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0 12:20 | 来源:辽宁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第07版 | 查看:4391次
全家福(前排左起盖成海、杨培萼、杨帆,后排左起盖威威、程子峯、程怀宇)。
盖成海、杨帆、杨培萼(从左至右)在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丛焕宇 文并摄
核心提示
在山城本溪,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人在大家长杨培萼的带领下,多年来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公益情怀,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一家人怀着对国家、对社会的爱,奔走在公益路上,谱写出一首凡人善举的大爱之歌。
初秋的一个午后,淅淅沥沥的小雨,带来了久违的清凉。在本溪市明山区翠溪路太子城小区一处民宅里,95岁的杨培萼老人和孙男娣女趁着周末小聚在一起。
多年来,这个简朴而温馨的家,既是全家人欢聚的场所,又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次周末聚会,是杨培萼的女婿盖成海受老人之托提出来的,他破例要求所有家庭成员一个都不能少。大家都从盖成海的提议中听出了弦外之音——有比聚会更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果不其然,盖成海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提议,要为岳父了却一桩心事——重新修订已传承了几十年的家风家训。接着,杨培萼老人定了调子,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为新版的家风家训添砖加瓦。盖成海说:“无论怎么改,祖孙四代人的初衷不能改,就是让淳朴良善的家风世代相传。”
杨家的大家长杨培萼出生于1926年,今年已95岁高龄。
1949年,风华正茂的杨培萼投笔从戎,在家乡上海参军入伍,后随部队来到沈阳,1951年转业后被分配到本溪市第一中学,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一次假期回上海探亲时,杨培萼遇到了比自己小3岁的蒋秀娥。因郎才女貌,志趣相投,两个年轻人经过一段时间接触,确定了恋爱关系。一年后,蒋秀娥为了爱情,毅然放弃在上海的优渥生活,千里迢迢来到百废待兴的本溪。
蒋秀娥的哥哥得知后大为震惊,特意从美国飞回国内,并专程赶到本溪苦劝妹妹别留在本溪,但蒋秀娥不为所动,她认准了杨培萼这个人,敬佩他的善良和正直。
一个暖瓶,一床被褥,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就这样在教工宿舍里安了家。此后,夫妻俩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三十余载,桃李满园。
因为夫妻俩都有海外关系,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的子女因此无缘上大学,这成为夫妻俩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老两口晚年商量决定,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竭尽所能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1994年,已经退休多年的老两口得知本溪市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消息,便主动找到相关部门,要求资助两名特困学生。从此以后,他们每年都主动捐资助学,不仅给受资助学生提供学杂费、书本费,购买学习生活用品、营养品等,还经常与受资助的学生通信、通电话,及时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受资助的学生时时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除了捐资助学,每当有灾情发生,杨培萼、蒋秀娥总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为了做公益,夫妻俩坚持每天读报,每当看到有陷入困境的人,就主动去帮一把。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老两口每月把各自工资拿出一部分作为生活费,其余的都用来做公益。他们甚至拒绝子女们为他们添置新衣物,觉得只要是心怀公益,穿带补丁的衣服也舒坦。夫妻俩的爱心义举感动了本溪市民,他们双双荣获本溪市首批“爱心助学行动”奖。
1999年,蒋秀娥因病去世,杨培萼带着老伴的嘱托,继续行走在公益路上。他教育子孙后代,要多做些事情回馈父老乡亲,回馈社会。
2004年,有位到本溪务工的妇女因丈夫早逝,只身一人带着8岁的儿子打工,不幸患上卵巢肿瘤,杨培萼立即汇去1000元钱;2005年,杨培萼了解到大连一位83岁的老人,家庭生活困难,老伴患癌症,杨培萼立即汇去500元钱;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杨培萼第一个来到社区,为灾区捐款1000元。青海玉树地震、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杨培萼也都第一时间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也都争着捐款捐物。今年郑州水灾,老人一次性捐款2万元,子孙们个个捐款捐物,驰援灾区。
经年累月,老人的公益捐款已近20万元。可老人执意说:“从没统计过”,但一摞摞捐款捐物凭据可以佐证,老人在公益路上的付出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杨培萼老人的女儿杨帆、女婿盖成海,双双经历过下岗失业,靠白手起家,携手打拼出了一番事业。
受到老人的影响,本来就热心肠的夫妻俩在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后,更加热衷做公益,并从中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一次次爱心付出,让夫妻俩觉得做公益不应是少数人的事情,而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体会做公益带来的快乐。为此,身为本溪市五金机电行业商会会长的盖成海,开始动员商会会员们一起做公益。2011年,在盖成海的组织下,商会会员筹集2万多元钱,捐给震后来本溪就读的180名青海玉树学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2004年,当得知本溪市爱心人士为3名白血病患者筹集善款的消息后,盖成海立即在会员中组织了一场为白血病患者捐款的活动,40余名会员纷纷慷慨解囊,为3名白血病患者捐款2.28万元。
在盖成海的影响带动下,本溪市五金机电行业商会成了参加公益活动最踊跃的一支队伍,经常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
盖成海说,“公益是一种力量,我们少上饭店吃一顿饭,少买一件新衣服,就能帮助那些贫困家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他的话语简朴得无须修饰,却饱含着做公益的初心和情怀。
公益路上,杨帆不甘落在爱人之后,她像母亲蒋秀娥一样,时刻准备着将爱心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0年,青海玉树的700多名地震孤儿来到本溪就读,本溪市为此开展了“本溪妈妈·玉树孩子”活动,杨帆积极报名成为一名“本溪妈妈”,认养了一个名叫求藏的藏族女孩。从此,这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又得到了母亲的呵护和温暖。妈妈的生日蛋糕,姐姐盖威威、姐夫程怀宇买给她的手机,成了小姑娘在异地他乡求学期间最温暖的记忆。
杨帆至今还记得,求藏在18岁生日会上朗诵的那首诗,脑海中还总浮现出求藏和小伙伴唱的藏歌、跳的舞蹈。杨帆说:“我越想求藏,就越想多做些公益,让更多的人从公益中受益。”
祖辈父辈的默默奉献,在后代这里薪火相传。聊公益话题,做公益事业,让一家人有了共同的方向,也让一家人团结得更为紧密。如今,公益在这个六口之家里是前行的动力,也是共同携手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杨培萼的外孙女盖威威与丈夫程怀宇受良好家风的影响,不仅积极参加义工活动,还成为义工团队里小有名气的“夫妻档”。
盖威威是一名检察官,这些年来,她多次参加无偿献血,还是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自幼受家中长辈的影响,盖威威从小就富有爱心,喜欢助人为乐,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体,给渴望得到关心和关爱的人送去温暖和力量。
2012年,盖威威加入到本溪市“益心爱”救助孤儿义工团队,成为一名慈善义工。此后,每次义工队组织活动,她都积极参加。2017年,盖威威被评为“本溪好人”和道德模范。
感受到妻子从做义工收获的快乐,程怀宇也加入到义工团队,夫妻俩一起在公益路上同行,在温暖别人的同时,收获着奉献后的快乐。
2013年,盖威威、程怀宇一起参加了“梦想·我的2012——为孤残贫困儿童实现一个愿望”主题活动。夫妻俩共同做了一天孤残儿童的父母,他们一同为孩子选买玩具,一同为参与活动忙前忙后,一同为特殊儿童捐款,他们一起做着慈善,一起在奉献中感受大爱的温暖。
盖威威和程怀宇的儿子程子峯今年12岁,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尽管年龄不大,但上三代人传承下的良善“种子”,已经在他的身上“生根发芽”。在爸爸妈妈的带动下,程子峯也成了一名慈善义工。小家伙还会为全家人出谋划策,让全家人在公益活动中做到尽善尽美。
最让盖威威骄傲的是,每次带程子峯参加义工活动,他都表现得积极踊跃、乖巧懂事。每当有募集善款活动时,盖威威只要告诉程子峯,他都会让妈妈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不,郑州水灾发生后,小子峯又拿出了压岁钱,他说,“太姥爷、姥爷姥姥、爸爸妈妈都捐款了,我也不能落后。”
郑州水灾牵动一家人的心,7月25日下午,杨培萼老人召集全家人,郑重地开了家庭会议。这么多年来,每逢有危难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时,这样的家庭会议在这个大家庭里总会准时召开。
经商议,全家人就捐款方式和数额达成了一致:依然是杨培萼老人带头,家庭成员无论老少,均量力而为。关键时刻,一家人总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遗余力投身公益事业。那天,盖成海亲自下厨,一家六口吃了顿团圆饭。
饭后,盖成海和妻子杨帆到离家不远的峪溪大桥散步。19时30分左右,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有人落水了!”夫妻俩循声望去,影影绰绰发现距河岸50米远的河中央,有一个人正在拼力挣扎,因水深流急,时刻有被吞没的危险。
人命关天,不容多想,盖成海急忙从栈道跑向河堤边,边跑边对紧随其后的妻子高喊:“老伴,天黑,我眼神不好,你给我定位!”话音刚落,便纵身跳入水中,连衣服鞋子都没来得及脱掉。
岸边的杨帆既为落水者的生命担忧,又为老伴的身体状况担心,她深知盖成海患有轻微白内障和散光,此时她就是他的眼睛。“往前点儿,再往前点儿,冲着白衣服方向游!”她喊。“白衣服在哪儿?水面反光啊!”他回应。“前方飘飘忽忽的影子就是,快点儿朝前游,快救人!”她急切地喊。
盖成海毕竟是年过花甲的人了,再加上衣服浸透河水,越往前游越吃力,但他咬牙坚持着,向五六米的深水区继续游去。近了,更近了,他终于看清了落水者。此时,落水者的脸冲下俯卧在水里,整个人已失去意识。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激劲,盖成海一把将落水者抓住,吃力地向岸边使劲拽,一米、两米、三米,他一点点将落水者拽到浅水区。待双脚触摸到河床后,他迅速从后面抱住落水者,并抬头向岸上的人群喊:“水浅了,快来帮我抬一下!”这时有位杨姓市民跳下河接应,紧接着又有几位市民下水施救,和盖成海一起将落水者抬上岸。
就在盖成海下水救人的同时,杨帆第一时间拨打了120,她一边给爱人指引方向,一边和120保持联络。在120赶来之前,盖成海见失去意识的落水者舌头抵住了牙齿,凭经验他判断落水者患有心脏疾病,便把随身携带的救心丹塞进落水者口中,及时化解了落水者的又一次生命危机。
因为救援及时,落水者送医后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盖成海在救人过程中过于耗费体力,外加着凉,好些天腰疼得直不起来。事后有人问过他,“救人的时候就没考虑过个人安危吗?”盖成海回答:“人命关天,哪有时间想那么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