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1 09:13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0日 07版 | 查看:1247次
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数学家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从左至右)。新华社发
潘建伟带团队成功研制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资料图片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中国团队。资料图片
2020年7月1日,来自抗疫一线的党员代表在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发
扫一扫加入微调查
【强国密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我们党能够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191.4万名党员、468.1万个基层组织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广泛吸纳人才、善于使用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建党百年来的沧桑历史一再证明,党以才兴,国以才立。能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海纳百川:敢为事业用人才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注重在党内加强学习、传授知识、培育人才。1924年12月,在湘赣交界的安源山下,安源党校开学。这是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党校。
“党校是党领导的最重要部门之一,一直由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兼任校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说,“这一制度直至现在仍然坚持未变。由此可见党对自身人才开发的关注程度。”
1927年,中共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央党校,加强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1933年3月,中共中央在瑞金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加强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的培养。1935年,学校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为中央党校。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吸收和引进人才方面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还有很多外国友人和海归学者,都来到延安效力,形成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局面。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1938年11月,诗人何其芳在延安记录下了知识分子如潮水般涌来的“特殊的文化移动现象”。这一幕,正是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才的生动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人才开发形势更加广阔、任务更加艰巨的新情况。
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同志在京通过广播电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诚恳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及学者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至1953年,约2000名海外优秀的中华儿女自欧美陆续回国,其中许多人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956年1月,周恩来同志明确提出,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极大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全国迅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到1965年年底,全国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由1949年的30多个发展到1714个,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由不足500人发展到12万人。
“国势强弱,系乎人才。”广大知识分子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人才事业发展迎来春天
1978年3月,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重申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不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知识分子的春天。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展开,破除了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更是响亮地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1983年,邓小平同志得知陈景润全家挤在一间半的房子,要求有关部门立即为陈景润办三件事︰把他们夫妻调到北京工作,分配一套五居室,配生活秘书。
在邓小平同志的推动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1988年,他又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把对科技的认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论断影响下,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02年5月7日,中办、国办印发《二〇〇二——二〇〇五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002年年底,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培养好、吸引好、使用好各类人才,迅速成为各地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2006年3月,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同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201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
一曲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开始响彻华夏大地。
时代强音: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成功分离出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临床救治药物、检测设备和试剂,研发应用多款疫苗……2020年,我国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
面对风险挑战,人才实力就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底气。
“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释放加强人才工作的信号,指导和推动人才工作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人才工作领域改革,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016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7年,国家外国专家局等三部门启动实施人才签证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来华开辟“绿色通道”。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2019年,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2020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破除妨碍人才流动的障碍和制度藩篱。
包容开放的政策和海纳百川的气概,引燃了全球英才来华创新创业的持续热情。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75亿人,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
中国人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雪龙2号”首航南极,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验收。
“这些成就的取得,只是我国人才驱动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汪怿说,“我国人才优势正在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党管人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
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将首次向为党作出杰出贡献的党员授予“七一勋章”。29名公示人选中,“回收卫星”概念提出者陆元九、高原医学事业开拓者吴天一、“大国工匠”艾爱国等多位科技人才入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百年依然。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一直是党的优秀传统。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指示,每月给白求恩发100元津贴。而当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每月津贴只有5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这份对专家学者、对各领域人才的关心与尊重历久弥新、始终不变。
2020年1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雄壮的国歌声中,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旭华院士和曾庆存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证书。
每一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亲自出席,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科技大奖。逢年过节,习近平总书记会委托中央领导同志看望德高望重的科技专家。每当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专家学者到北戴河休假时,习近平总书记会委托中央领导同志前往看望,表示亲切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对专家人才的关心重视,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表率。各地普遍制定了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多地省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高度自觉。
一个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政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一个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的国家,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国家。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底靠人才、靠创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党中央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才大军,必将驱动“中国号”巨轮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加速前行。
(本报记者 罗旭)
数字说变化
1949年,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年;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8年
1949年,高校年毕业生人数2.1万;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909万
1949年,产业工人只有1000万出头,工程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2020年,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
1949年,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科研人员不足500人;2018年,科技人力资源达10154.5万人,连续6年世界第一
【光明人才·微调查】
你最期待出台哪方面的人才新政
@诚实善良小少年:年轻的养老护理员一名,希望国家能够拓宽我们行业的职称晋升通道。
@没吃饱:互联网内容生产者,总要面对自己的原创作品被剽窃的情况。希望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
@有一手糖:电竞战队运营主管,很关心战队年轻队员的培养问题。希望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帮他们对接职业教育。
(本报记者 任欢整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