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1 14:47 | 来源: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16日 第12版 | 查看:5174次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于伶聪(右一)和祝瑞伍(左一)上门帮助家庭贫困儿童。
于伶聪(左一)与母亲、妹妹合影。(本文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报记者 王 坤
于伶聪身上有很多标签,共产党员、志愿者、义务调解员、义务讲解员、义务课外辅导员……她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项目1500余次,累计服务工时逾8700小时,获得了“辽宁最美青年”、大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于伶聪成长的背后,无论是充满爱意的小家庭还是积极向善的大家庭,无处不凝聚着激励其成长的温暖力量。
采访于伶聪,是在7月3日傍晚。这一天雨过天晴,晚霞洒过窗台,于伶聪手捧一大朵太阳花,来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寄宿学校,“小美丽”正在那里等着她。
“小美丽”是于伶聪对一个13岁女孩的爱称。小美丽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爸爸瘫痪在床,家里还有年迈的奶奶,因无人照看,她平时寄宿在学校。每到周末,于伶聪把她接回自己家,为她打理个人卫生、改善伙食。
小美丽不是于伶聪帮助的第一个人。2016年,于伶聪就协助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祝瑞伍创办了大连市万里爱心会。如今,1991年出生的她,已经是60多名困境儿童的“爱心妈妈”和20多名孤独老人的“知心孙女”。在她的感染下,大连有6万多名志愿者在万里爱心会中奉献爱心,包括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提起为何投身公益,于伶聪说,她14岁那年,父亲因意外去世,她和妈妈、妹妹相依为命,生活举步维艰,是好心人帮她们走出了困境。大学毕业后第二年,于伶聪放弃与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回到大连金普新区湾里街道宜宁社区,成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与当年帮助过她的好心人一起做公益事业。
“我喜欢太阳花,也想做一朵太阳花,带给别人积极、向上的温暖力量。”于伶聪说。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于伶聪从小就喜欢唐代诗人戴叔伦写的《叹葵花》里的诗句。在她心中,父亲就像一朵能给人温暖和向上力量的太阳花。
于伶聪曾拥有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虽然那段时光很短暂,却给她留下了十分美好又弥足珍贵的记忆。
于伶聪出生在大连金普新区得胜街道林家村大于屯,祖辈几代人都是农民。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对于伶聪和她妹妹的教育却十分关注,也倾尽所有。
于伶聪的父亲于文智在世时,在村里一家加工零部件的工厂当电工,母亲在家务农。对于儿时的记忆,于伶聪是零散的,“我爸赚钱不多,每月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但他为我花钱从不吝惜。每月他都会带我进城,去新华书店看书、买书,之后还会带我去附近饭馆点我最爱吃的菜。”
爱是最好的教育,于伶聪对此感恩在心,也把它铭刻在心。
“我爸是全家的顶梁柱,我妈是独生女,姥姥姥爷身体不好,他们养牛,都是我爸跟着操劳,他心眼儿特别好。”于伶聪说,父亲心灵手巧,身边工友、朋友、左邻右舍遇到事总找他,他也是有求必应,从不收人家一分钱。
于伶聪清晰记得,一天父亲在接她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辆卡车从他们身旁飞速驶过,掉下来一个很大的包裹,里面装的是新鲜水果和蔬菜。“我爸就一直带我等在那里,足有半个多小时,估计那人到家后发现东西丢了,又沿途找了回来。事后我问爸爸,为啥不把东西放那儿或者干脆拿走,爸爸对我说,做好事后吃饭香。”于伶聪说,父亲为她的内心描绘了温暖的底色,也让她从小便养成了乐善好施的品格。
2006年,刚过完春节,于文智所在的工厂在上海扩展业务,几个工友拽着他一起去。“那天我爸刚下夜班,本来不想当天出发,但碍于情面,答应他们先去看看,然后就回来。”于伶聪说,“同行一共有5人,他们先乘船到了烟台,然后再开车去目的地。乘车时,我爸选择坐在了后排中间位置,没想到车行半路就遭遇了车祸。”
“那天晚上,晚霞透过玻璃窗照到我家东屋的小炕桌上,我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妹妹在一旁扯我的衣襟。平时,我爸会背着一大兜子的家什儿叮叮当当地走进家门,而那一天,他没有回家。”于伶聪说,全家人围坐在小炕桌上吃团圆饭的场景,直到今天都是留存在她心中的最美画面。
“幸福是一瞬间的感动。”于伶聪这样描述自己眼中的幸福。
“于伶聪,今天是你生日,他不说我们都不知道,你看谁来了?”还记得2009年12月的一天,正读高二的于伶聪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班主任走到她跟前说有人来看她。于伶聪纳闷地抬起头,看见门口站着一位满脸笑意的伯伯,伯伯手里捧着一大盒生日蛋糕。“他有一张圆圆的脸。”于伶聪回忆说,“就像一朵盛开的太阳花。”
伯伯叫祝瑞伍,多年后她才知道,祝伯伯是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祝瑞伍在做公益时,得知于伶聪失去父亲,家境困难,主动到学校看望她并捐赠助学金。那天,祝瑞伍临走时给于伶聪留下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他家的地址、电话,嘱咐她放假时打电话给他。
“那一天是我失去爸爸后的这些年最幸福的一天。我在教室里给大家切蛋糕,同学们都很羡慕我。”于伶聪说,终于等到放寒假了,她鼓起勇气给祝瑞伍打了电话,之后又小心翼翼地走进了他的家。
紫色的风铃挂在祝瑞伍家的门上,在寒风的吹动下叮叮当当地响着,像极了于伶聪父亲工具包里传出的声音。“我一进门看到祝伯伯家里热气腾腾,正在厨房包饺子的金妈妈都不问我是谁,就上前招呼我,‘孩子,快进屋来,洗洗手,准备吃饺子。’”于伶聪说,“祝伯伯的妻子叫金淑娥,我后来叫她金妈妈,当时金妈妈并不认识我,只是习惯了随时欢迎陌生孩子进她的家门。”
于伶聪告诉记者,当时屋子里有十多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孩子,穿的也像她一样朴素。刚开始,她怯生生地站在他们中间,不敢开口说话,可过了不一会儿工夫,她就融入他们中间,像他们一样大方地叫金淑娥“金妈妈”,叫祝瑞伍“祝爸爸”。
打那以后,每个假期,于伶聪都会在祝瑞伍家住上几天。祝爸爸每天出门做公益,金妈妈留在家里给他们做好吃的,她和其他小伙伴们在这个家里一起学习、切磋功课。
“祝爸爸、金妈妈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但给了我们这些孩子最无私的关爱,为我们营造了温暖的家的氛围,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爱的奉献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于伶聪说,她在这样一个家的氛围里度过了高中最紧张的时光。
“我们这些孩子在祝爸爸、金妈妈的关爱下都很努力,也都很有出息,有考上清华大学的,有考上南开大学的,有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都没掉队。” 于伶聪说,他们每年过年都会回到大家庭里,看望祝爸爸、金妈妈,并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在祝爸爸、金妈妈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下,于伶聪一天天长大,爱的种子也在她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她决定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2016年,于伶聪协助祝瑞伍创办了大连市万里爱心会,开始投身公益,而支持她做公益的第一批志愿者,就是她在祝瑞伍家结识的那些小伙伴。
“他们毕业后分散在全国各地,但是我只要在微信群里吆喝一声,大家都会帮忙。”于伶聪说,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爱心事业越做越大,爱的家园也越来越温暖。
于伶聪的志愿服务历程,是一条从接受关爱到回报社会的暖心之路。她之所以走上这条暖心之路,是她背后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虽然早早失去父爱,但她从未缺失过爱。
记者了解到,在大连市万里爱心会成立后的5年时间里,于伶聪几乎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全身心地做公益。
因为自己对家庭的渴望,于伶聪格外关注和她有过类似经历的孩子。她在万里爱心会牵头发起了“万里爱心会彩虹乐园——关爱外来务工子女”项目,召集了十多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解决课业难题,并积极引导教育这些孩子要学会珍惜,自强自立。
张晶晶(化名)是一个不幸的孩子。9岁时,她父亲因患癌症去世,家里欠下几十万元外债,妈妈不得不每天打多份零工。于伶聪了解情况后,把张晶晶带到了“彩虹乐园”,为她补习功课,并多次为她送去助学款。
马龙(化名)今年14岁,父母几年前离婚,他与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然而,继母觉得马龙的长相很不像他父亲,就让马龙父子去做亲子鉴定,结果证实了马龙继母的猜测。马龙父亲一气之下将马龙撵出家门,致使马龙流落街头18天。于伶聪了解情况后,立刻把马龙带到自己家中,为他换洗衣服、理发,并联系到马龙所在学校,为其减免学费和住宿费,于伶聪还作为马龙的爱心监护人,不定期接马龙回家。
采访中,于伶聪说,拥有爱是幸福,奉献爱更是幸福。每当她看到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内心就充满了无限力量。
如今,于伶聪身上有很多标签,共产党员、志愿者、义务调解员、义务讲解员、义务课外辅导员……她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项目1500余次,累计服务工时逾8700小时,获得了“辽宁最美青年”、大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坚信好人会一生平安”
听说小美丽要到家里来,于伶聪的母亲柯慧艳早早就把十几平方米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柯慧艳还买了半扇排骨、一筐蔬菜和一些水果,小美丽是她在家里迎接的第12个孩子。
为了工作方便,于伶聪在大连市内买了一间单人公寓,只有在周末时才回到位于林家村的家。“她回来除了看我,更主要的目的是让我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做点好吃的。”柯慧艳说。
于伶聪出门前柯慧艳问她,“小艳丽上次来说我做的酸萝卜炒粉好吃,要不要今天给小美丽也做这个?”于伶聪回答:“就做这个,这个才是妈妈的味道。”其实,因为常吃这道菜,母女俩都吃腻了。
于伶聪告诉记者,她爸爸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妈妈总是悄悄地抹眼泪,“那时候我妹妹还小,妈妈独自抚养我们两个孩子长大很难,但为了我和妹妹,妈妈始终没有改嫁。”
母爱如涓涓细流,柔软而绵长。在做公益这件事上,柯慧艳无条件地支持女儿并且默默奉献其中。无论女儿把哪个陌生孩子带回家,她都热心地帮忙照顾,待他们如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天,柯慧艳问女儿,她是一名农家妇女,除了帮这些孩子改善伙食外还能做点啥?于伶聪想了想对妈妈说:“咱家山坡上的5亩地还撂荒着,可以拿出来种文冠果,叶子做茶吃,果实榨油还可以入药。”柯慧艳一听来了精神,“这个主意好啊,我负责看管、施肥、浇灌,咱就建个爱心林。”
2019年,于伶聪和妈妈在5亩山坡地上栽种了2000棵文冠果,如今树上已开始结果,母女决定将爱心林的收入全部捐给爱心公益事业。
言传身教涵养好家风。在母亲柯慧艳和姐姐于伶聪的带动下,妹妹于敏聪从2016年上大学到现在读硕士研究生,每年都利用寒暑假时间,义务辅导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贫困家庭学生。
在这个家里,柯慧艳和于伶聪、于敏聪母女三人,平时最喜欢听的歌是《好人一生平安》。于伶聪说:“做好事不能图回报,我们会一辈子坚持做好事,也坚信好人会一生平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