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4 17:31 | 来源:中工网 2022-01-13 07:20:23 | 查看:1111次
当罪犯遇上疾病,这注定是一份超越寻常的“灵魂摆渡”之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唐姝
从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到省城合肥有100多公里的车程,距离张文博位于巢湖的家有80多公里。从高高的围墙外到里面的四角天空,监舍、食堂、教室之间不过短短几百米距离。张文博的日常就是在这几个点之间循环往复,来来回回,拾起那些迷途的灵魂和破碎的人生。
张文博是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的一名基层民警。他所负责的监区承担着全监狱罪犯的医疗卫生健康工作,是一个与“病犯”零距离接触的前沿阵地,也是监狱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
当罪犯遇上疾病,这注定是一份超越寻常的“灵魂摆渡”之旅。在张文博看来,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向好的心,交织着身体与精神双重扭曲的人,最需要的是重新拾起对法律的信仰、对生活的信心。
2021年12月31日晚上,现场巡查、组织罪犯观看新闻联播……忙完手头的事,张文博抬头看时间已经是半夜23时。还有一个小时就是新年了,自己从警的第15个年头即将画上圆满句号。
这是一个怎样的句号呢?15年来,张文博改造过的罪犯达到2200余人,累计康复结核病犯328人,转化好顽危犯42人,转化成功率100%。
有罪犯的地方,就要有民警
2013年4月,还在休假的张文博接到监区电话,通知他回监狱,到结核病分监区担任政治指导员,负责全面工作。
“虽然知道结核病可防可控,可真要与那么多结核病犯零距离朝夕相处,没有害怕和顾虑是假的。”但张文博深知,作为一名警察,一名党员,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必须无条件服从。
分监区关押着100多名结核病犯,他们多数对生活失去信心、意志消沉、敏感易怒,甚至故意将带血的痰吐在民警面前威胁。
有罪犯的地方,就一定要有民警。为了解决病犯不吃药、吐药的难题,张文博采取“发药到手、服药到口、咽下再走”的办法。他还创建“现场管理、康复治疗、生活照顾、思想教育”四步走结核病罪犯改造流程,科学评定每名罪犯危险等级,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分类管理方式,引入医院“日查房”制度。
大雨滂沱的一天,罪犯王某突然发病,大口咳血。来不及多想,张文博背上王某就往救护车跑。直到他脱离生命危险,张文博才感到后怕:雨水连同王某的呕吐物沾满了他一身。
在同事兼徒弟丁朦眼里,自从张文博来到结核病康复分监区以后,这里的改造秩序持续好转,病犯们不再消极厌世,对张警官的眼神里也充满敬畏。事实也如此,在张文博主管的4年间,197名罪犯病愈回归社会。
改造必须从心入手
罪犯究竟能不能改造好?
张文博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出来3年了,我一直在不断学习进步,用你在里面教导我的,用最真诚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用最勤奋的态度做我最想做的事”。2021年7月,一条来自刑释人员杨某的语音信息让张文博感动不已。
有多次前科的杨某脾气暴躁,在改造当中常与他人发生口角甚至打斗。张文博不厌其烦地找杨某谈心,对其家人进行走访,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及为人处事的方法。杨某渐渐缓解情绪,改造也愈加积极,平稳渡过了刑期。
在张文博看来,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向好的心,而让这些罪犯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就必须从心入手,用温暖和关爱一点点浸润他们的内心。
民警们对罪犯点点滴滴的关心,也会春风化雨般落在他们的心上。患有癫痫和肺结核的病犯谢某从小缺乏家庭的温暖,还一度有自杀倾向。张文博不断鼓励他战胜疾病,为他送去日用品和营养品。身体好转、表现良好的谢某真诚地对张文博说:“指导员,我家在四川,以后有空来玩。”
代表30万监狱警察走到台前
“爸爸,最近你在北京还好吗?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的时候怯场么?全国一共有30多万监狱人民警察,而这么多警察,只有你一人来作报告,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2021年11月26日,作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代表,张文博走进人民大会堂,在全国政法系统英模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9岁的女儿在作文里写下这样的字句念给爸爸听。
在女儿眼里,爸爸是超级英雄。而在父亲心中,更多是对女儿的亏欠。张文博错过的不止是生日、春节,还有女儿成长的重要片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600多天时间里,他休息的时间总共不到30天,一直在执勤备勤。
难得的亲子时光里,女儿总是喜欢依偎在爸爸坚实的臂弯里,张文博也每次都细心地做她最爱吃的菜,耐心地辅导她功课。妻子程琳站在一旁看着父女俩,脸上是温情与欣慰。
张文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无论是家人给了自己莫大的支持,还是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在他看来,他代表的是全国30多万名监狱人民警察。站在他背后的,是一支于无声处默默奉献的群体,这份荣誉属于每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