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为救双胞胎聋儿愿终身免费打工

发布时间:2008-10-31 08:00 |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2008-10-28 16:14:04 | 查看:3524次

  “求你,救救我儿子!”昨天,36岁的贾德娟在晨报前台一个劲儿地哭,站在她旁边的两个双胞胎男孩呆呆地望着哭泣的妈妈。这位年轻的妈妈拉住记者的手喊“谁能帮我儿子,我愿意永久免费替他打工,直至我生命的结束。”

  双胞胎听见鞭炮没反应一查患上“听力障碍”

  “他们两个耳朵听不见了。”从哭泣中平静下来,贾德娟指着身边一对戴着助听器的双胞胎儿子说。贾德娟称,2002年11月,她生下这对双胞胎时,家里都异常欢喜。

  而2004年的一天傍晚,楼下的孩子在放鞭炮。“咚”的一声,贾德娟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可是一看自己的两个孩子,一点害怕的反应也没有,只是盯着鞭炮的亮光看,两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完了,孩子听不见!”

  2004年9月,贾德娟带着孩子来到南京市人民医院检查了脑干,“听力障碍”的诊断结果,让做妈妈的她彻底心凉了。

  赶紧配了助听器但幼儿园学习还是跟不上

  医生建议给孩子配助听器,贾德娟赶紧提出家中所有积蓄给两个孩子都配了助听器,两个孩子共花了近3万。有了助听器,孩子们有了听觉,贾德娟高兴地带着儿子回家,开始教他们说话。这期间,贾德娟还带孩子们去过幼儿园,可是跟不上进度的两孩子,没几天又回来了。

  回家才一个月的一天,两个孩子争起东西来,你推我一把,我推你一下,哥哥摔在了地上。之后,贾德娟再叫大儿子,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了。

  医生建议做人工耳蜗家里实在没钱

  “我慌了,10月16日,赶紧带着大儿子来到省人医找专家,检查出前庭导水管积水,听力损失很严重。”贾德娟哭诉,“专家说,如果双胞胎中一个是这样,那另一个就多半也是。专家建议做人工耳蜗,但是做一个手术就是24万。”但贾德娟说,她生下儿子后就失业了,一家四口全靠做教师的丈夫一个月千把块钱工资生活。

  医生就嘱咐她,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冒、发烧、摔跤,甚至情绪激动也不可以,因为小小的一跤就能让孩子的听力消失。

  为了不让儿子们摔跤,贾德娟每天心惊胆战地看护着儿子们。去年4月,玩皮的弟弟还是趁着妈妈不注意,偷偷溜下楼和小朋友玩,结果被小朋友推倒。回来之后,小儿子指着自己的耳朵对贾德娟说:“妈妈,我的耳朵听不见了。”听了这话,贾德娟一下子崩溃地哭了。

  老大连换两个助听器左耳还是完全失聪了

  贾德娟带了小儿子来到省人民医院,CT一查,弟弟和哥哥一样的毛病。还是没钱做手术,医生建议吃药,还打了一种能量药。一天,楼下开过一辆汽车按起喇叭。“汽车在叫。”埋头玩玩具的弟弟突然抬起头来,一板一眼地说。“孩子,你说什么?”“我听见汽车在叫。”听了小儿子的回答,妈妈欣喜若狂。

  然而哥哥自从上次事故之后就一直恢复缓慢,去年10月,一个卖助听器的店员建议老大换大功率的助听器。贾德娟用家中最后的积蓄买了一个1.1万元的大功率助听器,戴上后,大儿子的听力有了好转。

  随着儿子学习能力的提高,今年6月,贾德娟就带孩子来到了江苏聋儿康复中心。两个孩子已经6岁了,而在康复中心里,这个年纪的孩子大都已经毕业了,可中心邢主任破例收了他们。入园测试中,老师发现两个孩子中哥哥的助听器功率还是低,得换。为了儿子的学习,她借钱,又买了一个大功率助听器。

  上周六,大儿子感冒了。贾德娟问他:“树上有几只小鸟?”可大儿子却不说话,只是看着妈妈的脸。她赶紧自己给儿子做测试,测试结果仿佛一个“晴天霹雳”:大儿子的左耳听力一点都没有了!

  孩子6岁了再迟做耳蜗效果就差了

  在康复中心里,贾德娟听到了这样一件事:现在国家有规定,3周岁以内的孩子如果没有听力或者损失严重,就可以申请免费人造耳蜗手术。但是贾德娟的两个儿子已经6岁了。

  “我不能等下去了,这样,会耽误孩子的。时间长了,他们的听觉神经就萎缩了,就再也救不回来了。”昨日,贾德娟急急地解释说,0至6岁是聋儿做人工耳蜗最佳年龄。过了6岁再做手术,效果也不行了。记者冒群张娜

  “我不想让孩子回到无声的世界里,他们会害怕的。求求你们,帮助我,让我的孩子听到美丽的声音,救救他们!”贾德娟满眼含泪地拉住记者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不管是谁,只要能帮助我的儿子恢复听力,我愿意永久地免费替他打工,直至我生命的结束。”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北美地区2019-11-10 08:52:46 发表
Lourdes:Oil falls to 4-week low on trade angst oversupply worries. mortgage rates canada The new OSFI guidelines he said later are another excuse to believe the lender will wait on rate hikes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