地光’,你不给百姓水缸挑满,不把地扫光溜儿的,自己心里都不得劲。”老金说。
由于八棵树镇离市中心较远,进村都是山路,消防队到村里得俩小时,一旦着火,等消防员来处置显然来不及。所以,除了护林外,老金给站里定下一条规矩——救山火也救家火。
就这样,老金带领着林业站的站员组成了一支农村义务消防队。一家着火,大家帮忙,脸盆、水桶、铁锹,只要是身边能用得上的东西统统“招呼”上。
2002年和2003年,八棵树镇着了两场火,村民的损失挺严重。考虑到现实情况,镇里买了一辆退役的消防车,就是这辆消防车,让老金的“义务消防路”越走越宽。
车到镇里后的一天,一个柴火垛着火了,老金一看这火离房子可挺近,得趁早灭掉。怎么灭呢?他打起这辆消防车的主意。和镇党委书记一说,“我能开这个车不?”书记乐了,“那可太好了,你开!”这是老金开消防车救的第一场火,用老金的话说,这一次“试试”也让消防车“黏”手里了。
最开始,根本没人知道消防车咋用,水带刚接上,一给水,中间就崩开了。“回回这样可不行,既然书记把车交给我,我就得负起责任。”老金马上联系当地消防队,寻求专业指导。
慢慢地,老金救火出了名,不只在八棵树镇,李家台乡、上肥镇、林丰乡,也都有他带着林业站站员救火的身影。翻开老金的手机相册,更像是翻开了他的“义务救火档案”,那些照片和视频记录着他出过的每一个火场,而那些没被记录下的瞬间,也都深深地刻在老金的脑子里。
“那是2006年。”老金边回忆边掰着手指数着,“大西沟村着火了。”据老金描述现场,村子中间是一条河,河的两边全是柴火垛,起火的地方正处在上风口,岸边已是一片火海。咋办?老金说:“别着急,掐火头!”老金带着站员把没被引燃的柴火垛搬开,朝起火点不断打水,火势一下控制住了。
“农村着火就那么几种,我现在到火场一看,怎么救心里就有数了。”这么多年,老金的经验总结了不少,“火要打早、打小,掐火头很关键。”说起这些,他的语气里透着自信。
开原市消防救援大队新建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华龙龙自打到队里就知道老金,“金爷爷的消防队是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榜样。做消防是一件很苦的事,能坚持这么多年,真的不容易。”
确实不容易,但在老金看来,那都挺过来了,还提它干吗?
记者不依不饶,“您没受过专业训练,怎么就敢冲上去呢?那可是火啊!”
“不上你咋整?总得有个人站出来,我都站出来了还能往回退吗?”老金反问,“农村易燃物多,火要是救得不及时,把房子烧没了就啥都没了。”老金说,他目睹过百姓房子被烧之后痛哭的场面,心里真是不得劲。
救火的路上,老金尝尽了酸甜苦辣。
因为没有完备的消防器材,夏天,老金得把一桶又一桶水浇到身上降温,“火场里温度可高啊,烤得身上生疼。”老金说,一场火救下来,衣服得来来回回浇湿好几遍。到了冬天就更难熬了,开原的冬天嘎嘎冷,救完火衣服都冻得硬邦邦的,全身上下只有膝盖能打弯,鞋也冻在脚上脱不下来。
火灾的发生有随机性,因此很多重要的时刻,老金都没能陪在家人身边。
30多年,老金几乎没在家里过过春节,“2012年的三十晚上,连续救了四场火,晚上9点忙活到第二天早上7点,真是困啊!”虽然累,但老金觉得,当百姓给自己鞠躬表达感谢时一切都值了!
防车奔往各地救火,这辆消防车是被评为全国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个人的奖励,每每说起它,老金总是有抑制不住的骄傲,“全国就给8辆,有我一个!”
做义务消防30多年,老金的荣誉拿了很多,首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辽宁十大消防人物……对老金来说,荣誉是动力,“我肯定要坚持做下去,别看我今年70岁,就是我80岁了,身体允许,我也指定继续干!”老金底气十足。
2012年,老金从林业站退休,救火的事不好意思再麻烦站员了,但是义务消防的事业还要继续做下去,这个时候儿子金龙站了出来。“打2002年起,我就和我爸一起救火了,那个时候我正好在林业站工作。”金龙说,父亲这么多年的坚持,自己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爸不容易,我做儿子的一定得顶上。”
于是,这支编制最小、只有两名成员的“农村义务消防队”便成立了。
建队不久,爷俩便马上迎来了第一次救火任务。
2012年6月,李家台乡民房起火,两人接到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当时着急啊,边穿衣服边去开车。”金龙说,到了之后发现是土炕里的烟油烧着了,火势控制不住点着了房子。
这次救火,金龙负责在车里观察火势,调节出水的大小,老金则拿着水枪在车外往房子里打水。“每次我们的分工都是这样。”金龙感慨,“我爸从来都不让我把水枪,怕出事。这么多年,无论多危险的火场他都自己‘扛大头’,他在身边我真的很踏实。”金龙讲得很诚恳,在两人的火场里,似乎不只有熊熊烈火,还藏着父子之间的深情。
由于农村的火场情况相对没那么复杂,父子俩在现场沟通基本是“声控”。“说白了就是靠喊。”老金笑着说。“我爸在车外面跟我说大点我就多给点水,说小点我就少给点水。”金龙说,“有时候我在车里看着情况也能把控。”爷俩聊得起劲,仿佛把火场的情景再现。
金龙说,生活中的父亲很沉稳,不太爱说话,但在火场上,却展现出了敢闯敢冲的血性一面,这些深深地影响着他。回想起灭火时自己和父亲的那些“喊话”,金龙觉得这其中的意义胜过生活中的许多交谈。
近十年的时间,金龙和父亲救了近百场火,配合得越来越默契,父亲却也渐渐老了。在父亲一次次抬起水枪的时候,金龙看到了时间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从前救火爬个墙头我爸‘嗖’一下就上去了,现在明显慢了,有时候走走就掉下来了。”金龙轻轻摇头,父亲年岁的增长也让他愈加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
在扑灭的近百个火场里,金龙和父亲都挂了不少“彩”,磕磕碰碰早已是常态。2019年,林丰乡永兴村柴火垛起火,多亏父子俩及时赶到,这才保住了百姓的房子。救火的过程中,掉落的瓦片砸在了老金的头上,“脑袋肿起挺大一个包呢。”金龙的语气中不无心疼,老金却在旁边一摆手,“哎呀,算啥?”
爷俩随时待命,家里人的心也跟着悬着。金龙的母亲,老金的老伴儿宿广清尤其担心。着火不分时间,节日期间更是一家人的“紧张时刻”。宿广清嘴上没少埋怨,“这么大岁数还到处跑”“过年也不着家”,但行动上却是全力支持。
1月12日晚上7点多,八棵树镇一间民房因电器使用不当起火,爷俩穿上衣服就跑去开车,还没到门口,宿广清早已把大门打开,“救火的时候哪怕抢出来一分钟,房子不就能少烧一点嘛!”作为“农村义务消防队”的“后方力量”,宿广清深谙这个道理,而开门的这个小细节也是一家人在近百场火灾救援中磨合出来的默契。
“我和我爸能做这么多年,离不开家里人的支持。”金龙念叨着,他的手机里存有一张照片,爷俩身着迷彩服,上方一行字写着“上阵父子兵,邻里保太平”。金龙介绍,这是爷俩被评为辽宁省消防宣传大使时拍摄的,凝视着照片,金龙许下一个愿望,“希望我能和我爸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保护一方百姓的平安。”
老金家的消防队伍还在继续壮大。
2019年,老金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孙子金鑫宇考入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成为开原市消防救援大队新建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员,这意味着家里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又多了一代。
为何会在毕业之际选择加入消防队伍?
“这颗种子也许很早就在我心里埋下了。”金鑫宇回答。
但种子埋下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年幼时的金鑫宇对消防并不理解,甚至还有那么一点讨厌。
“老是大半夜接个电话就往外跑”“救完火回来身上又是泥又是水”……小时候,看着爷爷和爸爸为了救火跑来跑去,金鑫宇的心里满是委屈,“从来没陪我在家过一个完整的年。”
这种不解一直持续到金鑫宇上初一,那一年,他亲眼看见了爷爷和爸爸在火场救火的场面。
“我那天正和同学放学回家,听人说前面一趟街有个房子着火了,到跟前一看,我爷和我爸正在救火呢。”金鑫宇说,站在人群里看着爷爷在墙头爬上爬下,几乎是站在离火焰最近的地方灭火,自己又焦急又心疼。这次“围观”的经历也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后来火灭了,我看着人家不停地谢我爷和我爸,才明白了他们的付出对全村百姓意味着什么。”从那以后,金鑫宇心中的不解全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爷爷和爸爸的崇拜。
成为一名消防员后,金鑫宇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化很大,两年的磨炼让他的身体更结实,意志也更坚定,“一切都在向积极的方向
前进,更重要的是,每扑灭一场火灾,我对爷爷和爸爸的理解都会更深一层,也更能懂得农村义务消防的重要性。”
在日常训练和救援中,金鑫宇十分努力,“他的责任心很重,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主动请缨,第一个冲在前面。”指导员华龙龙这样评价金鑫宇。“有时候确实挺累,我爷就鼓励我说,坚持下去,别管多不容易,只要干了咱就干到底。”金鑫宇说,很多苦啊、累啊,咬咬牙就都挺过去了。
“坚持”,这是一个在采访中不断被提及的词,似乎在祖孙三代人中,被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消防事业,还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自然之火被灭掉了,心中那团“火”却始终在燃烧。
忙活着一样的事,爷仨凑到一起,时常会聊到救火。今天遇到了什么样的火场,消防队又进了哪些新的装备……不同时代的消防观念相遇在一起总会碰撞出火花,而碰撞则意味着新的想法的出现。“有时候听我孙子讲他们队里的救火器材,也挺长见识的。”老金说。
相遇的不只有救火观念,前些天,爷仨在救火现场也碰到了。
1月17日,官粮窖存放柴火的民房起火,老金半夜12点接到电话,同样出警的还有金鑫宇,“这是我和我爷、我爸第一次在救火的时候遇着,感觉挺奇妙的。”说起这次火场相遇,金鑫宇显得有些兴奋,他觉得格外珍贵,在救火任务结束后还让人帮忙拍了照片。
在金鑫宇的心里,藏着一个小秘密,“我考消防员其实也有一个‘私心’,我爷今年已经70岁了,我爸也快50岁了,我想帮他俩多干点,也利用自己所学让咱们民间的义务消防队更正规!”
“为消防代言”,这是老金的微信名。除了救火,老金还忙活着另一件事——消防宣传。
作为辽宁省消防安全平安使者、开原消防宣传大使,在老金的心里,时时刻刻记挂着的事是消防,满眼看到的事也都能和消防联系起来。别人看天气变化大多会想到增添衣物,老金想的则是“风一大可容易着火啊”;别人一想到过年心里都乐呵呵的,老金却习惯性地紧张起来了,“车里的水得装满,时刻待命”。
点进老金的微信朋友圈,每条内容不离“消防”。
“你有啥身份就得做啥事,要不人家凭啥让你当。”老金话语直爽。“再好的药不如不拉刀口。”“我这车宁愿放坏了也不愿意用坏了。”这也是老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咋能少着火呢?“得靠宣传啊,你得一遍一遍说,村里的百姓们才能记得住。”
在宣传上,老金可下了不少功夫,最开始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到纸上,再拍照发出来,后来老金觉得这样不直观,“那我就录视频吧。”于是,在老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个个防火宣传小视频就出现了。
视频的内容大多贴近农村生活,背景有的在山上,有的在家里,有的在河边,大多数的开场白是那句“我是消防宣传员,只为消防做宣传”。老金的开原口音把“防”读成了三声,“只”念成了四声,让人听起来更加亲切。为了让防火知识朗朗上口,简单易记,老金还把想说的话编成了顺口溜。
降温了,老金说,“气温在下降,天气更冷啦,用电来取暖,电线要安全”;起风了,老金说,“秋风起,天变凉,庄稼成熟一片黄,起早贪黑秋收忙,再忙也别忘消防,关火源、关电源,外出干活心也安”;听到鞭炮声,老金说,“行走来到田地间,听见鞭炮响两声,今冬无雪万物干,燃放鞭炮有火险,千万别让儿童放,人身安全很关键。”
“前些日子我骑车去城子山溜达,看着那儿树叶都干了,我就马上又想起防火的事了。”用老金的话说,“到了什么季节我就宣传啥事,录视频随时随地,只要想到和防火相关的内容我就赶紧掏出手机拍一段。”
像这样的“随手拍”视频还有太多,为了更好地做宣传,老金也紧跟潮流,开通了自己的抖音和快手账号,“也不太会玩,我就是拍好了就往上传。”老金把手机调到快手的界面,看着自己最近发的视频,一旁的金鑫宇伸脖子瞅了一眼,拽着老金的胳膊:“哎呀,爷,你这粉丝不少了啊,都2000多了,得好好整啊。”“是吗?这么多人关注我呢?”老金凑近手机屏幕又仔细看了看。
在做义务消防的时间轴里,老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变化,随着消防宣传的深入,老百姓的防火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烧荒的、因电起火的都少了,“从前接火警电话可多了,尤其是大年三十、清明节,那放鞭的、烧纸的满村子都是,一晚上都不能闲着,救完这场去下一场,这几年起火次数照以前怎么也得少一多半。”回忆着这些年的救火经历,老金盘算着,“不过也不能放松,一到要紧的日子我还得去林业站待命。”
新的一年,老金的义务消防队,准备好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