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3 09:56 | 来源:新民晚报 2021年06月03日 第20版 | 查看:621次
□吴莉莉
知己相聚,几位虽都已退休,年龄倒也不算高。闲谈中聊起今后事,某君说自己与先生已立好遗嘱,孩子也知道。我并不奇怪,八年前母亲去世,办毕丧事,我和丈夫也着手写了遗嘱。那份手写的纸页未被公证过,现在知道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不作数的。不作数无妨,可以重立。人老了,身后事要及早想好,未雨绸缪总是不错的。有些老人忌谈生死,提到“遗嘱”二字便讳莫如深:“介早讲死做啥啦,勿吉利额。”有生必有死,文明社会提倡“优生”,优生法已被公认;“优死”也应该与之相提并论才对。生活在这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里,认识并健全优死法非常重要。老年人要树立起正确的生死观,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尊重。若有遗愿未了,生前要尽量满足它;身后事要安排妥善,以避免家庭矛盾产生。趁头脑清晰时早立遗嘱,这是明智之举。
说几个亲见的例子。某老身患残疾独居,生活不便就请来离异的农村妇女帮佣,后来两人结婚了。四年后老头病重过世,留下口头遗嘱,还有见证人。其弟妹不认可,与外来嫂为房产的归属吵得厉害。我帮忙去说过几句话,和事不成却招来麻烦。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同事,为人正直、治家有方,媳妇和女儿一向相处和睦。哪知后来老太病重,临终前我去医院探望,她老泪纵横:“小吴啊,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现在身边都看不到人来。”我听得阵阵心酸,原因也是为了两间小屋。老太健康时没对身后事做了断,或是怕做了断吧,最终姑嫂闹得对簿公堂,遗产是分清了,亲情也断了。
我保存着父亲的遗嘱。老人身患肝疾,家人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无力回天。父亲去世前约一个月,有天上午我正欲晾衣物,见他坐在写字台前写着什么,以为老人在给亲友写信(二十五年前没有家用电话,父亲常以此维持与外界的联系),我便凑身去看,一眼瞥到报告纸上头行正中“遗嘱”两字,顿时心揪了起来。带着不快,我冲口说道:“爸爸,你写这些做啥?还是到门口晒晒太阳吧。”父亲不听,语声轻而坚定:“我的事,我自己要做个了结。”在老人身后默默地看了几行字后,我流泪了,原来这份自传式的遗嘱,是父亲在回顾他坎坷的生平。上世纪四十年代起,爸爸就在民国税务局就职,新中国成立后他被继续留用。后来历次政治运动,他都是“老运动员”,吃了不少苦。当生活有了光明、能安享晚年幸福时,他却患上绝症。父亲是以怎样的悲凉、留恋和不舍之情写下这些文字啊!爸爸去世后,我将遗嘱复印了六份,分给五个弟妹各自保存。父亲没有遗产可留,他只要求子女们好好赡养母亲。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告慰先父:爸爸,我们做到了。
我想起了由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美国电影《遗愿清单》。黑人修理工卡特与白人富翁爱德华,因患恶疾同住一间病房,卡特坦然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列下了一份遗愿清单:开一次跑车、跳一次伞、游非洲大草原、登上珠峰欣赏壮丽的美景……这份遗愿清单触动并感染了孤傲的爱德华。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病友携起手来,决定合力完成美丽的遗愿。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后,他们不再恐惧死亡,丢掉了沮丧和悲伤,他们让自己生命的结尾变得圆满起来。
遗愿,是趁自己活着时做想做的事;遗嘱,是自己故去后让别人替你做的事,两件事都需要老年朋友去理智地对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