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珍:让越窑青瓷焕发秘色重光 与时代产生联系(3图)

发布时间:2022-01-10 21:50 | 来源:中工网 2021-12-11 10:22:26 | 查看:631次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 吴涛)采土、淘洗、揉泥、拉坯、修坯、刻花、上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非遗”越窑青瓷传承人施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凭着自己对越窑青瓷日臻完美的技艺,烧制出一件件美不胜收的青瓷作品。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躬耕三十年,“只干一件事也不枯燥”

施珍,浙江宁波人。16岁时,她随三爷爷施于人到景德镇求学。施于人是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施珍迷上了青瓷烧制技艺。

施珍在创作中。供图

后来施珍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于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2010年,施珍在上林湖畔创办上越陶艺研究所,并在上林湖畔扎下了根。

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因地处越州而名。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唐代时达到全盛,经海上丝绸之路远赴世界各地。这种“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让唐代诗人陆龟蒙写下“九秋风露越窑开”的佳句。

“越窑青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成为我毕生追求的事业。”施珍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越窑青瓷具有材质釉色美,器形装饰美,工艺美术美的特点,我不但要进行青瓷的艺术创作,更要把越窑青瓷弘扬和传承下去。”

三十年如一日,只干这一件事情枯燥吗?施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我认为工匠就是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否则就不叫工匠,越窑青瓷这件事其实是一辈子也做不完的,值得我去做,也是我的兴趣,所以我不觉枯燥。”

“越窑青瓷文化博大精神,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面,每发现一个新的问题都有成就感,我从来不会有挫败感,遇到问题反而会觉得感兴趣。” 施珍称。

细腻敏锐,创新多样化

锐意创新、大胆率性、细腻敏锐、作品多样化,施珍在青瓷的创研上树立起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标准。

例如其作品《牡丹玉壶春瓶》,点染上诗意独特的釉彩,装饰大方而精美,瓶上的牡丹富贵端庄、栩栩如生,蕉叶规整可爱,足部莲花点缀,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之间,变化万千。

她的《百年烽火走向辉煌》作品,高38厘米,宽17.5厘米,笔筒状造型,历时3个月,采用阴刻、阳刻、堆叠与跳刀等多种工艺,使整个画面层次丰富,气韵生动。

施珍作品《上林随想》。供图

据介绍,施珍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嵇锡贵等名家,兼具东西方美学素养。近几年,施珍注重艺术家的主体性创造,探索青瓷加彩艺术的创意。

她的《吉祥鸟莲纹盖罐》,简洁大方,莲纹清晰明快,造型优美灵动,采用唐代吉祥鸟纹样,以反映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

施珍认为,“从一个陶工变成陶瓷艺术家,突破点在于如何体现艺术的精神,没有主体性创造,谈什么艺术?”

作品入展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传承展

施珍在从事越窑青瓷的创作和传承工作三十年间,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博览会特等奖二项、金奖二十项,银奖四项。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十项。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浙江工匠,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劳动模范等。

她的作品《缠枝玲珑双耳瓶》获第五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牡丹玉壶春瓶》入选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家元首机场贵宾厅展示。

施珍作品《莲瓣鹦鹉秘色盘》。供图

202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秘瓷翠色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传承展”在浙江博物馆武林展区举行,施珍作品《缠枝菊花葵口瓶》和《吉祥鸟双耳瓶》参展。《缠枝菊花葵口瓶》已被浙江博物馆永久收藏。

据介绍,施珍主张让越窑青瓷现实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融合,给千年越窑青瓷加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色釉到多彩瓷。”

“越窑青瓷如今焕发秘色重光,这是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保护的可喜成果。”施珍称,“传承越窑青瓷工艺是我的使命,但必须赋予它新的生命,使它与时代产生联系,提升它的艺术价值。”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