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3 10:01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3日 03版 | 查看:576次
2021年12月29日凌晨4点多,刚刚稍事休息又起来工作的寇雅玲一头栽倒在了办公室。作为西安曲江“中心社区”和“华著中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牵头负责人,连续7天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位“60后”抗疫战士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而同一时刻,在最后的夜色中,这座城市的其他地方,还有成千上万的防疫人员枕戈待旦,只为守得一方平安。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额头缝了四针,大夫非让我留下观察一会儿。早晨检测的物料这会儿应该已经到场了。”寇雅玲一边说,一边倚靠在长椅上不停翻阅手机,看她包抓的2个社区核酸筛查进度。
从2021年12月23日西安市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西安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除基本保证运转的人员外,其他人员就地转为志愿者,主动到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委员和西安演艺集团的负责人,寇雅玲带领1000余名干部员工,毅然投入防疫一线。其中有两获“文华大奖”的团队、“牡丹奖”的得主、“梅花奖”的名角,文艺工作者们换下演出服、穿上防护服,转身就做起了社区门禁、场地消杀、核酸筛查、民生保障等防疫工作,化身为阻断疫情传播的一道道屏障。
“刚才喊大家下楼做核酸,没想到楼房拢音,声音效果就像个巨型舞台。”秦腔团的乐手王志强说,“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舞台,而且这个舞台更大,更有意义!”
“平时大家演出,讲的多是儿女情长。而这次我们全员出征,为的是服务群众。我们既要当得文小姐,也要做得武将军。”寇雅玲让参加防疫的职工带上行军床,就住在单位,确保最大程度发挥人力优势,也让包抓社区的65000余名群众能够安心居家抗疫,不必为社区管理和民生保障担忧。
雪中送炭 团结互助
2021年12月25日,一场中雪不期而至,纷纷扬扬的雪花让这个冬天更加寒冷。几天的忙碌下来,一线工作人员的手被乳胶手套捂得苍白,弥漫着一股滑石粉的味道。很多人的手机计步功能,每天都在提醒已经超过四五万步。
“今天有没有老人需要买药的?有没有人帮助去买?”这是寇雅玲到社区执勤点经常要向执勤人员了解的,在她看来,疫情期间的门禁值守不仅是限制流动,还要将民生疾苦真正放在心里。“咱们刨两口饭,十分钟后出发,别把给大家的盒饭放凉了。”
“大家都在连轴转,1300万人的城市,突然按下暂停键,封控管理、全民筛查、转运救治、物资供应、轨迹流调、政策研判,可以说所有的指挥员和战斗员都在忘我地工作。支撑我们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大家的支持。”寇雅玲最感动的就是居民对一线防疫人员的理解与信任。在寒风中坚守时,时常会有居民为他们送上水果、点心、热水袋等,这让辛苦的防疫人员倍感温暖,也让他们觉得每一份坚守都如此值得。
一份蛋糕胚子顶着一个医用棉签棒,这个简单的生日蛋糕却体现着抗疫忙碌中的温情与关爱。细心的寇雅玲让自己包抓片区5位过生日的一线防疫人员都吃上了“原始质朴”的生日蛋糕。虽然简单,但却让大家倍感温暖。在防疫人员新年第一天的餐盒上,还有她署名的爱心贴纸,传达着她对大家从不间断的关注与关心。寒冷天气准时送达的姜汁可乐、巡视途中递给大家的贴身暖宝宝、元旦当天值班送达的一袋袋食品,都是寇雅玲尽自己所能给予一线同志的默默支持和无微呵护。
身着白衣 心怀锦绣
带着团队离开熟悉的舞台,奔赴抗疫一线,在身份转变的同时,更多的是认知的转变。“好几个剧团的演员对我说,过去不知道穿防护服的感觉、不知道医护的辛苦、不知道群众工作的难度,经过这次抗疫,大家都深化了对生活的认识,更加清楚我们的社会应该推崇什么样的英雄,我们应该关爱、尊敬什么样的人。”寇雅玲说。
剧团的演员们曾经出演过讲述医务工作者故事的话剧《麻醉师》《樱花再开时》,这次参与防疫工作,大家通过切身体会,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变得更加深刻,相信下一次的舞台演出将能更精准地展示生活的千滋百味,更入骨地刻画人物的真实感受。
“我真的会演戏吗?”一个小演员喃喃自问,经过在一线值守的几天历练,她日渐觉察现实的丰富多彩,这些“身着白衣”的守夜人,在捍卫城市的同时,也丰盈充实了自己。
古城西安的街道看似冷清寥落,但挂着“贵A”“黑A”“鲁L”等地车牌的救护车、渭南等地支援的医护团队、甘肃等地运来的新鲜蔬菜、“热干面”驰援“肉夹馍”的车队等等,都在讲述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和祖国日渐繁荣富强的时代信心。寇雅玲鼓励大家:“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但是我们不担心,我们有坚强的领导和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支援,西安会挺住,我们终将胜利!”
疫情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考验着城市每个人的承受极限,却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防疫人员与隔离居民,都感觉能够与国家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最近经常有社区居民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想要报名当参加防疫工作志愿者。”寇雅玲表示,“各地踊跃报名的志愿者在极大缓解工作人员缺口的同时,也让防疫工作成为获得广泛社会共识和支持的一项全民行动。通过这场疫情大考,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人与城市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作为长安的守夜人之一,我在等待着这座城市复苏。”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本报通讯员 宫世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