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简单单的税成康(图)

发布时间:2010-10-24 00:03 | 来源:成都商报 2010年10月12日 第07版 | 查看:1154次

  ■“不回来吃饭,忙,莫等我”,给妻子的短信简单又简短

  ■他处理任何关系都是那么简单,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把一切化简,让简单成为极致

  照片上,税成康和女儿笑颜如花。如今,斯人已去,妻子张亚霞在谈及丈夫时,眼中布满了伤感 摄影 姚远

  一个公务员的遗孀晒丈夫工作日记 追踪

  税成康,走得如此匆忙,没有给挚爱的双亲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给心爱的女儿留下深情一吻,但他留下的4本厚厚的日记感动了无数人。

  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不分昼夜,常常忙到不能回家,甚至过家门而不入。他发给妻子的短信,通常只有几个字:不回来吃饭,忙,莫等我;而在川电南小区居民的心里,他就像亲人一样,一心扑在川电南小区的灾后重建上;在领导和同事们眼里,他是工作中的顶梁柱,就像一台“永动机”,总是在超负荷高速运转。他的离去,留给家人的是永远的心痛,留给我们大家的则是无尽的遗憾,扼腕的痛惜……

  他是川电人心中的儿子

  在新建成的川电南小区内,六栋白色的建筑整齐美观。五六名业主正在查看自家房屋,不少人已开始装修。谈及税成康,他们流露出来的都是惋惜。在他们看来,税成康就和自家的儿子一样,一心扑在川电南小区的灾后重建上。

  5·12汶川大地震使唐昌镇境内的川电厂宿舍变成危房。川电厂的重建工作由唐昌镇政府全权负责,税成康具体负责川电厂南小区的重建。税成康也就是在这时走进了川电厂,他日日夜夜与川电人待在一起,打成一片,彼此成了亲人。在那段日子里,税成康成了一个不停运转的“陀螺”。他几乎每天凌晨2点半就要去成都火车南站接收从山东运来的板房材料,又连夜将材料转运到工地。一个月里,他亲手转运的板房材料总共超过100趟。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总是泡在工地上。川电南小区居民封洪说,税成康是用自己的身体给他们搭建了这些板房。在川电人眼里,税成康是一个朴实、厚道、勤奋的人。在川电南小区重建的过程中,他总是最早出现在工地,比任何一个渴望住进板房的人更焦急。

  川电退休职工李大爷,在川电南小区修建的这段时间里,曾对税成康的态度有个180度的大转弯。“那时我们都不理解,为啥子房子都要拆了重修。”李大爷说,由于不是地震重灾区,在川电南小区修建初期,每户每平方米要交1074元钱,“一户就要拿五六万,我们肯定不愿意嘛!”

  为了尽快开工,税成康连续几天来到他们位于水泥厂的板房区,但大家都不愿和他说话。让李大爷感动的是,税成康来了后并没有忙着去劝说大家,而是和大家打成一片,“和我们摆龙门阵,关心我们的生活”。税成康每天都是一早就来到板房区,一直到夜里才离开,“那几天,小税走了好多地方,皮鞋开口了,后跟都磨平了”。川电南小区3栋的戴大爷说,税成康是一个实在人。为了节约建设资金,他亲自跑周边市场,往返数十次,拼命寻找质量好、价钱低的建房材料。最后,每户每平方米少交了40多元钱,而川电南小区也如期开工了。

  住在板房的川电居民,总是在深夜看见一辆破旧的汽车停在镇政府门口,他们总是看见税成康在加班,身边常常带着他可爱的小女儿。“小税,你必须要学会休息,你这么搞,哪个受得了?”戴大爷心疼地劝他注意休息,但他每次都回答:“戴爸,莫来头,我年轻。”

  在川电人心中,他们信任税成康。他可以当他们的“出气筒”和“垃圾桶”,他们有了怨气向他发泄,有了心里话也向他倾诉,但从没见他红过脸,也从未听他抱怨过。9月26日,川电人听说税成康去世的消息,当晚,川电南小区住户纷纷自发到烈士陵园凭吊,用泪水祭奠税成康。

  他是村民们最信任的小税

  2009年,新春伊始。重建尚未结束,税成康又肩负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从这一刻开始,税成康和他负责产改的几个村的村民们紧紧连在了一起。在村民面前的税成康,一身旧衣,一双旧皮鞋,朴实得就像刚下地回来的农民。在村里,遇上年长的村民,他都尊敬地打招呼。

  产改工作铺开之时,正值酷暑。税成康顶着烈日,走村串户,以最简朴、最亲切的方式,向每一个村民细说产权制度改革的好处和方法。在这里,他的话更加真诚实在。村民对产改的理解,最初大多来自税成康的真诚和朴实,他们接纳产改,正是从接纳税成康这个人开始的。

  税成康常常在下班后出现在村里,每一个村民都认识他,他也认识每一个村民。他们彼此熟悉,熟悉对方的言行举止和脾气性情。他的手机里存有很多村民的电话,很多村民也有他的电话。许多村民都说,我跟税成康是朋友,并以此自豪。

  初到村里时,村民都叫他税主任,而税成康却说,不要叫他税主任,就喊小税。此后,村民们都叫他小税。后来,听说小税住院了,很多村民都给他打电话慰问,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要去看望他。可还没来得及,小税就已经走了。村民们说,他们和小税的感情,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小税来了,大家都笑了;小税走了,大家都哭了。

  他是父母最心疼的儿子

  税成康是农民的儿子。父母都是忠厚勤劳的农民,在他们身上,税成康学会了感恩和珍惜。他把一切都看得很重,都当成是生活给予他的恩赐。

  地震后,父母就很少见到他了。逢年过节、父母生日,他都很难抽空回来。在税成康的心里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一个大家。两相权衡,他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大家。他的同事老樊说,他到县城开会,因为忙不能回家,但他总是要把车绕到IT大道,让汽车慢慢从家门口走过,深情地看上两眼。每次回家他都匆匆忙忙,有时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他的母亲文学华说,有一次儿子回家,她在儿子的车上拿下来一副没洗的碗筷,她心疼地抱着儿子大哭了一场。

  他是妻子最理解的丈夫

  妻子张亚霞与他共同生活了7年。在这7年里,张亚霞最大的快乐就是吃他做的饭菜,只要他在家都是由他做饭。女儿一周岁那天,恰逢他着手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拆迁工作,他做了一桌子的菜。可从那以后,妻子就很少吃过他做的饭菜。就连今年六一儿童节和她的生日,他都没能赶回来庆祝。他经常半夜才回来,而这时,她和女儿早已入睡。

  但是,不管工作压力有多大,他从来不给家人说工作上的事。而曾经爱说爱笑的他,话也越来越少了。她深知他的苦和累,不忍心打搅他,只是希望他能好好睡一觉。去年的一天晚上,睡得正熟的张亚霞接到税成康的电话,说他在公路上累得车都开不动了。张亚霞赶紧去找他,找到他时,他已经在车上睡着了,妻子哭着把车开了回来。虽然也曾抱怨过,但她已经习惯了节假日不休、总是加班和晚归的丈夫,更多的还有理解。虽然很少回家,和家人聚少离多,但她知道,他爱这个家。

  他很爱自己的女儿,但很少有时间陪她,节假日加班时,他经常把女儿带在身边。他把女儿的照片和女儿画的画,都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想女儿了,就看她的照片和她的画。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给女儿讲故事读唐诗。那些故事都是他先在电脑里编写好再讲给女儿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女儿。

  今年8月30日,张亚霞在丈夫的办公室看见了一张献血证。就在这一天上午,税成康献了300cc的血。此前,税成康已经献过两次血。张亚霞心疼地哭了,她知道丈夫的身体已经很差,不能再献血了。6月29日,税成康就曾休克过,晕倒在办公室。同事肖军把他扶到郫县二医院输液,输完液他才给张亚霞发了一条短信,叫她不要牵挂。6月以后,他就经常发高烧,但他一直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他处理任何关系都是那么简单,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把一切化简,让简单成为极致。他把这简单的风格也延续到了家庭生活中,他发给妻子的短信,通常只有几个字:不回来吃饭,忙,莫等我。

  他是一台超负荷的“永动机”

  税成康突然走了。可镇上的领导和同事们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在他们心里,他还活着,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他们心里。

  唐昌镇党委书记何弢说,税成康虽然只是个一般干部,但在工作中却是个顶梁柱。他的身上似乎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他不知疲倦,不需要休息。现在他们明白,税成康的力量就是他的执着和真诚。在他们眼里,他总是穿一身旧衣服,脚上的皮鞋都开了口,后跟都磨掉了。在他转身那一刻,他们心里总会激起一种痛——小税太累了,太苦了。在他们眼里,税成康是一台“永动机”,他总是在超负荷高速运转……

  9月初,镇上领导见他常常冒虚汗,下意识地用手去捂自己的头。他们劝他去医院看看,税成康却笑着说,没事,只是感冒,昨晚喝了姜汤。

  9月11日,他开始发高烧,还在跟镇上领导一起工作。

  9月12日,他病倒了,被同事送到郫县二医院。在病床上,他还在和川电工地的杨总商量工作。

  9月14日,镇上领导给他打电话,想和他一起商量川电南小区的住房分配方案。他接完电话,一把拔掉输液器回到镇上。

  9月15日,他再次到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时,手臂上还缠着输液胶带。

  9月16日,他终于顶不住住院了,镇上领导打电话询问病情,他说,不要紧,明天就出院,20号就要交房(指川电南小区),耽误不起。

  9月18日,他的妻子给镇上领导打电话说,税成康已经住进成都一医院。镇上领导马上赶到医院,此时,他已极度虚弱,满身虚汗。

  病床上,昏迷中的税成康嘴里一直念叨着先锋、建丰、青春这三个村的村名,那是他负责产改的三个村。镇上领导见他已经病危,要求转院。转院时,镇上领导护送他上救护车,税成康清醒过来说,“苏镇长,你放心,我明天就出院,20号要交房。”

  没想到,9月26日下午4时15分,税成康走了。

  这就是税成康,一个朴实无华、普通而又平凡的基层公务员,用他短暂的一生,在世间留下了不平凡的温暖和感动。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