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3 09:06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3日 08版 | 查看:1403次
1994年小学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插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图
1980年小学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图
巍峨雄伟的狼牙山。陈晓东摄/光明图片
扫码观看语文教材主编重温《狼牙山五壮士》选编的故事
【讲述】
编者按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在从小到大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文艺作品成为革命历史、先烈事迹的生动载体,为一代代青少年注入精神养分,坚定奋斗志向。我们选取流传广泛、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作为插图的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邀请师生代表及教材编选者分享相关故事,以此探寻文艺作品在促进“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请专家就新时代教材编选如何更好展现党史、铸魂育人分析建言。
绘画作品,让英雄人物形象更立体
讲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 陈先云
《狼牙山五壮士》首次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是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第六套全国通用教材。这篇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绘制的,表现了五位壮士高高地举起大石头、奋力砸向敌人的场面。
这篇文章第二次作为课文进入教材,是1994年4月出版的人教版教材。巧合的是,我于1993年进入人教社工作,这本书是我担任责任编辑后编选的第一本语文教材。这一版本的课文插图改用了当代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这幅油画抓住五位壮士跳崖前的瞬间动态,用粗犷的笔触,把人物和太行山的造型结合为一体,把五位壮士坚强威严、气壮山河的伟大气概表现得淋漓酣畅,悲壮中透出一股大义凛然之气。学生学习课文时,这幅插画很容易让他们身临其境,直观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强化革命故事的感染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大多数是根据课文内容找画家重新绘制的,而这幅油画是詹建俊于1959年创作完成的革命军事历史题材作品。教材得以选用这幅油画作品,实在难得。
自《狼牙山五壮士》选入人教版教材后,人教社编写的历套小学语文教材,包括正在使用的统编教材,都将其作为经典篇目保留了下来;詹建俊创作的这幅油画作品也一直作为课文插图,出现在之后每一套小学语文教材里。
从这幅油画作品选入语文课本起到的巨大作用,我深深感受到在教材编选中,采用多样化手段、艺术化形式来烘托课文、强化效果的重要性。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具有的直观冲击力、丰富表现力,能够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小英雄雨来……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已经成为一代代人的集体记忆,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作为一名教材编写者,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广大学子把英雄人物立为标杆,用榜样的力量来引领自己,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
记忆中,他们站成一座不屈丰碑
讲述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于 洋
一个人对于英雄的印象与记忆,往往是由文学叙事和绘画图像汇聚而成的。回想自己的少年时代,除了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有一幅课本插图,让我对战争岁月中的英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感佩之情。
我读小学时,语文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而课文的插图则塑造了我心中革命英雄的经典意象。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幅画出自中央美术学院名师大家詹建俊之手,而他1959年创作这幅作品时也只是一位28岁的青年画家,更没有料想到自己未来与这幅画作及这位作者、这所美术学府之间的机缘。
20年前,我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读博士研究生,专注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后来,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和任教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教学研究和现当代主题性美术研究的过程中,《狼牙山五壮士》作为重要图像文本,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课题。这时我才深入了解到这幅经典之作的创作论价值和美术史意义:画面以纪念碑式的人物造型和三角形金字塔式构图完成主体形象塑造,用明暗有致的油画笔触,凝固了那个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这种手法打破了当时美术界表现革命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固有模式,巧妙凸显了战斗中军民对国家命运的信心及其作为历史主体激昂高亢的民族精神。
10年前,中央美术学院与文化部艺术司共建成立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我负责中心理论研究工作,有了更多面对20世纪主题性美术经典作品的契机。这一时期,我邀请詹建俊先生回到美院为创研班学员做讲座,把他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创作方法与经验思考,特别是如何用绘画语言处理好抒情和叙事的关系等问题,包括创作《狼牙山五壮士》时做过的大量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采访、写生过程,分享给美院青年学子,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走进这幅经典画作,感怀其中透射的不朽精神。
在这幅经典画作中,壮士们为了国家民族不惜献出生命的伟大气概,如一阙史诗、一座丰碑,成为整个民族永不磨灭的记忆,也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
课本里这幅画,是我创作路上的指引
讲述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版画系2019级研究生 尹伊阳
很小的时候,家人就给我讲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依稀记得初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英雄们从山顶纵身跃下的举动让我觉得既震撼又感动。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了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课堂上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詹建俊教授绘制的油画插图。我从小在美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长大,所以对这幅画作格外在意。我盯着这张占据了大半页的插图久久观察,更觉5位壮士的动作、神态、表情刻画得各不相同、极为生动。
学习美术专业后,返回头再欣赏这件作品,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构图方面,詹先生用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突出人物坚毅的性格和不可动摇的决心;在色彩方面,背景颜色比较暗淡,人物色调明亮突出,让五位壮士的形象更加夺人眼目。
这样的优秀美术作品还有很多。它们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引领我走上了艺术创作道路。其中,木版画制作方便、便于复制,曾为革命宣传作出巨大贡献。每当看到这些作品,我都感到心潮澎湃。
近些年,我也加入到了红色题材的创作中。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参加西部计划,前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2020年5月,剑川县退出了国家级贫困县行列,县领导希望以“张伯简”和“剑川‘四二’武装暴动”为主题创作两本绘本,作为剑川县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我肩上。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相关信息少之又少。这更让我意识到此次绘本创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筹集前期资料,我走访县里的老人们,聆听他们口中的革命故事;到访县党史办公室,向专家们请教革命史实。之后,我和县里的美术工作者们集中创作,不断讨论……绘本创作从3月中旬开始,历经十余次调整和修改,最终如期完成,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红色题材创作中。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把这些动人故事进行再创作,我深感自豪。我想,这正是我们青年应该做的——在认真学习党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服务人民。
用特别的方式,讲述特别的一课
讲述人: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语文教师 李 善
保定是一座红色之城,无数革命先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舍生取义。我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土生土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感肩负着传承革命血脉的重大责任。
如何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根据学校的整体项目规划,我设计了“跟着党史立信仰,探寻红色基因密码”的主题教学,让历史鲜活起来,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光辉党史,感悟红色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故事发生在保定,每次讲解这篇课文,我心中的敬意便油然而生,每一个教学细节,我都会精心设计。
“孩子们,你们知道1941年9月25日是什么日子吗?”语文课上,面对提问,学生们眨眨眼睛、摇摇头,满脸不解。当我把著名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的图片投放在多媒体屏幕上,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小脸上露出由衷的敬意。
“狼牙山上,五位壮士面对敌人步步紧逼,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了悬崖……”随着我的讲解,孩子们认真地观看着油画,用心感受每个细节。为了让学生们重点领悟“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三个壮烈场景,我会在课上播放慷慨悲壮的音乐,带大家齐读课文,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真切体会到那气壮山河的英雄气魄。随着情节展开,孩子们一会儿显得很焦灼,一会儿又义愤填膺;一会儿小拳头微微攥起,一会儿眉头慢慢舒展开。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感到了孩子们已全身心地沉浸其间。
“李老师,您这样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我觉得特别容易记住。”“看着这幅画,我更加敬佩英雄们的壮举。”“我一定好好学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最后的谈感受环节,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发言,革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强烈共鸣久久不散。
用曲线勾勒出狼牙山的险峻山势,用红色画出壮士们的累累伤痕,用凌厉笔锋表现怒视敌人的眼神……生动的画面、朴实的配文,课外,孩子们自主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绘本,总是让我眼前一亮。每次我都会把好的作品推荐到班级群内或校内专题展上,让学生们的真挚情感感染更多人。
今日之责任,在我少年
讲述人:甘肃兰州市新区方家坡学校七年级一班学生 赖恩荣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许多革命故事,最让我难忘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生动的课文和形象的插图作品,深深震撼了我。五位英雄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为了国家的安危,关键时刻破釜沉舟,将敌人引上绝路,最终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悬崖。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英雄乐章。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时,我不禁动容。我竟不敢想象,战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敌人引诱至狼牙山顶峰的,因为那是一条必死之路。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触动着我的神经。我依然记得当时老师朗读这篇课文时的情景,依然记得那幅油画中每个战士的高大、坚定与不屈。那一堂课,我和同学们都异常安静,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听到了壮士们发出的慷慨悲歌。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我读了更多红色书籍,看到了更多革命画作。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前仆后继,才为我们赢得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已经不再有烽烟炮火的考验,但生活中仍然有很多难关等着我们去克服,有新的使命需要我们去承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辈当自强,继承烈士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分量、有意义。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王美莹、靳晓燕、耿建扩、王斯敏
学术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