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 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

发布时间:2021-09-30 21:42 | 来源:解放军报 2021年9月30日 第03版 | 查看:3701次

■苏 筱 本报特约记者 冯 强

国庆节前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受邀为广西军区某直属单位官兵上一堂党史学习教育课。这位93岁的老兵,以自己的军旅生涯为主题,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激励年轻官兵传承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军营建功立业。

平日里,李延年很少提及自己的赫赫战功。“所有荣誉不仅仅是给我个人的,是国家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我们要永远铭记为新中国牺牲的英雄们。”李延年说,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日子,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笃定信念跟党走

1928年,李延年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时,他跟着同乡来到东北长春一家粮食加工厂当学徒,说是当学徒,实际上他还要服侍老板,时常挨打受骂,满肚子都是苦水。1945年10月,怀着“跟着共产党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朴素想法,李延年在长春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战士。

“那段时间虽然累,但大家士气高昂,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李延年随部队执行扫除长春外围残敌的任务,白天紧张战斗,晚上抱着枪打个盹,时刻准备投入战斗。在战斗中一直表现英勇的李延年,1947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0纵队参加黑山阻击战,负责阻击兵力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

“我们连夜急行军,双腿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预定地点修筑工事。”李延年清楚记得,当时部队正在抢修工事,敌人以数倍兵力扑了上来,我军英勇抗击,一批批战友血洒前沿阵地。一个战友牺牲了,另一个就立即补上去,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斗一场接着一场。辽沈战役结束后,李延年又参加了平津战役,作战勇敢的他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8月,李延年参加湘西剿匪期间,被提拔为连队指导员。

战火硝烟写忠诚

几十年军旅生涯,李延年最难忘的一场战斗,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346.6高地收复战。

1951年10月,李延年担任志愿军某营七连指导员,他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敌人的炮火猛烈,我们营接到命令执行强攻任务。”李延年回忆,自己所在营攻击时,发现敌人每隔3分钟左右就会进行一轮炮击,掌握这个规律后,他和战友利用这个间隙悄悄摸上去。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把高地夺了回来,但电台被炸毁,后方指挥所无法知晓他们的情况。

敌人一轮又一轮压向我军阵地。李延年所在连只剩下40多人,其他连队情况更差。全营弹药严重不足,打完弹药的官兵靠捡拾敌人的武器,打退敌人一波又一波进攻。李延年冒着炮火到各班了解情况,及时对阵地人员进行组织动员,将友邻连队剩余的战士编成班,明确指挥关系,继续投入战斗。战斗中,李延年被一发炮弹的碎片击伤,鲜血渗透衣背,他却浑然不顾,带领官兵坚守阵地,直至得到上级命令才撤出。

1952年11月,李延年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1979年,年过五旬的李延年作为广西军区原某边防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边境自卫作战,多次冒着炮火硝烟深入前线传达上级指示,组织运送伤员,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荣立三等功。

随后,李延年被提升为师副政委。他一直战斗在边防一线,直至1983年离休。38年从军路,李延年留下的是冲锋的身影。

永葆本色当好兵

多年来,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李延年淡泊名利,坚持原则。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去距离不远的学校给学生作报告,都是骑自行车前往。干休所工作人员对他说:“您年纪大,又是一名战斗英雄,可以要求派车保障出行。”李延年却说:“我只是尽了一名战士的本分,不能向组织提要求。”

李延年的妻子患病10多年,儿女不在身边,家里也没有请保姆,从买菜做饭到添衣喂药,妻子的大部分生活起居都由李延年来照顾。他常说,党给了我们这么多待遇,没什么后顾之忧,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作为老战士,我见证了牺牲战友的忠诚和无畏,有责任把战友们的故事讲好,把革命传统传下去。”离休后,李延年先后担任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给学生们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报告。他坚持常年读书看报听广播,刻苦学习党的理论,经常纸笔不离手,随手做笔记。他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类政治学习书籍,书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理论要点和心得体会,一笔一画写满对党的忠诚。

这些年,李延年把自己在枪林弹雨中获得的各类奖章证书,捐献给了博物馆、军史馆。“作为一名军人,在战场上要惊天动地,走下战场要甘于平淡。”李延年说,“我这辈子就想当一个能打胜仗的好兵,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