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传人”(图)

发布时间:2010-11-07 10:05 | 来源:南方周末 2010-09-22 17:29:54 | 查看:11393次

  近年来,作为伟大革命战士出现的雷锋形象和精神,正被来自商业、政治、娱乐的多重力量做多种解析。而在辽宁鞍山市,有一位几十年如一日,捐款捐血,连家都不顾的“雷锋传人”。他凭借什么穿越变迁的时代?又凭借什么,成为他人眼中的传奇?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发自鞍山

  8月的一天早晨,鞍山监狱管理局,狱警郭明顺刚打开广播就听到他哥的消息——“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的活动……”

  郭明顺吓坏了:糟了,我哥出事了!

  按这位43岁的老狱警的旧经验,上级这么隆重号召向某人学习,那人一定救人牺牲了,不牺牲也得残废,否则讲不通啊——“我哥也就一普通人,干了啥惊天动地的大事?”

  直到他母亲在电话那头确认“老大没事,好好的”,郭明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郭明顺心里,家里大哥郭明义“话不多,工作老忙,不顾家,过年过节从没准时回来过……甚至没个大哥样”。

  可就是这个“没大哥样”的郭明义,被人们介绍时,总加上一个前缀:“雷锋传人”。他工作的鞍钢,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战士——雷锋参军的地方。1963年,毛泽东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其学习。

  郭明顺很纳闷:雷锋那么伟大,老大咋就整成雷锋传人了呢?

  越来越穷的“捐献狂”

  2010年9月4日,辽宁鞍山,郭明义来到鞍山市采血中心的采血车上准备献血。在他的号召下,鞍山市涌现出一大批无偿献血志愿者 (CFP/图)

  郭明义本该是人人羡慕的“高级白领”。

  作为鞍钢齐大山矿的公路管理员,他月入四千多。妻子孙秀英在鞍山市第四医院病案统计室工作,月入近两千。

  作为从部队退伍到鞍钢28年的“老资格”,该升官的,该分房的,早就该轮到他了。

  可身高1米70左右、有些驼背的郭明义怎么看,都不像“高级白领”,反而看着很寒酸。

  他住得更寒酸——一家三口还住在四十来平方米的矿区宿舍,外墙脱皮,楼道露钢筋,进了门——没有衣柜,穿的用的,都堆在床底下;客人超过三个,便只能坐在床上。

  按他工友的说法,郭明义是个捐献狂,生生把自己“捐”成个穷人。

  郭的抽屉里有140多张汇款单——1994年当地实施希望工程开始,寄给180多个孩子的学费。这仅是一部分,以前郭明义寄钱不留底,后来在矿区领导的要求下才留的。

  郭明义的捐献方式,有时让家人很“崩溃”。

  人家换衣服都在家里换,他是反着来的。妻子孙秀英说,有时老郭早上一双新鞋一身新衣服上班,晚上一双旧鞋一身旧衣服回来——他在路上看到哪个可怜穿着破烂的,心一软就跟人家换衣服。

  人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的,可郭明义不成。不是不需要,从郭家到矿山,步行得40分钟。也不是不会骑,15年前,老郭可是骑自行车上班的。

  主要是因为老郭送自行车送上了瘾。听说海城有个孩子要走4公里路上学,郭明义心一软,就把自行车送了;妻子只好又给买一辆,可没多久,他又将自行车送人了;又买一辆,又送……妻子给整怕了,按这速度,得开自行车铺才行——老郭从此只好走路上班了。

  老郭送电视机也上瘾,他家曾买过三台电视机,每一台没用多久就先后被他捐给了别人。2008年,鞍山团市委听说这事,特地买了一台赠送给郭明义,并特地嘱咐这是固定资产,捐了犯法,老郭一害怕,这才没捐,全家从此安稳看上了电视。

  矿里领导学到了经验,两年前奖励他手机,特意交待,这是固定资产兼工作需要,捐了犯法,老郭这次也没捐。

  从他1994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开始,16年来,他不仅把自己生活费捐了,而且把各种补贴一分不留地捐了;不仅把各级组织给他的奖金、慰问金捐了,还把所有的奖品、慰问品也都捐了。

  鞍钢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杨靖波替他算了笔账,他在鞍钢工作28年,工资总收入29万,他捐献了12万,占了收入的近一半。

  除了捐钱,郭明义还“捐血”——从1990年开始,至今已有20年。如果将郭明义20年来捐献的全血和血小板全部折算成鲜血,他已累计献出近6万毫升,相当于一个正常人全身血液的十多倍。

  傻不傻,都有说法

  “这不傻吗?”和郭明义住在同一个矿区的修艳平和陈亚平是郭明义的小学同学,年过半百的他们,双双下岗,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时刻,他们至今依然不能理解,老郭为何会“傻”到这个程度,“连家都不要了,换我,做不来”。

  而郭明义的小学班长,现在担任鞍山市燃气总公司党务工作部部长的沈维刚,最近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有关郭明义的报道,甚至都想找这位昔日的老同学谈谈,“献爱心可以,但要以保障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为前提。”

  沈维刚算是“混”得好的,他有房有车。他的办公室和郭明义的家差不多大。1998年,这位老班长从鞍钢跳了出来,下海扑腾,此后就与郭明义失去了联系。最近的一次相见,是在两年前的同学聚会上。

  聚会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久违的同学见面,唠嗑的唠嗑,拥抱的拥抱,郭明义却显得颇不合群,他不仅迟到,而且早退。

  那天,即便是下岗吃低保的同学,也衣着光鲜,只有郭明义,依然是一身灰色的矿工服。大家起哄让他表演节目,他张嘴就唱了一首《爱的奉献》,一字不减。他还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虽然大家都鼓了掌,但沈维刚觉得,掌声复杂,“有真心赞扬的,也有起哄的”。

  同学中,几乎人人知道,郭明义资助贫困学生,无偿献血,但他们并不知道,他捐助了多少人,献了多少次血,看着他常年一身工作服,只是以为他“很困难”,同学中有红白喜事,几乎都自动将他省略,“怕他随不了份,面子上下不来”。

  对郭明义的行为,不只是同学,他身边的工友,一开始同样不理解。他们给他起的外号很多,“郭大傻”、“郭败家”,甚至有一段时间,都以为他有“病”,难听的话,当面就来,“老郭,你是不是献血献上瘾了?”“老郭,我玩麻将没钱了,赞助点?”

  老郭不说话,说得急了,也只是笑笑。

  工作狂人

  有人说老郭怪,更怪的是在工作上。

  齐大山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郭明义自1996年开始任齐大山矿公路管理员。在齐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刘洪良看来,老郭其实可以不这么累的。完全可以一张报纸一杯茶,一个电话到调度室,问问今天哪里情况不好,再一个电话给修路组,坐等验收就行。

  但老郭是一定要折磨自己的。他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比预定工作时间提前两小时上班。他有节假日,但几乎从不休息。

  15年来,他从没准时出席家里的年夜饭。一开始他没手机,家人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后来有手机了,催也没用。为此,弟弟郭明顺没少和他急过,但他就是不改。

  几十年前,齐大山矿还是一座山,开挖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深135米的坑,从采场入口到作业面,要走将近40公里。郭明义每天就穿梭于这条路上。矿区的作业平台,不能建露天休息室,没有任何遮挡。郭明义的皮肤因此而比一般的矿工还要黑。矿里曾经提出,要为他换个轻松些的工作岗位,也被他拒绝了。

  矿区领导为他算了笔账,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的结果是叠加出156000个小时,等于在他正常工作时间内,多工作了5年。而他每天在作业区步行十多公里,累计起来,则相当于走了4次长征。

  老郭的亲力亲为,其实相当于“越俎代庖”。开始时,负责修路的主任不爽,和老郭急过,老郭也和他急。坚持不下,最后也只有他妥协——老郭的执拗,让人无奈。

  不理解他的人,只好以“卡”(鞍山话,“傻”的意思)来解释,但他们却又没办法理解老郭的聪明——凭着自学和进修学习,老郭拿了大学本科文凭,拿了助理统计等4个专业证书。

  53岁的老郭现在依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1993年齐大山矿扩建,需从国外购进33台电动轮汽车,他还曾被点名担任现场口语翻译和英文资料翻译。这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矿工群体中,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在齐大山矿干了24年的汽运作业区班长孙国海回忆,进口备件的质量本来与郭明义无关,但他每次为备件做说明时都要习惯性地检查一下质量。一次检查中,他发现了5台电动轮汽车的后轴箱有开焊、电机烧断等重大问题,老郭自费买来相机,将问题点拍下来,还写出中英文说明。凭着这些有力“证据”,齐矿最终获得外方公司10万美元的赔偿。

  扩建工程完成后,外方想聘请其担任驻中国代表,日工资13美元,干一天顶国内工人两个月,老郭拒绝了,他的理由居然是——“我是齐矿工人,不能给老外打工。”

  登高一呼

  老郭不仅自己做好事,还喜欢带着别人做。

  郭明义怀里还常年揣着献血的表格。没有长篇大论,遇到熟人,开口就是一句话——“有这么个事,你参加不?”修艳平和陈亚平下岗时,曾经找过老郭帮忙介绍工作。老郭挺热心,到处找人,一周之后,他便打电话让这俩女同学来一趟。一到矿上,老郭说,“明天矿上组织献血,你俩也去吧?”

  这两人,一个低血压,一个有病在身,不好说不去,填了表,结果不合格。血没献成,工作的事也不好意思再找老郭了。

  为了动员工友们捐献血小板,有一段时间,老郭经常去澡堂,免费给工友搓澡。边搓边说,说通了,就随手拿出表格,让对方填。舍不得钱的老郭,搓澡的工具却很齐全,他自己买浴巾,五颜六色的都有,工友们笑话他,他也并不在意。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老郭在矿山拥有了非同一般的号召力。2007年2月,郭明义在和血站的工作人员闲谈时得知,由于这些天天气冷,献血的人少,临床用血快要供不上了。老郭说,我来组织。

  一个月后,在鞍山市中心血站,原定50人参加的无偿献血活动,一下子来了100多人,血站的工作人员欣喜之余也有些措手不及,体检表差点都没够用……这一次,市中心血站共采血2万多毫升。类似这样大规模的无偿献血活动,郭明义此后又组织了11次,累计献血12万毫升以上。

  鞍山市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长苏震介绍,整个鞍山市,总共有5000多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老郭所在的矿山就有1700多名,占了三分之一还多。为了减少反悔率,每次到矿上采集,他都会问一下,对方是否真的了解,是否真的愿意捐献,得到的答案都是:“老郭讲过的,我们是真献。”

  “活雷锋”的思想源头

  家人有时也不能理解老郭,最气的是连房子都让人了。

  郭明义曾经有过三次分房的机会,都被他让给了别人。年迈的老母亲甚至产生了误会,认为他“工作表现不好,领导不给分房”;而妻子,则常常是在房子分完之后,啥也没落下,才知道消息,连闹都来不及。

  家里人有时候也纳闷,为啥老大就成了“活雷锋”,思想源头在哪呢?他们能找到的惟一答案,是老大像他爹——简直越来越像。

  郭明义的父亲也是齐大山矿的矿工,16岁就独自撑起了家,抡大锤,放炮眼。不但养活了一家六口,还供他的一个叔叔念完了大学。

  1968年,一个名叫毛新平的下乡知青打水时,水井塌陷,老郭的父亲第一个跳下去救人,人没救上来,自己也受了重伤。他因此而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受到周恩来接见。这给郭家带来无上荣耀,至今,老郭家依然保存着周恩来送给他父亲的请柬。

  郭父后来升为齐矿革委会主席,矿上要分他两套房,他也只要了一套,挑的还是小的;他是文盲,但坚持读报,去世时学会了六十多个汉字。而郭明义的母亲,因为会推拿,常常为邻居免费治病。邻居感激不尽,而母亲只是淡淡一笑。

  深受父母影响的郭明义,小时候就以“实诚”著称。假期里,老师要求他们抓耗子,拿耗子尾巴上交。许多同学嫌脏,就偷车老板的大鞭子,用锉刀将鞭梢挫几下冒充老鼠尾巴——其实老师嫌脏,也不真检查——只有郭明义老老实实地满世界抓老鼠,抓住后割尾巴。

  郭明义19岁时当兵——那时想当兵并不容易,因为郭父是劳模,同时又是矿里的干部,郭明义才得以验上。妹妹弟弟记得,那个时候大哥的信,规规矩矩,“可以当报纸来读”,最后结语通常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好好学习”。

  1982年,24岁的郭明义转业,又回到了矿上,从此就没再离开过。

  相对单纯的成长经历,以及较为封闭的环境,让郭明义长期保持着一颗单纯的心。妹妹郭素娟说,有时甚至觉得,哥哥“有点天真”,一起看电视剧,看到好车和豪宅,她感叹一句,也会引来大哥的批评。

  除了思想特别“正”之外,在家人看来,老郭与一般人其实也没什么两样。

  他不抽烟,不喝酒,但是会玩麻将,会斗地主。一家人聚会,他偶尔也会上阵,有事要先走,他就让给媳妇孙秀英,同时不忘叮嘱一句,“多输点”。

  他也并非全然不顾家,逢年过节,都会让媳妇给老母亲买这买那,隔三岔五,就会给老妈去个电话。他的二弟媳,前年得了癌症,姊妹三人凑了一万,准备动手术,他一人就出了六千。

  不过在生活中他有时候还是会有点“少根筋”:由于他每天凌晨4∶30就起床,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起很早。他经常在早上六点半给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宋红梅去电话,打听资助孩子的状况;一次参加同学喜宴,找同学李树伟借了10元钱,第二天早上五点,就给对方去电话要还钱,李树伟说不要了,这下可好,每天早上五点,老郭准时来电话,他的爱人实在受不了了,只好让李树伟赶紧去取。

  和常人一样,老郭甚至也有“丢人”的时候,1990年他第一次抽血,第一针硬是没抽出来,“三十多岁的人了,竟然还害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最近郭明义被树为榜样之后,理解他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包括一直喜欢和他抬杠的小弟郭明顺,“人家这么一宣传,我才琢磨出俺哥还真是不简单,做一件好事不难,这几十年都来劲——难!”

  (实习生胡涵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