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18 01:03 | 来源:今日早报 2010年10月14日 第A6版 | 查看:1331次
1991年在刘教授家中拍摄的合影,两人亲密犹如母女一般。
□通讯员 陈蓉 实习生 余文婷
本报记者 岳雁
与孤老非亲非故却似亲人
有人觉得“人老了,没用了”,但是周雪明不这么认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位老人直到她们离世,一位老人是和她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老太太,另一位老人就是她的婆婆。她的故事平凡而感人。
周雪明家住西湖区黄姑山社区。当她还是16岁姑娘时,在余杭临平偶遇到一位被打成右派而下放农村的老教授刘怀瑜女士,当时刘教授已50多岁。周雪明回忆当年的刘老太太说:“那时她从一个教授下放到农村,她给人的感觉有点清高,脾气也有点怪,大家都不敢和她接触。”就是这么一位不爱与人打交道的刘老太太,在晚年时,却半步都离不了周雪明。
从1957年周雪明与刘怀瑜相识开始,周雪明经常忙完家里的活,就到刘教授帮助打理家务。1976年,刘怀瑜教授被落实政策回到杭州,周雪明依然照顾刘老太太的生活起居。
这位出身大户人家、早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刘老太太,曾是郁达夫夫人的闺中蜜友,却一生未婚,坎坷的经历,加上孤僻的性格,她不爱与人交往。可是,她对周雪明视如己出。周雪明也把她的家当成自己娘家一样,经常走动。
那时,周雪明的儿子还小,自己又要工作,但每隔一两天,她就会带些老人爱吃的菜,去看望老人,帮老人洗衣服、擦身、整理房间。刘老太太的晚年一直受病痛折磨。为了让老人散散心,周雪明经常骑着小三轮车,带着刘老太太到胜利剧院看越剧。在老人生命弥留的最后几年,看戏成了老人最开心的事,周雪明描述当时的情景一直笑着:“到了剧院,她看到台上演戏,就乐得合不拢嘴。”
对此,邻居们有些不解,常问周雪明:“你跟她无亲无故,为啥要这么热心帮她?”周雪明便说:“老人的脾气、性格我最了解,我不来帮她,老人就会想我的,既然帮了就帮到底吧!”
贴心照顾婆婆情同母女
周雪明照顾非亲非故的老人都是如此精心经历,更不用说对待自己的婆婆。
2006年,周雪明的婆婆突发脑梗塞,生活起居都要靠人服侍。周雪明家住城西,婆婆家住在城东,一来一回至少两三个小时。可她愣是没落下一天。每次去都要带上老人爱吃的菜,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服侍她婆婆的保姆,也动情地说:“我年纪这么大了,也给许多家庭当过保姆,像你这样尽心服侍婆婆的媳妇,我还是头回看到。”
在婆婆住院期间,周雪明就更累了,帮婆婆梳头、擦身都亲历亲为。周雪明成了医院里的常年陪护,连医院的护士都很熟悉这位好媳妇。周雪明甚至亲自动手帮婆婆排泄粪便,可她说:“为她做这些事,我从来没觉得脏过。”
“婆婆过年住在我家时,都要跟我睡一床,在她眼里,我比她儿子还亲的人,她有什么贴心话都跟我说,我们从来不吵架。” 周雪明说。
与老人相处自有一套
如今,周雪明62岁,也已步入晚年。如果说有什么好经验传授给未来的儿媳妇,相信她会把自己照顾两位老人的心得倾囊而出。
“年纪大的人,有时候脾气变得难以捉摸,刘老太太也好,我婆婆也好,我也曾被气哭过。我气得跑回家,可脚还没迈进门槛,心里念着老人家有没吃好、睡好,估计就是这个打动老人” 周雪明说。
与两个老人相处下来,周雪明自有一套照顾老人的法宝:“她们都是苦过来的,多体谅多理解她们,老人倔起来时,就先顺着她们。人总是要老的,我想我这么做,给下一代做好榜样。”
刘老太在2003年去世,享年98岁,周雪明的婆婆是今年6月去世的,年过八旬。“两位老人走得都很安详,可我心里依然很难过。现在都没老人在身边,心里空荡荡,社区里有其他子女不在身边的,我打算结对子帮忙照顾。”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她照顾非亲非故老人近半个世纪》)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