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幸福:专访云南女检察官杨竹芳(2图)

发布时间:2010-10-12 00:18 |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9日 12:34:45 | 查看:1653次

  记者李倩、吉哲鹏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杨竹芳在21年的工作生涯中,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共承办审查逮捕案件1800多件,没有一件超时限,没有一件错案,实现了办案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面对恐吓,她毫不畏惧,通过提前介入引导公安调查取证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面对日趋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她用一个母亲的大爱去挽救一个个失足的少年;面对接二连三突的意外,她挺直腰板,以坚强的意志熬过难关。她的铁骨柔情感动了所有认识她的人,如今,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卷宗堆里的检察官”;犯罪少年也都亲切地称她为“检察官妈妈”。

  日前,记者走入她的工作岗位、家中,与她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深刻体味了这位普通女检察官不平凡的人生。

杨竹芳(右一)与同事亲切交谈。记者 顾彬 摄

 

正在办公的杨竹芳 实习生 翟剑 摄

  记者:在你所办理的案件中,哪些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杨竹芳:长年以来,西山检察院都是“人少案多”。2004年9月1日昆明市实行的新区划调整使我院受理案件急剧增加,最多那年,每名检察官人均年办案数达到190件,而我则达到了248件,相当于平均1.2个工作日就要办结1件案子。

  因为办理每件案件要从公安机关移送批捕起,承办人必须经过阅卷、制作讯问提纲、讯问犯罪嫌疑人、制作审查批捕意见书、案件讨论程序,在3-7天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每个案件的时限紧,工作要求也很高。

  这些年办的案子大多数我都记得。像孔某某等28人涉黑团伙案,这个案件是公安部和云南省检察院督办的案件。1999年1月至2002年7月间,以犯罪嫌疑人孔某某、曾某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纠集了许某某等20多人组成犯罪集团,组织严密、成员固定,分工精细,私藏枪支、管制刀具,在昆明市四区范围内进行杀人、抢劫、绑架、伤害、敲诈勒索、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

  这个案件卷宗多达13册,案情非常复杂,人员众多,并且犯罪嫌疑人关押在不同的看守所,审查时间紧迫。案件移送审查批捕后,我和科里的同事们迅速成立了专案小组,当晚,我们一起挑灯夜战,分配落实阅卷计划、研究制定提讯策略……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分头去各个看守所。我带领的小组主要负责提讯孔某某、曾某某、曾某等主犯。这几个人非常老辣、狡猾,我们和他们斗智斗勇,认真梳理各种犯罪事实,最终让他们哑口无言。

  有一年,我办理了一起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寡妇杨某带着两个女儿改嫁给了杨某某,却经常遭其打骂。后来,杨某某竟将杨某年仅12岁的女儿强奸,将怒骂其禽兽不如的妻子打成轻伤。公安机关将案件作为一般轻伤害案件提请审查批捕,我从中发现了端倪,要求公安机关补充杨某某强奸犯罪的证据。曾被判过刑的杨某某得知后口出狂言,威胁要找证人算账,还要杀被害人灭口,一定要让我“好看!”。虽然他气焰嚣张,但想起遭此厄运的小女孩,我没有退缩,而是依法引导公安人员收集证据,将杨某某以涉嫌强奸罪批捕,最后他被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

  我还记得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丁某某从宁夏带了5070克麻黄碱到昆明时被缉毒民警抓获。这个案子人证物证确凿,定性批捕似乎理所当然。但进一步分析,我发现麻黄碱只能认定为制毒物品,涉及麻黄碱的罪名只有刑法第350条规定的“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只能认定为一个单纯的运输行为,因此,此案不是运输毒品罪,应属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情况,不能批准逮捕。但是,麻黄碱是生产冰毒的主要原料,运输5公斤麻黄碱而不受法律约束,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如果让更多的麻黄碱随意流入社会,将造成很大危险,后来我专门针对这个漏洞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

  记者手记:若是穿着便装,杨竹芳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和挎着菜篮逛市场的家庭主妇并无两样。然而只要一谈起案子,她就变得神采奕奕,总有说不完的话,每个案件的侦查批捕细节已经牢牢地印刻在她的心中。看得出来,她对这份工作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且决心要奉献一生。

  记者:1800多件案子无一件错案、超时限、违法违纪、被举报投诉,这是怎么做到的?

  杨竹芳:这是我们每一个检察官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难以把握的。在整个工作中,批准逮捕是严厉的强制措施,错捕或批捕质量不高,都将侵犯公民的权益,损害法律的尊严,必须严格把关,决不能在我们侦查监督环节发生错案、冤案。

  从我自己来说,首先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担当起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重任。

  我记得,2003年大年三十,我接手办理一起29人色情抢劫杀人案。案情复杂,涉案犯罪嫌疑人多。为了抓紧时间,大年初三一大早,我和同事赶到看守所提讯。那天非常冷,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七点,我们连续提讯了10多个小时,饿了啃面包,渴了喝凉水。问到最后,一直握着笔的手指已蜷曲着无法伸直,大脑也冻木了似的。在返回检察院的路上,我和同事一边搓着手,一边听着车窗外的爆竹声,互相说着:“过年好,过年好!”同事安慰我说,“比起那些闲赋在家的春节,这个春节一辈子都不会忘”。多好的同事,正是这种精神让我找到了奉献的支点、工作的乐趣。

  还有是要不间断的加强学习。我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在实际工作中所要运用到知识远远超出学校所学,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中央党校法律本科班的学习,取得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同时,我还结合承办的每一件案件,在实践中钻研法学理论,在钻研中提高业务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特别关注学习新出台的司法解释,每次刑法修正案一出台,就要进行学习,理解法条精神和修改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熟悉法律、精通业务,对于疑难复杂案件也能找到切入点。再加上多年来办理了大量的刑事案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不能偷懒,办案要细心。每件案子要亲自审阅案卷,亲自审核证据,亲自到看守所提讯,不放过一个疑点,不留半点瑕疵。凡遇重大案件都要亲临现场指导侦查取证,只要发现疑点就要深挖,不能有一丝的懒惰,力争把案件办成“铁案”。

  另外就是要多思考。像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的政治、治安形势复杂,我和同事们认真思考、深入调研后觉得可试行刑事发案分析预警机制。我们对2009年刑事案件的受理、办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近年来刑事案件的发案原因、规律,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到目前为止,共发表刑事发案分析两期。这些对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记者手记:21年如一日坚守一线毫无怨言,力求将每个案件都办成“铁案”,杨竹芳的认真、执着和坚持让她实现了对这份神圣工作的诺言,对她来说,这只不过是履行了自己应尽的工作职责。

  记者:听说你特别关心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是怎么考虑的?

  杨竹芳:这些年来,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未成年犯罪势头不断上升,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手段越来越残忍,后果越来越严重。我办理过的几起案件,犯罪嫌疑人杀害了亲人后麻木不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有时真气得想打他们的屁股,可他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难道全是他们错吗?这是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反省的。

  我记得2004年,西山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案件:17岁的徐某用哑铃把母亲和外婆打死在床上,并用被子捂起来陈尸一个月。只因为母亲督促他静心复习迎接高考,劝阻无效后撕毁了他辛苦创作的几十万字的小说,而外婆又把那些撕碎的文稿当成废纸卖了。直到被捕,徐某也毫无悔意。

  这个案子让我夜不能寐。为了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预防该类犯罪,我和云南大学法学院“青少年法律诊所”的教师,将徐某列为帮教对象,探索他从一名好学生到罪犯的心理变化。一开始提讯他时,我看见徐某在看守所墙上题的诗,狂放且又冷漠、残忍和无知,我克制住内心的气愤,耐心细致地对徐某进行帮教。针对他爱看书、写作的特点,我们将《今日说法》、《感悟》、《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书籍送入看守所,希望他积极改过,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洗刷罪过。经过长期的帮教,今年1月份,当我赶到他服刑的监狱再次看望他,将他喜欢的书送给他时,一贯自负的徐某终于说出了“谢谢”,并表示将来要好好做人,做个真正的人!

  17岁的姜某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在校学生。因为家里非常困难,有一次配合其他人偷了一辆价值1980元的电动车去卖,不一会儿他就被警方抓获了。我接手这个案件后,通过走访了解到姜某是靠家人和亲戚借了6000元钱才得以进入大学校门的,此前没有劣迹。如果批捕,可能就毁了他的人生和家庭。后来我们对姜某取保候审,还到学校做工作,让他可以继续上学。姜某感动不已,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几次回访,姜某的同学、老师都给了他较好的评价。

  这些年来,我们帮助了很多失足少年,他们都亲切地叫我“检察官妈妈”,我喜欢这个称谓,它让我感到自己有无尽的真情,无穷的力量!但从另外的角度说,我更希望他们能吸取教训,能重新好好生活。

  记者手记:杨竹芳谈到未成年人犯罪时总会流露出无比痛心的表情。不仅要惩治犯罪分子,还要建构完善的预防犯罪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让孩子们远离罪恶,健康成长,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情景,也是她多年来为之努力的目标之一。

  记者:工作那么忙,是否会忽略家庭?丈夫和孩子怎么看待你对工作的热忱,会因此造成家庭矛盾吗?

  杨竹芳:说实话,自古忠孝两难全。有时,我不得不舍弃一些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应该享有的家庭乐趣,不得不放弃一些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我愧对儿子,像所有父母一样,我望子成龙,对他要求特别严格。初中他就读一所重点学校,晚上回家没做作业却在电脑前睡觉,我大发雷霆。他说,从家到学校仅转车要4个小时,每天累得不行,只想多睡一会儿。我听了很难过,儿子每天6点就必须起床,在公交车上吃点糕点,晚上8点左右才能回到家中。有时我和丈夫忙工作不在家,他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我左思右想还是把他转到一所离家近的普通中学上学,孩子毕业后没能如愿考上重点高中,在一所中专就读,我感到有些遗憾,这与我平日对他疏于照顾、教育方法单一有关。

  其实我儿子从小就很懂事,他小学一年级就会煮面条,很多时候要自己照顾自己。后来我决定要改变教育方法,通过努力,现在儿子把她我成朋友,一起上网,讨论一些娱乐的话题和未来的设想。他还帮我洗袜子,1.78米的个子,逛街时还会搂着我的肩膀,有时路过菜市场还会买菜回来呢。

  我的丈夫段建民也是一样,这么多年都默默地支持着我的工作,家里很多时候要靠他支撑。去年4月5日,他不幸摔断了4根肋骨,住院近两月;5月30日又遭遇车祸,两脚骨折,身体多处受伤,医生一天内发了两次病危通知单。那天我害怕得全身发抖,哭得很厉害,擦眼泪用了整整一卷卫生纸。我那天真的快崩溃了,这才知道丈夫为支持我的工作付出了多少。

  丈夫度过了危险期,可医生说,完全恢复要3年-5年。刚开始,丈夫生活不能自理,我晚上得在医院守着他,白天将他托付给家人照顾,自己坚持照常上班。丈夫出院后在家休养,需要人翻身、洗脸、做饭。我每天6点起床,服侍丈夫大小便、洗漱,用全力将丈夫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从轮椅上抱到客厅的大沙发上,打开电视,倒好开水,等他吃完早点后才匆匆上班。有时中午突然有事,来不及回家,找不到人帮忙,丈夫就只能把放在沙发旁的饼干和茶水当做午饭。

  有一次,由于丈夫伤情恢复缓慢,他的情绪十分悲观和暴躁,我一回家就朝我发脾气,对我横加指责。工作许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感到如此沮丧,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相濡以沫的丈夫毕竟是理解我的,他又赶紧安慰我。从此以后,他为了减少大小便的次数,忍着少吃少喝。而当我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为他处理尿壶和便盆。每天晚上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会坚持为丈夫按摩伤腿,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把工作中的不愉快一股脑儿地倒给丈夫,丈夫就会用我常说的话鼓励我。这样坚持了9个月,他的右脚终于可以着地了。

  记者手记:2003年,杨竹芳办理完案件返回单位时发生车祸,经诊断为脑震荡、全身软组织挫伤。因想着3个没办结的案子,她只在医院呆了3天就悄悄出院。那次车祸给她留下的毛病就是头疼,每次疼得受不了,她就吃克感敏和去痛片;后来患上胆结石又切除了胆囊。可是她从来没有把身体不舒服当作推卸工作和家庭责任的理由,或许她会有遗憾,但她应该不会后悔,因为对待工作和家庭,她尽力了。

  记者:现在你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了,以后有什么打算?

  杨竹芳:我很激动,也很感动,我只是一个基层院的普通检察官,只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了应当做的事,而党和组织却给了我这么多的殊荣。这些荣誉的获得,既是对我从事侦查监督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鞭策,也是对全体坚定走在中国法治道路上、前路艰辛但无怨付出的检察官和民警们的肯定和赞扬。我会好好珍惜。可我又感到有些惭愧,我们这个工作,很多时候要靠集体的力量,是家人的理解、领导和同事的支持,群众的信任,所以这些荣誉的获得,真的要感谢所有为此付出的人。

  我记得,丈夫出事的时候,我每天忙得快要发疯了,我们的领导很快就到医院里来看我丈夫,对我进行了安慰,帮我协调解决了医药费。每天都有同事来医院看望我们,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还有那次我出车祸,全身痛得要命,非常难受,我们院领导和很多同事也是第一时间赶来,鼓励我要坚持,让我好好休息,不要担心工作。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真的已经很幸福了,有理解支持我的丈夫,懂事的儿子;我又是很快乐的,有关心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他们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感受到了生活对我的馈赠太多太多。

  这种幸福总是会转化为动力,促使我更努力地工作,更认真地办好每个案子。记得有一次,3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来我们检察院申诉,点名要我接待,他们一见到我就说:“我们就是冲着你来的,我们在电视人见过你,你会为我们百姓讲话,为我们办事,我们相信你。”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们的期盼有多重。面对他们的重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威胁,我们都不能胆怯和退缩!

  现在的我还是那个平凡的我,仍然在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默默忙碌,而且必将在这个岗位上一直战斗下去!

  记者手记:这就是杨竹芳,普通而不平凡的女检察官,她谦虚谨慎、不矫揉造作,她雷厉风行、快人快语,她懂得感恩、珍惜生命,因为她心中有情,心里有爱,她就是人民心目中需要的检察官。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2楼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0-10-15 17:30:51 发表
匿名网友:支持!

第1楼 安徽省芜湖市2010-10-15 16:16:37 发表
匿名网友:zhi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