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去世,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已有3位离开了我们,永远缅怀(组图)

发布时间:2021-05-27 19:52 | 来源:网易 2021-05-24 04:16:22  | 查看:9180次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从创办至今,中国一共有9人获得了共和国勋章,每一位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九位却有三位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年龄分别是93岁,91岁,91岁,绝对的高龄了,这让我相信一句古话:大德之人,必得其寿!上天会钟爱这些伟大的人的。今天想通过这一篇文字追忆这三位中国的伟大存在。


追思三位国之脊梁

  没人敢动中国:于敏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于敏的话,我觉得是:有了他,感动中国,有了他,没人敢感动中国!

  于敏也许并不是特别的知名,但他几乎可以等同于另外一个几乎全中国人都知道的名词:氢弹!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核物理学家,他有个绰号,叫做“国产土专家一号”,因为他几乎是中国的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从零开始,靠自己却能够造出核武器的超级大神!


于敏和氢弹

  当年,美国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但第一颗氢弹重达62吨,这样巨大的质量根本无法靠着当时的技术发射或者投放,与其说是核武器,不如说只是个核威慑,想要运出自己国家都难,要爆炸估计也只能炸自己,根本无法用于实战;苏联试爆的第一颗氢弹只有40万吨TNT当量,这威力确实有点像山寨版本的炮仗;而中国第一颗氢弹当量高达330万吨,可以直接空投。这才是真正可以用于实战,能够随时出现在某个位置,并且爆发出惊天动地威力的大家伙,这才是氢弹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中国氢弹这么强大,但是研发时间还是冠绝全球,我们可以拉一下清单,纵观全世界的核武器发展,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是8年零6个月;美国是7年零3个月;英国是4年零7个月;苏联只用了不到4年;我国只用了不到3年,2年零8个月。


国家命运剧照

  那为什么中国氢弹如此强大,研制速度还如此之快呢?因为中国从一开始原子弹还没有爆炸成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于氢弹的理论研发,几乎可以说我们是原子弹和氢弹同时开始的研发和制造,而这个首先开始理论先行性研发的人就是于敏!

  他是最早一批对氢弹的研发进行理论上分析并研究的学者,他几乎从零开始一步步搭建了中国氢弹的理论和路线,以及实现的方法。关于于敏我们没有办法找到太多了资料,因为从他开始从事氢弹研究开始,就已经隐姓埋名了,整整28年时间,包括他的家人在内,谁都不知道这位当年读书的天才在在哪里?干什么?后来虽然资料公开了,但依然是极少的一部分,关于于老的绝大部分资料,可能还要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会公开出来。他从公开的部分资料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内容。

  于敏不仅物理好,他的政治也不偏科。不仅仅是在理科思维上非常强大,而且作为一个核物理学家,对国际形势还有非常准确的判断,1986年,于敏认为美国的核武器水平已经接近极限了,所以不会再做实验,因此他们很可能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建议全世界联合出台《防核扩散条约》,因此和邓稼先商量上书:我们应该加快研发速度,否则一旦全世界禁止核武器,我们就麻烦了。结果事情真的和他们所预料的一样,92年,美国提出了全面禁止核试验,中国打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时间差!

  于敏不仅物理政治好,还特别喜欢文科,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这位中国理科的顶级大神,实际上,也是一位爱好文科的文学青年,在他作报告或者遇到大事情之前,就会背诵自己曾经学习到的那些古文们,比如氢弹实爆之前,紧张的他又背起了他特别喜欢的那篇古文,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夫难平者,事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这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的精神和意志,也是于敏一生无悔的选择,读圣贤书所谓何事?横渠四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敏用他自己一生的行为告诉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于敏

  人大活化石——申纪兰

  她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人大代表,可以说她见证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几十年从无到有,每一次大事件的诞生,每一项大政策的讨论和执行。最为重要的是:她提倡了将“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在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人权的平等上,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申纪兰在会议上

  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发起人就是申纪兰。当年,申纪兰嫁到了山西长治平顺县西沟村,在她22岁时,需要发动所有人一起完成集体生产,种植粮食,填饱当时饿着的人的肚子,但是那个年代,机器生产几乎是没有的,要发起大生产那就需要劳动力,而男性劳动力已经不够了,于是申纪兰承担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发动女性参与田地劳作。

  在今天看来这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那个年代的女性很多都是在家负责家务或者在家进行手工生产的,甚至还有些人是行走不便的,但是申纪兰就带领着大家一起下田,和男性一起完成插秧等等体力活,为粮食拼尽全力。

  但是在当时有个现象,那就是虽然男女做的工作是一样多的,但是女性所拿到的工分比男性要低,理由有女性体力不够,做得没有男性好等等,申纪兰看到了这种不公平,也许换了其他人会直接要求大家一样工分,但申纪兰没有,她没有无理由地去要求同样待遇,而是先从自己的弱项入手提升自己,然后提出了同工同酬的口号,不管男女老少,只按照工作量来评价,做得多做得好,那就应该拿得多,这是一种高度!

  于是她带着女性同胞一起学习如何插秧,施肥,管理等等,做得和男性一样多,一样好,然后才提出同工同酬应该不分男女,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了申纪兰带领女性同胞努力学习种田技术,通过自己努力争取“同工同酬”的故事,在第二年申纪兰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同样是在这一次人大会上,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里面。


男女同工同酬

  从这里开始,女性地位开始得到解放,经济上同工同酬,政治上一视同仁,今天我们看起来无比正常和普通的男女人格平等,却有着当年申纪兰的一份功劳。

  而申纪兰的思想更值得我们学习,当面对不平等的待遇时,她不是喊着口号,打着弱势群体的旗帜去祈求或者要求给女性同样的地位,而是先要求自己做到和男性一样的成绩,证明自己,再要求同工同酬,不仅仅是女性,也包括所有男性,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自强与自爱。

  后面的十多次代表大会上,申纪兰始终从一个农民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困难和需求,所有提案都是关于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比如修村村通工程,关注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保护耕地面积,关注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等等,从始至终,为农民说话,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请记住申纪兰的六个不:“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

  2020年6月28日凌晨1时31分,申纪兰在长治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

  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袁隆平  

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袁隆平。


  袁隆平的美梦

  这是袁老最大的美梦,也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在他90岁高龄的时候,还要下田去观察,袁隆平有一个外号:90后梗王。一位永远站在田埂上的90后老人。

  袁隆平年轻的时候,看到了太多的饥饿,缺少粮食挨饿,这种痛苦的场面始终在他的脑中浮现,于是他报考大学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学农。

  中国的杂交水稻第一人,而袁隆平的一生说起来无比的简单,就和他自己说的那句话一样,我就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他干的就是这个事情,为了让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能够吃得饱饭的目标,他用了一生去坚持和实践。他和组员们培育的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不断提升,到2014年为止,其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的突破,后面又突破每公顷 16吨、17吨的目标。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仅 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到 7.5吨。

  甚至不仅仅是在中国,袁隆平还在全世界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到后来,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等国实现大面积种植。仅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当初的试种大获成功,种植面积达到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8吨。要知道,当地水稻原本的产量仅有每公顷2.5吨。增产到300%!杂交水稻也被印上了马国面额最大的20000元纸钞,并被列入国家的发展国策。


  印着杂交水稻的钞票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去世之后,无数民众自发的从医院开始排行,整个长沙道路两旁站满了主动过来送行的人们,人们奔跑着,追逐着他的灵车,一声声袁爷爷,一路走好,响彻长沙,再通过电波响彻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看吧,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做了什么,人民心中最为清楚。


  自发缅怀袁隆平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作为我对三位伟人的缅怀: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会出现追求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如果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还有希望的话,它必须在一代一代的人里面,要有一批人,去追求一个崇高的价值观,去追求一个以民族振兴,国家振兴为己任的,这样一种价值观,必须每一代都有这样的人出来,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名族的脊梁

  在满是尘土的时代,总有人能够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我是李将平老师,恳请您和我一起为这些国之脊梁们祈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